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羅淞午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的需求正在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和健康護理發展[1],這必然將給社會造成巨大的護士缺口,帶來可以預見的“護士荒”。目前相關護理行業的發展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對廣大護理學校畢業生而言,實習往往是他們成為正式護士必須經歷的重要階段。可與那些已經在崗在編的正式護士相比,實習護士既沒有正式的編制,沒有簽過正式合同,往往經驗不足,容易出錯,且一般沒有取得相關的護士資格證與執業證。醫療行業本身就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行業,難免會遭遇各種醫療糾紛。
雖然說,作為學徒,實習護士不允許單獨頂班,但由于“護士荒”,實習護士也必須要參與具體的護理工作中來,如果一旦發生醫療糾紛,如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就成為了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考慮欠妥,必然會給護士行業人才規模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使已經到來的“護士荒”更加嚴重。
護理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前都要去醫院實習,雖然會有相應的實習協議,但目前尚缺乏有關于學生實習問題相對適用的法律。實習生既是在校學生,也是勞動者,在雙重身份的情況下,護理實習生有可能在參加實習工作時,出現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狀況,此時實習生的權益往往又不能得到有力保障。
我國《勞動法》也有這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即用人單位需要與被雇傭者簽下合同,此時雙方才是合法的勞動關系。而《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二條中也規定了:如果是大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勞動,則不是就業的范疇內,無實際勞動關系,也就不能夠簽訂合同。
但現實中,勞動者所持有的從業資格與勞動法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勞動合同法》對于單位來說,是有一定影響的。然而這樣的影響也是具有兩面性的。由于護理實習生并沒有從學校畢業,尚未取得從業資格,如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這顯然是不符合有關規定的。因此,從促進就業的角度來看,兼職類型的工作是比較常見也比較新的雇傭模式,可以將某些單位的用人需求解決好,還可以降低成本。因此還在校的護理專業學生參加實習工作,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因為大學生具有教育部確定的學籍背景,因此便不具有成為勞動者的基本要求,這種情況一般不被認為是就業行為。
單位在對實習生進行聘用之前,需要對其的一些基本資料進行審核,這就包括了該實習生在學校期間的成績、專業和是否有資格證書等。當學生畢業時,其就已經符合了建立勞動關系最基本的條件。但往往單位聘用了實習生,卻沒有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這種情況在法律上一般認為單位與實習生之間是存在勞動事實的[2]。因此,雇主必須確保在接受實習生時履行其形式審查義務。否則,根據實際勞動關系,實習生也可以在其被辭退或者補充繳納社保的時候,由單位承擔雙重責任,原因是沒有簽訂勞動合同。
一般來說,如果護理實習生在實習期間因履行醫院治療職責而受傷,此時醫院應承擔責任。但由于雙方沒有雇傭關系,因此可以通過民法典的一些規定進行處理。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實習生和醫院不存在雇傭關系,醫院既不是單位也不是雇主,如果護理實習生在醫院工作時受傷,醫院也必須適當賠償。事實上,護理行業是一個操作性比較強的行業,帶教老師需要在進行臨床工作的同時,對護理實習生進行教育教學,因此醫學院校要和醫療單位進行勞動合同的簽訂,首先就要將責任明確好。如此一來,一旦發生事故,便可以迅速查清雙方的責任,保障雙方法益。
隨著國家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法制教育的逐步深入,有關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法律得到落實。護理實習生可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手術室工作的護理實習生首先要充分結合自身的工作特點,對醫療法律知識進行學習。其次要留意在工作中可能會碰到的法律問題,在恰當的時候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3]。
尤其是我國憲法、民法等法律中各類關于醫療的法律條款,護理實習生需要明白自己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同時知曉醫院的要求。要去學習、理解和遵守法律,以便在問題出現之前加以預防。
醫院工作勞動時間較長,且由于其工作特殊性,工作的時間也是不規律的。因此在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實習生比較容易疲勞、緊張,從而產生一些心理上的問題。而這種情況會嚴重干擾工作的正常進行,會降低動作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增加判斷錯誤的風險,導致一些醫療事故的發生。針對這些情況,在手術室中的護理實習生必須積極應對。
首先需要加強力量訓練,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比如晨跑或有氧運動。還要有比較規律的生活方式,同時也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和承受能力,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這樣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之外得到充分的放松。
雖然護理實習生并不是醫院的正式工作人員,但作為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參與者,護理實習生需要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靈活機變的頭腦。作為護理實習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道德修養,將科學儀器和設備的使用方法牢固掌握,并且理解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的基本內容。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護理實習生對技術操作生疏的問題,才能夠讓專業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順利、稱手,并能夠很好地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室中的工作。
護理技術操作的規章就是每一個護理人員進行工作時的指導思想,是工作的權威性規章。一旦發生醫療糾紛,要看其是否按照適用技術的規定處理,否則要承擔相對應的責任[4]。所以在護理工作中,實習生需要嚴格按照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去進行工作,做到對患者負責,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所以通過結合手術室工作的特點,護理實習生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護理實習生應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工作
當手術較多且人員短缺時,專業帶教老師有可能會讓實習生們單獨完成工作。但是實際上護理實習生的工作經驗并不豐富,還是不成熟的,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按照操作常規去進行工作。因此護理老師需要時刻叮囑指導,嚴格按照規定辦事。同時護理實習生也應當遵守基本的操作章程和醫院的相關規定,在無帶教老師指導的情況下,不應當對緊急事故進行處理。
2.接送病人時嚴格遵守交接班制度
在接送病人的時候,需要對其身份進行審查核對,避免接錯病人這種低級錯誤的發生。除此之外,在進行手術之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并將病人的貴重物品妥善保存。沒有進行妥善完整的術前準備,手術室禁止接收病人。只有等手術室做好完全準備后,病人方可被帶至手術室。患者帶入手術室中的貴重物品需要交給患者家屬,不可以帶進手術室。如果需要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轉交,則需要讓病人親屬提供收據填寫并簽名。
3.保管好病理標本,防止弄錯弄丟
相關管理辦法規定,如果造成了病理標本丟失的,就應當視為嚴重錯誤[5]。因此,護理人員需嚴格控制管理好標本。在護理操作技術常規中也要求了,在手術中出現的標本應當由專門的器械護士保留,手術后交給醫生。所以在手術過程中,如果護理實習生收集到了什么組織,應當向醫生詢問是否保留,嚴禁自行處置。術中如需病理檢查,那么就需要將標本由專人送去檢查,標本的接手者需要簽字進行登記。快速冰凍切片的報告也應當將報告單填寫完整后送至手術室,不能以電話或口頭告知,防止信息的傳達不當造成損失。
隨著人們醫療需求的不斷變化,未來對護士的專業程度與服務意識會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通過對護理人才培養體系的大力建設,才能真正緩解當前我們所面臨的“護士荒”難題。而護理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保障護士們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實習護士的合法權益,因為只有讓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才能有效降低他們的職業方向與心理壓力,降低護士的離職率與改行率,提高他們的職業預期,增強他們對護士這一救死扶傷行業的認同感與使命感[6],最終推動我國護理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