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吳彥瑋
筆者在假期參與了社區防疫志愿者服務工作,親自參與到了這場抗疫斗爭中。在筆者進行防疫志愿服務的這段時間里,親眼見證了我們祖國的偉大力量,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的抗疫熱情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強大的制度優勢。在基層社區服務的實踐過程中,我感受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這一體制優勢,首先體現在堅持黨的領導。而在這場公共安全衛生事件中,我黨便充分發揮了世界第一大黨的優勢,將九千萬黨員加入到公共安全衛生事件防控工作的各個環節,真正發揮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優勢。各級黨委、政府積極行動;基層黨組織發揮黨員干部戰斗堡壘、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防控。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我黨強大的領導力便在防控防疫這一突發事件下得到了充分展現。以我的親身實踐為例,公共安全衛生事件期間,基層政府在防控防疫、物資整理、人員調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如何厘清并處理好基層政府與基層社區之間的關系,對公共安全衛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開展也起著重要作用。而在我進行志愿服務時發現在上級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較為生硬、不具有普遍適用性時,或政策執行侵犯到部分社區居民的個人利益時,而社區居委會也由于屬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府的下級,其具體推行的過程中也往往會存在只浮于表面、未落到實處等問題。而我國的體制優勢便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途徑,在具體實踐中,基層社區公共安全衛生事件防治工作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抗疫第一線。這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顯著的優勢的切實體現。因此,在面臨巨大災難之時,國家具有強大統一的領導核心、有高效的執行力,無疑是我們巨大的制度優勢,集中國家力量辦想辦的事情,推動整個公共安全衛生事件向好發展。
相對于系統來說,要素就是系統內部的子系統。對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領域的制度,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這一系統的子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子系統覆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所有領域,涉及14億人的不同生活層面,各個子系統內部要素同樣是相互關聯和相對穩定的。首先,國家制度子系統實現了領域上的全覆蓋。在這場抗疫斗爭中,我國也展現出了公有制經濟的顯著優勢,在近些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經濟穩步增長,并且構建了強大的公共醫療服務體系。在這一強大經濟基礎下,我國也展現了高效的執行力。國家在防疫指揮工作的各個方面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持,召集數十萬工人在十余天內完成火神山與雷神山建設,數萬名醫生奔赴前線,以及幾千萬人次的核酸檢測,這每一項都離不開我國雄厚的經濟實力,而這些費用的報銷也是要歸功于我國的經濟體制優勢。我國針對突發事件,在2007年就頒布實施了《突發事件應對法》,而針對本次公共安全衛生事件,更有《傳染病防治法》配套適用。同時黨和政府在第一時間也立刻做出預警,進行頂層設計,構建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疫情防控體系建設。在這次突發事件應對中,一方面是以既定的法律法規等為依托實行強制性社會控制,另一方面是在公共安全衛生事件應對過程中出臺的應急性行政權力,包括實行交通管制、小區封閉管理、對醫院、高校、會展中心等地方的緊急行政征用,以及居家或者集中性強制隔離。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不斷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社區甚至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擴散場和傳染源,僅靠政府單一主體難以實現全面的社會控制。在我國人口基數眾多的情況下,我國便依托社區黨員、居民核心骨干提供的志愿服務來最大程度地對公共安全衛生事件進行全面防范,基層社區的人民群眾也在應對繁重的公共安全衛生事件防控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各級黨組織有效地發揮了基層社會治理的優勢,有機結合了行業治理、部門治理、區域治理等,發動村委會、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網格員以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奮力投身基層防控的人民戰爭中來。在區、鎮、村等建立防護網,嚴格做好公共安全衛生事件預警、排查、監控、監測等工作,實行嚴格的網格化管理,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落實基層,尤其是社區、農村的防控責任,不留死角,緊抓防控源頭,有力防范公共安全衛生事件擴散。實踐表明,只有把群眾真正發動起來、組織起來,切實做好群眾工作。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在筆者進行志愿服務的時間里,見過連續十多天在帳篷內值班的社區工作人員,看到一有緊急情況發生就身穿防護服前往疑似病例小區出警的民警;我也看到一批又一批的物資送到居家隔離人員的住處。在這段時間里筆者接觸最多的便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們,他們把冬天凜冽的風與抗疫過程防護中可能遇到的危險視為自身工作的一部分,他們把這些可能要面臨的風險當作自己的職責。而在這次抗疫工作中,越來越多的青年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黨會議發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推進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支撐。公共安全衛生事件是一場災難,但是這場災難也讓我們更多的人變得清醒,也讓我們更多的人意識到祖國的偉大。這種差異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或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會顯現出一個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的政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優勢,可以調集各方力量辦很多想辦而不能辦到的大事;可以不計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并匯集各方力量全力救治。至此,筆者通過防疫實踐感受疫情下的中國,看到了她的穩健、強大、看到了在面對危機時全民族的力量,我不再為危機會影響祖國的發展而擔憂,也不再為不知疫情下自己將何去何從而憂慮。我對危機下中國該如何處理的憂慮消解,開始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志愿者活動中。而在防疫期間,我們要感謝我國體制的強大優勢,感謝國家的政策建議倡導,感謝一線防疫專家的提醒,更要感謝每一個遵守秩序、聽國家指揮的自己。
相關鏈接
志愿者是指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服務的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無償性、公益性、組織性四大特征。參與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樂人”,同時也“樂己”。參與志愿工作,既是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也是在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志愿服務個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距離,減少疏遠感,對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認為從事志愿工作是慈善為懷、樂善好施的表現,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種單方面的施予;把志愿者當作“廉價勞動力”;認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時間的人,才有資格或才會參加志愿工作。其實,每個人都有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和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同樣,每個人都有促進社會繁榮進步的義務及責任。參與志愿工作是表達這種“權利”及“義務”的積極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發展,精神和心靈得到滿足。
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是一項與國際接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向并軌的跨世紀事業,他致力于幫助有特殊困難的社會成員,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貧困和落后,消滅公害和環境污染,普及科學文化知識,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愛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社會公德,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立足于社會關注、黨政關心、青年能為的社會公益事業,是動員和組織青年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新形式下共青團工作服務社會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