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氣象臺 閆永剛,姚彩霞,李娜,楊帆,李青青
決策氣象服務歷來是氣象業務工作中的重點工作。“小實體、大網絡”的運行機制和業務流程已經在全國各地氣象部門廣泛開展,極大地提升了決策氣象服務質量和效益。梁科等人[1]分析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氣象災害的關注特點以及對氣象服務需求的變化,提出要大力發展新一代氣象服務信息系統作為提高決策氣象服務科技支撐。袁晉琰等人[2]提出要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必須著力提高敏銳性。武艷娟[3]提出,決策氣象服務的觀念要轉變、服務研究需加強、著力提升管理和業務支撐能力以及產品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王鵬飛等人[4]提出,決策氣象服務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升決策氣象服務水平。張建新等人[5]提出,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開展氣象條件與各行各業關系的研究,拓寬服務領域是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重心。2020年全國決策氣象服務交流會上指出,未來要加強天氣影響分析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等方面的服務。目前各地在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加強災害性、轉折性天氣監測預報的同時,建立了規范的決策服務運行機制,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日益增加的氣象服務需求與有限的氣象預報服務水平的矛盾愈顯突出。如何全面提升決策氣象服務業務能力、服務質量和科技支撐能力,是目前決策氣象服務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決策氣象服務工作在當地黨政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均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通過不斷完善運行機制,在政府防災減災、重大活動及氣象應急保障、地方特色農業服務、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國各地氣象部門也逐漸形成“小實體、大網絡”的運行體系,服務機構不斷完善。
目前,決策氣象服務在各級政府日常決策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服務材料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決策必需的科學依據,為地方穩定、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級政府對決策氣象服務的多元需求不斷加大,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還存在著較大的提升空間。首先,服務的時效性和敏感性還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服務的科技支撐能力還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決策氣象服務的高質量發展;由于需求的不斷提高,對氣象信息資料的查詢計算需求越來越精細,目前的業務系統需不斷升級完善;決策氣象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表明:服務對象主要是對災害性天氣最為關注;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的要求較高;對天氣預報用語一般均能理解;對氣象部門提前預警表示都能及時收到;對預報的準確性仍然有待提高;對發布途徑和渠道、預報產品的多樣性有進一步的需求;對致災性影響較大的天氣:暴雨、暴雪、強對流天氣以及干旱等災害性天氣關注最高。由此可見,不斷增強預報精準、精細能力,提高預報時效,是做好決策氣象服務的基礎,突出災害性天氣的服務、把握好決策氣象服務的規范是做好決策氣象服務關鍵。要內容豐富、針對性強的服務才能滿足政府部門的需求。例如: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天氣形勢下,應該及時調整服務的重點,只有掌握不同類型的氣象災害在不同的時間段對不同的行業可能造成的影響,在服務中才能做到重點突出,才能為政府部門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決策氣象服務。
通過對歷年服務材料的分析發現:災害性天氣預報類占報送材料35.6%,批示率為45.2%,報送的數量和批示率均占重要比重,由此可見,政府對于災害性天氣的重視程度排在首位;農業氣象、專題服務等方面的材料雖然報送數量上相對較少,僅占報送材料的13.7%,但其批示率達42.9%,僅次于災害性天氣預報類材料,說明政府對于氣象服務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僅僅限于防災減災的決策需求,更加注重氣象對指導、指揮農業、工業、旅游業以及服務業等生產活動中所發揮的基礎支撐作用;氣候特點分析與預測類占報送材料24.9%、與批示率41.2%,氣候變化對敏感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受關注,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是決策氣象服務今后需不斷加強的課題;重要天氣影響分析類的批示率雖然只有34%,但也表示對重要天氣的影響也有一定的關注需求,通過讓決策者了解重要天氣對各行各業的影響,使決策氣象服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積極發展現代化高質量的氣象服務業務,首先要有一個高效運行的決策氣象服務機構,在提高決策氣象服務業務水平和人才交流培養上下大功夫,并要不斷努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面向政府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優化完善決策氣象服務業務平臺,依托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發展高效、智能的決策氣象服務業務,是決策氣象服務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方向。
要開展好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首先要有一個高效運行的決策氣象服務機構。目前“小實體、大網絡”的運行模式,可充分展示各成員單位的技術優勢,有利于拓展和挖掘決策氣象服務的信息廣度和深度。但若信息流通不暢,決策服務主觀能動性不強,就不能充分發揮“小實體、大網絡”運行模式的優勢。部門間的有機配合是“小實體、大網絡”現代化管理的關鍵。信息反饋制度與考核體系的建立,是“小實體、大網絡”通暢運行的核心。
人才隊伍建設是事業發展的根本,在提高決策氣象服務中起決定性作用。一是要加強提升決策氣象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氣象服務人員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必須了解當地的氣候特點、氣象災害的類型、地形地貌、城市排水等情況,這是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工作的基本條件。二是要在推動決策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團隊的創建、深化決策氣象服務業務技術交流等方面加強管理,建立健全相關激勵機制,注重業務骨干和服務首席專家的培養。三是要逐步完善人才工作管理,創新人才培養、評價、選拔、激勵、保障等各項機制。四是要提高決策氣象服務人員的職業敏感性,轉變服務思維由“需求引領服務”向“服務引領需求”轉變。
要想提高決策氣象服務質量重點要強化技術支撐。對照各地先進技術,確立追趕或超越目標,根據自身條件,制定明確的攻關研究規劃。要更好地滿足用戶對服務的需求,科學規劃整個業務平臺,包括從預報、預警到決策支撐系統的研發,再到產品發布的整個過程。建立一個集約化、智能化的氣象決策支撐業務平臺。
在決策氣象服務工作中,首先要加強與當地政府中心工作的密切結合,根據當地政府的要求和中心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全力做好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的氣象服務,需進一步提高決策氣象服務工作的敏感性和針對性;二是特別要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間密切結合,開展氣象服務會商,實現信息共享,使決策氣象服務工作更具科學性、針對性。三是注意加強與氣象部門內部各單位及時交流信息,互相溝通情況,實現決策氣象服務信息來源一致、服務口徑一致,提高決策服務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四是不斷加強與新聞熱點的密切結合,氣候變化、霾等越來越多的天氣氣候事件受到人們的關注,也時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新聞,通過與各媒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新聞媒體成為決策服務的信息來源,進一步提高氣象信息的權威性、科學性以及正確的輿論導向。
提高決策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是要加強材料的撰寫,“文筆精煉、重點突出、針對性強”是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的精髓,同時也要注重材料的格式與排版,在文字表達和圖表美觀等方面下功夫,做到既專業,又通俗,重點突出,敘述條理,文筆精練流暢,盡量用人人都能看懂的大白話,提高服務材料的通俗性和可讀性。
決策氣象服務的效益評估是決策服務水平的量化評價。決策氣象服務效益是一種較為復雜、較為綜合性的宏觀效益。可采用專家咨詢評價法,根據咨詢內容建立數學模型,從而進行定量化分析。首先設計專家咨詢問卷,確立咨詢或調查的指標內容,問卷中所設計的調查內容和指標要盡可能合理和具有操作性;選取對氣象影響較大的相關行業基本情況比較熟悉、且同時對氣象服務十分了解的專家,根據農業、工業、交通、旅游、服務等相關行業的氣象服務效益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確定權重指標;對調查咨詢結果進行分析,就可已評估出決策氣象服務效益在各行業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
首先,了解清楚政府的需求,才能做好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關注政府的工作動態是能否主動服務、針對服務的基本前提。只有不斷關注各類信息,提高對信息的敏感性,才能精準地開展決策氣象服務。大力推進氣象預報服務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決策服務業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決策氣象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產品時效性和產品質量,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完善標準規范,是今后決策氣象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