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執行總編 蘭恒敏
8月25 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山東國資國企及社會各界引發了強烈關注。
自2018 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試驗區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成效?國家為什么在這個時點再次提出要加大對山東試驗區建設的支持?山東國資國企面臨什么樣的使命和機遇?
2021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推動流域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并要求山東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共同富裕,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的部署,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階段性成效。
2021 年山東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比2017 年提高10 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山東GDP 增速雄踞全國第一,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比2017年提高13.2個百分點;能源結構深度調整,超額完成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壓減任務。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比2017 年提高17.6 個百分點。可以說,試驗區的建設使山東“大象經濟”產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呈現出質量提升、結構升級、動力換擋、活力迸發等良好局面。
新出臺的《意見》綜合考慮山東現實發展基礎和未來發展要求,對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的解釋,《意見》主體框架可以概括為:“一個先行區”,即努力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個主題詞”,即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兩階段目標”,即到2027 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到2035 年建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四個發展導向”,一是深化新舊動能轉換,二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三是促進工業化數字化深度融合,四是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
山東是能源消費大省,受資源稟賦及產業結構影響,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結構性矛盾突出。《意見》提出要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突出清潔高效利用;對非化石能源,突出大規模高比例發展;對區外能源,突出跨區域綠電合作。國有企業在山東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中承擔重大使命,面臨重大機遇。譬如,山東能源集團參與建設的千萬千瓦級深遠海海上風電基地、山東發展投資集團參與建設的“綠電入魯”、山東核電公司參與建設的膠東新一代核電基地,都是《意見》的扎實落地。另外,山東重工的新能源重卡、山東國惠的碳纖維新材料基地、山東產權的數字經濟、山東土地集團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等,也都符合國家政策,各具特色,成績斐然。
我們相信,有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持續努力,山東國有企業將在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突破帶動作用,為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