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理工大學唐穎
近幾年,我國經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科學教育水平不斷地完善,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屆政府都重視加強經濟學的研究,同時更加重視國家發展產業結構和產業營銷策略等,說明產業結構自身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同時只有保證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才能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目前,結合我國經濟學界分析,需要加強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和創新,是從一個靜態走向動態的過程。在我國產業結構研究中,應充分結合實證和數學模型進行分析,還可以參考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對我國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針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完善和發展,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也不斷發展。首先對第一階段的產業進行分析,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國經濟產業結構受到了環境的影響,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結構逐漸完善,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是重要發展階段,產業結構的起伏具有明顯的變化,產業結構生產總值也在逐漸地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對于第二階段進行分析,主要發生在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此階段,我國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農業的經濟效益拉動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同時國家也是非常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是從20%提升到30%,達到歷史的最高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第二產業比例沒有出現上升和下滑的現象,始終處于原地踏步狀態。但是第一產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直線下滑到6個百分點。以此說明,在我國80年代中期,我國國民生產量比80年代初翻了一番,我國農業水平和工業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人民的生活基本問題,還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迅速發展。對第三階段進行分析,發生在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發展重工業,因為這個階段我國交通行業以及能源等逐漸興起,結合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對通信設備進行優化,比上個時間段上升了6個百分點。但是針對科學技術的創新和優化,能源、交通和通信技術,以及不斷推出電子、機械、石油等制造業的發展。目前,我國最明顯的就是我國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還是需要對產業進行分化,至今信息化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獨立的產業,在一定基礎上,實現我國經濟效益的最大化[1]。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產業結構到了90年代期間,重工業的增長速度非常快,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過了輕工業的發展。在出口商品結構中,工業所制成的產品比重逐漸上升。在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問題,同時我國還不斷地拉投資,增加投資量,促進重工業的發展,但是在此基礎上,生產材料的價格出現上漲的問題。我國產業結構已經進入成熟的發展階段。在產業結構中從輕紡業為主,重工業逐漸地轉變為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主流。總而言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化和調整,保證產業結構的合理性,但是在開始階段,也遇到很多的問題,所以需要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遇到問題需要及時的解決和完善,實現我國產業結構的順利發展[2]。
1.經濟總量和結構的比較
東北地區是我國工業發展比較好的地區,并且東北也非常重視工業的發展。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實施城市化推進措施,實現經濟發展新建設。從而逐漸形成了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的價值作用。東北老工業基地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內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發展速度越來越低。目前,從國民經濟綜合指標上進行分析,初期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周期性,當國民經濟形勢比較好時,東北經濟也會隨著增長。當國民經濟出現緊張問題,東北經濟也會隨著降低。但是近幾年來,全國經濟出現周期性問題越來越少,都是國民經濟總產值逐漸提高。在微觀層面上進行分析,我國東北產業也會隨著市場經濟的浮動,出現產業結構虧損和盈利的狀態,關鍵因素是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沒有結合現代社會發展實際需求。下面主要對東北產業結構進行針對性地分析。東北產業結構主要特點就是重工業、輕工業。長時間這樣的發展,會限制我國東北經濟的發展,同時這也是導致經濟周期震蕩的主要問題。從產品結構上分析,東北產業結構長時間搞開發投資,重視產品的開發和加工。從而東北工業經濟發展會形成一個非常復雜的局面,也會導致經濟效益逐漸下降等問題。我國東北地區,沈陽、長春、哈爾濱等一些城市,重點發展重工業,但是在發展階段,還是采用傳統的發展觀念,缺少技術含量以及產品的創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競爭力逐漸下降。沈陽的電子信息技術目前是屬于我國新興產業,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3]。
2.最終需求結構的比較
根據東北需求結構層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遼寧平均消費水平比國家其他地區低,政府支出比其他地區多3個百分點。因此,資本形成總額度也會比全國低。因為我國全國平均GDP較遼寧低,所以平均消費要高于遼寧。對于吉林省來說,凈流出出現負值,重點在于投資方面,固定資本形成要比遼寧高很多,大約控制在5個百分點。結合全國的角度分析,吉林需求結構要比遼寧省差,省內需求消費總量要比遼寧要大。可以說,需求結構都較差,與全國平均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3.增加值(最初投入結構)形成結構比較
根據各地區增長值顯示得出,東北各省產業結構逐漸向南方產業發展,在生產中會采用大量的資本積累方式。主要是因為受到人口居多還有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影響。東北產業結構及資本呈現較大的密集程度。同時在化工業生產的過程中,會需要大量的機器設備,從而導致資本程度比較高。但是相反的是,勞動密集型含量非常低,通過上文的研究,東北產業的發展比較重視重工業,輕工業少的問題。目前,在國家、企業等角度進行研究分析,東北要比南方人收入較少,公司企業發展也沒有南方發展得好。但是東北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因為東北不管在哪個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就是缺少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結構的完善。
我國東北地區經濟起步比較晚,同時也沒有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和完善。長期積累會導致一系列的產業結構矛盾。當前矛盾條件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在經濟布局方面不盡合理,沒有實現全面協調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老工業基地的發展[4]。
1.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本中的比重過大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資本結構分析階段,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從宏觀角度上進行分析,得出目前,遼寧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會比其他地區高于9個百分點,并且經濟整體水平也會比其他地區高很多。但是針對遼寧省國有經濟比重過高,會影響經濟以及各個行業的發展,過分依賴國有經濟。因此針對這個問題,需要對遼寧整體產業結構進行優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重視產業結構的科學合理性,把這些僵硬的問題從根本上進行改變。
2.國有經濟分布戰線過長,布局過廣、分布較散
在整體角度進行分析,國有經濟涉及東北地區多個領域,說明東北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工業領域國有資本分布非常廣泛,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國有經濟分散,不利于管理等。即使我國經濟不斷地發展,但是缺少管理制度,沒有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情況指定精細化管理策略,導致經濟發展受阻。
3.國有資本管理不盡合理導致部分國有經濟競爭乏力
在整體角度上對國有資本管理方式進行分析,即使東北具有龐大的產業資本,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導致運行效率不高。從而導致國有資本運營效率低下。站在資本管理層面進行分析,主要影響國民經濟發展是因為缺少產權和政企不分,還有不合理的分割,從而導致國有企業經濟發展很難適應市場競爭要求[5]。
4.國有資本的組織形式單一
我國資本產業結構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組織形式呈現單一的狀態。主要原因是因為缺少先進的管理制度,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東北老工業基地具有很龐大的國有資本產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產品經營受到嚴重的限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但是只要通過國有資本運營方式改革,就能有效地解決其中的問題。
總而言之,通過上文的闡述,近幾年來,我國東北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對產業結構進行深度調整和完善。在原有的優勢產業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加強與發達地區合作,在此基礎上,不斷吸收發達地區發展策略,大力開發新興產業。如今,我國第三產業大量吸收勞動力創造就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勞動力會成為主要領域。東北具有很多豐富的自然資源,并且也具備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對此進行創新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穩定市場競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