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 張曉立
高校理論宣講工作對高校青年學生的成長有著重大意義,而高校思政課肩負著同樣的使命,與理論宣講工作有共同的目標。二者存在協同推進的可行性,也存在進行專項研究的必要性。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針對青年學生的特點進行,高校理論宣講工作與思政課建設協同創新也需要對青年學生身心狀況做針對性考察。
高校理論宣講與思政課協同推進,可以引領、凝聚青年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宣講與思政課教學工作都需要依靠堅實的哲學基礎,這個哲學基礎,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在人類歷史進程中,各類思想家站在自身的階級立場和時代背景之下,對世界運行的規律和世界的真實本質做出符合其時代的合理討論。
在古代中國,民間講學多發生在中國傳統的書院中,書院的山長和都講通過對思想的發揮來對書院內外的世俗民眾進行精神教化,成為維護社會倫理規范和秩序穩定的重要幫手。
在中國古代興盛的私學及書院中,有非常多的思想家針對世俗百姓進行的會講。“明代書院重興,面向平民成為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首先,城鎮官府書院向平民百姓開放,山林布衣、鄉村長者、普通百姓都可以進院聽講,甚至登堂講說。”像明朝時期泰州學派的思想家王艮、韓貞、顏鈞,都努力通過民間講學闡釋基本倫常觀念教化民眾。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民眾進行的較為原始的“教化宣講”。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不少重要的思想家通過沙龍的方式向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聽眾介紹文學藝術及政治思想。尤其在法國,沙龍活動對法國大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傳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到17世紀60年代,巴黎的沙龍已經是巴黎社交與文化生活的中心,甚至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中,在一些思想先進的貴族夫人的發起和領導下,沙龍從一種貴族的、消遣的組織轉變為一種啟蒙的組織。在沙龍活動中,著名的思想家的信件被分享出來,從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到狄德羅的《論盲人書簡》和盧梭的《致達朗貝爾論戲劇書》,書信作為一種寫作形式將作者與讀者勾連起來,并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在一定意義上,沙龍這種宣講方式,與新興的咖啡館構建出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資產階級的公共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前的理論宣講與思政課教學實踐中起核心理論指導作用。這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具有的廣泛作用所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工作的指導作用,首先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認識功能。處于人生中最有朝氣時期的青年學子,在其思想成熟的過程中,必然對整個世界的運行規則以及個人生命的終極價值產生疑問,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青年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解答。通過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所啟發的哲學思辨,青年學生能夠獲得對世界的整體性反思。在獲得透徹性清晰性的哲學認識的同時,青年學生必然能夠獲得積極向上的智慧與信心。青年學生依靠對整個世界的全面理解,有信心有夢想地去把握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青年學生將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將青春年華主動匯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去,將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與民族的偉大進步聯系在一起。
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努力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和實踐論教授給青年學生。在與青年學生的互動與教學中,緊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歷史發展的基本觀點,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勞動本質的理論,進一步提高青年學生對整個世界的深入認識。在面對社會上的一些錯誤狹隘的價值觀的影響時,使青年學生還能夠繼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去分析社會問題,積極地將自己的人生發展與社會奉獻相結合。可以說,理論宣講與思政課教學在防范負面消極的社會觀與世界觀影響青年學生心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和范疇反映整個自然與社會中各種最一般規律,它對自然與社會發展運行中的各種規律和趨向有最為深刻的本質歸納。只有循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觀點去做事情和搞研究,人們才能夠有科學的發現。青年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個人困惑需要解決。如何去處理自我與他人的關系,如何處理好個人發展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愛情,如何在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效和專注,這些問題需要依靠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法去解決。那么在青年學生的發展中,就非常依賴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獲得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社會和個人各種現象的解釋與說明。從事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的各級人員和教師,需要努力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對人生實踐和個體發展的解釋與高校青年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努力為青年學生解答生活中的各種困惑,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在青年學生的生活中活學活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青年學生的生活學習實踐有選擇和規范的功能。通過長期的演進和構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對當代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有正確而透徹的解答,對人的具體生活實踐的方向與價值有比其他哲學更加深刻的思想層次。在青年學生具體的生活實踐中,什么事情是應當做的,什么事情是不應當做的,什么才是真正應該過的生活,什么樣的生活是虛無消極的,這些問題經常縈繞在青年學生的心頭,馬克思主義哲學都給青年學生以清晰的解答。青年學生通過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等不同形式,獲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影響下的正確價值觀。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影響下的青年學生,應秉持的價值觀便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提升整個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支柱,是行動向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中華民族歷史先賢都在為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不斷增加新的內涵。一個人、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核心價值觀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個民族對自我發展和未來方向的哲學思考。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強大的價值支撐,這就需要有責任有擔當的理論宣講工作者和高校思政課教師,聯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經典論斷,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宣講和教學,讓青年學生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遵紀守法經世濟民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生存與發展有預見作用,對即將踏入社會實現發展理想的青年學生更是如此。這種預見作用主要體現在青年學生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以及在進入社會工作選擇職業之前,不斷反思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學習方法、生活方式、人生規劃以及人生目標。通過這種哲學的指導,青年學生可以節省自己在探索人生方向上的精力和時間,在思考人生出路和職業選擇上少走彎路。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讓涉世未深經驗缺乏的青年學生更加敏銳地理解社會發展的未來趨勢,理解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才能夠有預見性地規劃自身發展目標。
從這一點上,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實踐在具體的活動中,應該積極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成果,依托中華民族不斷積極奮斗的光榮歷史,促進青年學生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積極反思,使青年學生更加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夠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的歷史復興。應當通過聯系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去教育青年學生,通過學習和追尋近代以來在為民族解放和復興的艱苦奮斗中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志士的光輝事跡,使得青年學生明確將自身的個體發展和生命追求,與偉大祖國的繁榮興盛聯系在一起。在青年學生選擇職業和規劃個人職業發展的過程中,使青年學生主動根據國家和社會的總體需求,根據“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投身到祖國建設最需要的崗位上來。使青年學生進入職業崗位后,積極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從個體發展的規律性出發,謀劃和構建自身的職業發展路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青年學生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完成對自我個體發展的正確有積極的預見和計劃,極其需要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的幫助和指導。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最完備最科學的哲學思想體系,是真正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整體來說,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全面深入地指導理論宣講和高校思政課建設,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夠使得理論宣講與高校思政課建設的協同推進獲得有序發展。在新形勢和新問題面前,回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論述中去,有助于我們在新時代做好高校青年學生的思想工作。高校理論宣講和思政課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使高校青年學生在自身學習成長過程中積極向真理靠攏,做有靈魂有思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