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蘭石重工有限公司 王鳳云
國企黨建工作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是推動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精神動力,是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塑造企業文化的重要方法。黨建工作只有與生產經營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很多企業都存在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的現象,找準黨建工作難以融入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的原因,是實現兩者融合的前提和基礎。
國企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困境,總體上可以從觀念錯位、本領恐慌、動力不足、環境不良、制度缺位等五個方面加以分析。
黨建工作難以融入中心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企業黨建工作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很多國企員工,特別是生產一線員工中按工時計算工資的員工,他們錯誤地認為在國有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并不能創造價值,對其自身發展、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的改善也沒有起到幫助,相反還會占用大量的人力、時間、資金和場地。所以,每當黨支部要組織“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建工作時,持此觀點的個別黨員參加會議、活動的積極性就不是很高,甚至存在抵觸心理,能請假不參加就不參加,即使參加了,也會在會議中分心走神,甚至玩手機做其他事情等。究其原因,就是其對國企黨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本領恐慌是針對黨務工作人員而言的,表現在能力不足,本領恐慌、工作技巧缺乏和認識不足,以及工作態度消極三個方面。很多企業的黨務工作者都由其他崗位人員兼任,特別是黨支部書記、委員、小組長幾乎都有自己的主責主業,尤其是技術人員或一線工人,他們普遍為理工專業,沒有系統地學習黨的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黨史、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專業,在這方面專業知識有限,很有可能出現本領不強、視野狹窄、難以打開工作局面的現象。也有的黨務工作者盡管具備相關專業知識,但工作缺乏技巧,如不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協調工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弱,不知道如何協調工作,不愿意、不敢主動溝通,往往使得工作難以開展;有的黨務工作者缺乏找準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切入點的敏銳性、判斷力、鑒別力和精準把控力,不能及時有效地“見縫插針”,錯失良機;也有的黨務工作者認識不足、思想僵化、小成即滿,無法及時借鑒先進經驗,既沒想法又沒辦法,工作打不開局面,缺乏改革創新精神,觀念保守,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需要充足的動力作為支撐,如果缺乏動力或強度較弱,那么就會難以融入或進展緩慢、不見成效。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缺乏獎懲機制。企業在開展黨建工作時,應該建立一定的獎懲機制作為支撐,為員工參加黨建工作提供動力源泉。如果沒有建立獎懲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那么勢必會大大減弱黨務工作者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其二,缺乏吸引力。個別企業不注重開展黨建工作的方式方法,還停留在讀文件、聽報告、翻書本、抄筆記、寫心得上,方式陳舊、內容老套、形式單一,活動缺乏吸引力,導致職工群眾不能真正地認同、認可黨建工作。其三,缺乏方式方法。有的企業開展黨建工作過于生硬,黨建工作和生產經營結合不緊密、融合不順暢,各彈各的曲,各唱各的調,造成黨建與生產經營“兩張皮”的現象。
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需要良好的環境,但是很多企業在開展黨建工作時并沒有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導致職工群眾對黨建工作的認知度、認同度、認可度不高,無形中為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帶來了認同障礙。此外,很多企業在開展工作時可能會出現與個別職工群眾的利益相脫節或相沖突的問題。這時就需要黨務工作者站在職工群眾的角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做好利弊分析、思想引導和利益維護工作,而不是一味地給職工群眾講大道理、提生硬的政治要求,導致個別職工對黨建工作“不感冒”、不買賬、不支持。
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有相應的制度機制作保障。但有些企業僅僅是泛泛地強調和提倡黨建工作必須融入生產經營,卻沒有明確的制度加以規定,缺乏強制力,致使在一些企業中,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變成了“合意的就執行,不合意的就撂挑子”。有的企業黨建工作安排部署多,督促檢查少。對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沒有一桿子插到底,致使工作進度“走走停停”“忽快忽慢”甚至“虎頭蛇尾”“不了了之”。有的企業沒有嚴格的工作責任機制加以約束,致使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出現態度消極、被動應付、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不擔當不作為的現象。
要想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全過程,就必須樹立和強化開展黨建工作的正確觀念。一方面,黨務工作者要對企業黨建工作有正確全面的認識,并認同黨建工作,只有在此基礎上他們才能發揮工作潛能,創新工作方法,全心全意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教育引導廣大職工群眾樹立“黨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的理念,明確黨的建設是抓好各項工作的根本,黨建工作抓好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才能進一步加強,其他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
企業開展黨建工作一般分為謀劃部署階段、組織動員階段、開展工作階段和反饋分析階段,所以增強黨務工作者的工作本領,就應該相應地提高他們部署、動員、開展和分析工作的本領。首先,提高部署工作的能力。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就要認真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疏導、認識疏導、心理疏導和利益疏導工作。黨務工作者要在準確把握職工群眾思想脈搏、利益脈搏,著重研究職工群眾容易出現黨建問題的“風險點”和普遍關心的共性問題的基礎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站位,注重從整體出發,著眼全局,從宏觀視角審視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在中心工作開展伊始就應同步謀劃、同步部署開展黨建工作,保持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戰略定力。其次,提高組織動員的能力。要經常深入職工群眾中發動群眾、引導群眾,做好組織、宣傳、服務、凝聚職工群眾工作,將職工群眾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為企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上來。再次,提高開展黨建工作的能力。開展黨建工作應設立與中心工作相結合的動態目標,并根據中心工作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和主攻方向,確保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步開展、同步推進,實現對中心工作的全覆蓋。最后,提高反饋分析的能力。黨建工作結束后要深入職工群眾中收集意見建議,聽取職工心聲,對工作效果進行分析,總結經驗,為下次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和借鑒。
黨建工作不能盲目地、強硬地,甚至蠻橫地融入中心工作,這樣只會引起職工群眾的排斥,其結果也只會適得其反。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要找準切入點,即把握企業發展和職工思想窗口期。企業發展窗口期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某個重要環節、某件重大事項、某一關鍵領域也是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暫時性困難、瓶頸,以及風險和挑戰。職工思想窗口期是職工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反映較為強烈的難點問題和突出的焦點問題,以及涉及到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和由此引發的情緒波動的敏感時刻,如職工工作有變動時、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婚喪嫁娶時、家庭發生重大變故時等。找準切入點,恰當地開展黨建工作是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關鍵。
黨建工作能否融入中心工作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氛圍的營造。要努力打造良性生態環境助推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一是營造理性的認知環境。國有企業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必須堅決落實中央對企業黨建工作的各項要求,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二是營造務實的領導環境。國企黨員領導干部要把抓好黨建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始終把促進生產經營工作順利進行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思想高度重視、工作常抓不懈、水平不斷提升,組織好、領導好企業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每個領域、每項環節,在“常”和“長”上下功夫,做到抓在經常、融入日常、嚴在平常。三是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企業黨務工作者要廣泛借助多種渠道,積極正面地做好宣傳工作,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為開展黨建工作造輿論、造聲勢。四是營造民主的參與環境。要營造出富有吸引力且職工群眾廣泛參與、高度支持的環境氛圍,探索黨務工作者與職工群眾的互動參與模式,鼓勵職工主動為黨建工作的開展建言獻策。宣傳黨建工作成效要用事實說話,最好用數據證明,不搞“空對空”。
首先,要有清晰的制度可遵循。國有企業應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制度體系,用明確、詳盡的制度條款對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的內容要求、方式方法、考核評價等都做出詳細的界定,確保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有規可依、有據可查,如制定《黨建工作考核制度》《黨員責任區管理辦法》《黨員示范崗管理辦法》等。其次,健全的制度體系要有規范的監督檢查制度確保其落地見效。推動黨建工作融入生產經營,不能只注重安排部署而輕落實,要以制度的形式對定期檢查或不定期抽查予以明示,且要制定獎懲機制督促落實,如制定《黨建工作責任考核評價辦法》。最后,要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企業黨委書記要擔負起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班子成員要擔負起“一崗雙責”職責,黨組織要擔負起抓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
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穩定器”“潤滑劑”“助推器”,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的工作。國有企業黨務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好這個法寶,樹立正確的理念、掌握過硬的本領,找準切入點,在良性的環境和健全的制度體系下,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中心工作各環節、全過程。這樣才能更好地將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從而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增強其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