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汪碧芬
我國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漫長的海岸線,海洋資源的發展與利用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海洋監測工作起步較晚,盡管我國在監測手段、監測內容等方面都在不斷進步,但是總體水平依舊有待提高[2]。近年來,我國海洋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每年產生的海洋污染物高達5000萬噸,主要涉及到重金屬有害物質、有機污染物、環境分泌干擾物等。此外,不合理、不科學地開發使濱海濕地、紅樹林等面積逐漸減少,海洋的生態系統嚴重失衡。因此,加強我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刻不容緩。
海洋監測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海洋環境的保護工作、污染治理、用海安全等較為日常的監督管理,還涉及到全球海洋經濟布局的調整、對海洋環境的診斷、國際談判等相關事宜。我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正在快速發展,但是在具體的海洋監測工作運用與工作體系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之處。
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具有跨領域、綜合性、時效性、技術性的特點,涉及范圍較廣、影響因素較多,因此,科學高效的統籌協調機制對于海洋監測工作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統籌協調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海洋環境監測各部門之間,常出現權責交叉,無法開展有效溝通,導致了環境監測工作中的資源配置不協調、網絡布局不合理,阻礙了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其次,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各部門信息共享程度不夠,使各個部門獲得的信息不完整,不全面,不利于涉海部門公信力的建立[3]。最后,在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缺乏統一的應急響應機制,海洋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各個部門往往都是單獨行動,工作效率比較低下,不能夠合理分工高效解決問題。
部分海洋環境監測管理部門的責任制度不夠完善,行政機構在保護海洋環境中的重要職責沒有被充分發揮出來。在部分涉海部門中,沒有完善的分級管理機制和系統的考核機制。考核機制中常有漏項、缺項的情況發生,未能按照規定滿足正常的監測管理需求。一旦發生災害、緊急事件,應急機制的弊端就會顯露出來,工作效率不高。
海洋環境監測內容主要包括對海水、大氣、地質、水文進行監測,并要分析整理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因此,對檢測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當前在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部分檢測人員沒有相關的培訓經歷,無法熟練運用監測設備,對于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4]。在具體的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經費比較緊張,監測設備無法及時更新,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十分不利。此外,部分海洋環境管理部門人員比較短缺,相關的人員配置不合理,開展海洋環境檢測工作會遇到困難。
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科學的檢測設備,是保障海洋環境監測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盡管近年來,我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總體在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隨著人們對于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不斷增加,加大了研發壓力。當前,部分海洋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與研發經費不足,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許多技術受到限制,不能夠正式投入使用。技術崗位人員不足,大型的精密儀器比較少,省級、市級單位精密儀器比較集中,基層單位精密儀器較少,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完成質量與效率都不高。
部分單位在海洋監測工作設計上,理念比較落后。設計方案的針對性較弱,主要表現為理念設計不能滿足當前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無法適應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基礎、連續、長期的工作現實。當前我國海洋環境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所涉及的廣度與深度不足,海洋保護相關政策要積極推進,以滿足涉海部門實時信息的及時監測與掌握。
海洋環境監測工作應當在涉海部門、地方政府、涉海部門內部各層面得到支持,發揮出海洋委員會的優勢,不斷加強各部門之間的交流,以推動監測工作的發展。首先,生態環境部門要發揮主要的職能,逐步構建協同調節機制,加強自身與自然資源部門、地方政府、海警局之間的相互聯系,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其次,涉海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以確保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全面性。各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共同管理入海排放,分工明確。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由海洋委員會開展工作,協調安排。
相關人員應當按照各部門的要求,完成自身崗位的工作內容,涉海部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按照階段的劃分制定好階段負責人。監測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就能夠直接找到對應的某一環節,向相關負責人問責。在考核系統中,要增加日常工作表現、突發情況處理表現,以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5]。每一階段的負責人都必須盡職盡責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具有針對性的工作評價考核體系,能夠有效端正工作人員的態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推動海洋環境工作的發展。
海洋環境監測的工作人員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為了推動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各地要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對人才培養策略做出相應的調整。首先,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培訓活動,以提高海洋環境監測人員的專業水平,開展對相關工作內容的知識與技能培訓,督促相關人員認真學習海洋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環境監測評價[6]。其次,還要通過改善原有引進措施,加大吸引力,吸引具有高素質的人才進來,不斷促進海洋環境監測隊伍的高質量發展。通過以上兩點措施,以改善當前海洋環境監測人員專業素質低、隊伍不穩定的不足。最后,要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學習。通過學習交流活動,能夠加強在全球海洋事務中的參與度,借鑒他人先進的監測技術與管理制度,提高我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水平。
當前我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不夠完善,要從多個方面出發以優化監測技術。首先,要求涉海部門能夠清楚認識到自身發展的不足之處,確定自身科學技術發展需求[7]。其次,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學習國外先進的技術,與國外海洋環境監測的相關人員開展交流活動,汲取他人先進的經驗,以提升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不斷優化海洋環境監測工作。
海洋環境監測內容除了要保護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還要對發生的突發事件所造成的損失進行合理的監測與評估。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相關部門應當立刻成立處理小組,先對突發事件進行處理,積極參與到突發事件的指導中去,還要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動態,分析整理這類事件,并在事故處理結束后做出正確的評價[8]。海洋環境監測部門要深入調查,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為相關的處理策略提出參考的意見。
環境監測是海洋管理工作中較為基礎的工作內容。當前我國處于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的新形勢,海洋監測服務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多,第二產業逐漸朝著沿海地區靠攏,海洋將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新形勢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性逐漸顯露出來,對海洋環境監測部門的執行能力、監測人員的專業能力、監測的數據信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主要存在統籌協調機制不夠完善、海洋環境監測責任制落實不足、監測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科學技術有待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工作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加強各部門之間的統籌發展、明確崗位職責、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完善科學技術、積極處理海洋環境監測突發事件等方面出發。在新的形勢下,只有具體分析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國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