中共新疆區委黨校 李麗萍
我國民族地區生活著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各少數民族都有著其獨特的民族語言,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了民族的特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日漸深入,帶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改善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現狀,提高其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之下,民族地區得到其他省份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了當地各民族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條件。為進一步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應當在民族地區加大推行和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發揮國家通用語言的重大價值和作用。
語言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民族地區因語言之間的壁壘限制,導致少數民族與其他類型的經濟文化交流較少,進而影響到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利于少數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商品交換和和文化交流。首先,受語言障礙的影響,在一些國家通用語言普及程度較低的地區中,如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高度聚集地區,一些鄉鎮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國家通用語言普及程度較高的其他民族地區,反映出受國家通用語言普及程度的影響,民族地區的貧困人口與其他地區的群眾經濟交流活動較少,難以有效將本地的優勢資源轉化為經濟價值,不利于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如在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據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府網站信息顯示,截止到2019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國家通用語言普及率僅為21%,大部分當地居民沒有掌握國家通用語,所使用的仍是藏族語言,與來到當地的其他民族人民的交流存在著語言障礙。果洛藏族自治州有著豐富的資源,如冬蟲夏草、雪蓮、金銀礦等,果洛藏族自治州難以有效地開發這些資源,需要與外來企業進行合作,而國家通用語言普及程度不足,無疑加大了當地居民與外來企業人員的溝通,不利于果洛藏族自治州居民到這些企業中就業。其次,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的程度較低,還會影響到民族貧困地區的就業問題,導致就業壓力增大,失業人數較多,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收入。
在民族地區的學校教育中,目前已開展雙語教學,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國際通用語言的教育,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雖然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交流,但部分學生所掌握的國家通用語言詞匯語法等知識的程度和水平有限,不利于其使用國家通用語言參加一些高水平的招聘,如公務員、國家事業單位人員的招聘,對應聘者的國家通用語言要求較高。民族地區的貧困鄉鎮大多數人員,在外出就業時,因國家通用語言掌握程度較低,難以被用人企業錄用,或是在錄用之后,因為語言交流溝通困難,在一些糾紛的處理方面產生較大的意見,而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因此國家通用語影響著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就業、外出務工等,導致其難以通過外出務工提高收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如西藏自治區的人員從2005年才開始外出務工,此后西藏自治區外出務工年年增多。外出務工人員需要在政府的幫助之下,才能夠順利進行,對當地政府的依賴性較大,且外出務工所能去的企業較少,不利于外出務工人員的長期發展。
因此,在民族地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教育,能夠有力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帶動當地產業的開發和優勢資源的充分利用。民族貧困地區的人們掌握了國家通用語言以后,能夠與外來企業順暢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感情,外來企業能夠扎根當地,并服務當地的經濟發展。對于民族地區的貧困人口來說,在外出務工時,備受國家通用語言不熟練的困擾,隨著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熟練掌握了國家通用語言,能夠運用國家通用語言與其他民族地區的人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便于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流動與外出務工。
在外出務工時,不會再因為語言的障礙導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有助于促進民族地區的人口流動,使民族地區的人們走出當地,融入更為廣闊的天地。
民族貧困地區商品貿易的發展與國家通用語言的普及有著直接的聯系,在民族貧困地區,凡是經濟發展程度較好、商品貿易繁榮的地區,必然是國家通用語言普及較好的地區,如西藏的拉薩、新疆的烏魯木齊、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和包頭等城市。在商品貿易的過程中,人們需要頻繁地溝通和交流,而民族貧困地區因國家通用語言普及程度較低,當地的商品貿易在語言方面,主要是使用當地的語言,對外來人員來說,若不掌握當地的語言,則難以將商品順利地銷售給當地人,而當地人也難以從外來人員手中買到合適的商品,給商品流通制造了一些障礙。此外因民族地區一部分群眾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程度的不足,對其他民族文化存在著一定的理解偏差,二者之間的文化差異性較大,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無疑會使不同民族人們相處時產生一些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商品流通變得更加困難,不利于商品貿易規模的擴大,商品貿易規模長期保持低迷狀態,加大了企業運營成本,最終迫使企業離開民族貧困地區,這也影響了當地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中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有助于推動當地的商品貿易發展,進一步繁榮當地的商業經濟,商業繁榮起來后,就業人數會大幅增加,有助于解決當地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和經濟社會地發展,使貧困地區的人們擺脫貧困狀態,過上脫貧致富的生活。
普及國家通用語言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
語言是溝通的橋梁,隨著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在民族地區的普及,當地的少數民族人口掌握國家通用語言,并運用國家通用語言與外界進行接觸時,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與外界的文化開始走向交往交流交融。
國家通用語言有助于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加強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的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絡交流,各民族人民群眾之間的感情必然不斷加深。使民族貧困地區的人民擺脫相對自我意識的束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識到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要積極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之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和拼搏。
通過加強民族地區的國家通用語言教育,讓民族地區的人們感受國家通用語言所包含的統一、集體、和諧、愛國等深刻內涵,明白自己本民族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認識到國家和中華民族是一體的,中華民族與各民族是大家庭與家庭成員的關系,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增強“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深入進行。
國家通用語言是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開展的,在民族貧困地區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教學工作,有助于發揮國家通用語言的旗幟作用,帶動當地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近些年來,黨和政府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文教事業的資金、人力投入力度,鼓勵東部沿海地區優秀知識分子奔赴西部地區,以支教、扶貧、志愿者等方式,帶動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
目前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良好,校舍得到修繕、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學生的飲食得到保障。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開展的“蛋奶工程”,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貧困地區的兒童身體健康。特別是近幾年,國家給南疆地區幼兒園教育事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選派大量高素質的支教人員前往各村的幼兒園進行支教,教生活常識、文化藝術和國家通用語言,大大提高了適齡兒童的國家通用語言水平。
在民族地區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有助于發揮黨和政府在教育事業中的扶持作用,推動民族地區文化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縮小鄉村和偏遠地區與民族地區的城市和發展較快地區在文化教育事業方面的差距,保障農村貧困地區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民族團結是民族共同發展的根本前提,在民族團結方面必須是各民族形成統一的思想認識,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使命感,通過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推行國家通用語言,各民族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過程中,能夠對國家通用語言產生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對中華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奠定堅實的語言文化基礎;國際通用語言的普及和推廣,能進一步求同存異,和而不同,能夠在尊重彼此文化差異性的前提下,消除不客觀的成見與矛盾,凝聚人心、共識和力量,同心協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基礎,將各族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在一起,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人們的力量集中于經濟建設之上,推動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讓民族地區的優勢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使民族地區的優勢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而不是發展經濟的桎梏,從而大大提升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黨的相關會議以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斷提高,甘肅省49.9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告別了貧困的生活;西藏自治區62.8萬貧困困人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實現了脫貧致富。新疆也如期在2020年11月底,實現了所有貧困縣的摘帽,這些都是民族共同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成果,見證了民族團結與民族共同發展所體現出了巨大優勢。
在民族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工作,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需要全體中華民族人民的共同奮斗。在民族地區,特別在邊境的一些民族地區的一些群眾受境外反華勢力的影響,其思想容易被滲透,產生不正確的價值觀念。
針對此種情況,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是為了使民族地區的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理想價值觀念和理性信念。在國家通用語言的教育和影響之下,各民族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團結,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偉大之處,各民族是休戚與共的關系,面對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行為,應當同仇敵愾,在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的作用之下,民族地區的各族人民群眾能夠緊密地團結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在實現了精神力量方面的統一之后,讓民族地區的人們加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隨著國家通用語言的普及,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也在不斷加深。通過普及國家通用語言,各民族在思想意識方面必然產生共性認識,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產生共鳴,在不斷的學習深化過程中,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日漸增多,有力地推動各民族的交融,讓中華民族更加團結,組成一個整體,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讓56個民族團結一心,勁兒往一處使,為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不斷努力奮斗。
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征程中,推廣國家通用語言,對中華民族的意義深遠。民族地區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工作意義重大,有助于推動民族貧困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隨著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教學的深入,還有助于促進當地文教事業的發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們生活,實現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