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莊河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畢小波
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事業、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過程中,應該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杜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方式。應該根據時代發展所凸顯出來的優勢為依據,將更多先進的技術切實運用于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之中。但從實際生產過程來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這就突出了積極運用農業環保技術的重要性,應該對其應用策略展開深入探索。
從本質角度來看,生態農業指的是生態經濟學,其理論基礎為生態學基礎原理,運用科學化的工程技術,升級與優化原有的農業生產技術,使其呈現出一種較為新穎的農業社會生產形式。運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不僅能夠使得農業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還能夠使得內部技術性結構得以優化,從而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同頻率增長。這種方式使得自然環境因素被充分且有效利用,從而提升了社會資源使用的合理化程度,以當地的地質環境特點作為依據對于農業生產的多元化形式予以規劃。這種農業生產模式以傳統農業生產為基礎,通過升級處理形成契合現代化生產特點的農業形式,凸顯出其生產優勢。
在實際的生態農業工作過程中,應該事先對每一個環節制定明確的規劃,為資源合理開發與環保技術的運用提供保障,這樣能夠使得生態農業持續發展的要求得以滿足,對于當前的環境予以維護,推動當前生態環境穩定發展。另外,節能性是生態農業所具有的一個鮮明特點,其突出了重視生態效益穩定發展的重要性,能夠從無形化的角度為我國農業生產帶來經濟效益。在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之間的相互融合之中產生了生態農業,因此,應該對于先進技術加以運用,從而夯實生態農業的發展基礎。
以當前的生產流程作為依據,可以對現代化的農業環保生產模式進行升級、調整與改造,從而將其科學性的生態工程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資源使用的合理化程度有所提升,這種模式的重心在于保護和管理生態環境。從實際生產過程的角度來看,一般存在較多的傳統農業生產所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是,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體現了農業環保技術的優勢,能夠運用科學技術優化問題處理[1]。全面化的處理工程使得生態環境成為了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例如,對于水資源加以利用,減少多余的化肥與農藥則能夠提升保護環境的效率。這是由于在使用這項技術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農業生產的質量,促進農業與科學之間的有機結合。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病蟲害侵擾是農民經常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嚴重影響了植物種植以及農戶后期經濟利益收獲,使得作物質量以及產量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下,一般會將農業或化學藥劑均勻噴灑于農田之中,這對于環境會造成較大程度的污染,加劇生態環境所承受的壓力,打破土壤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長此以往,會造成土壤板結,降低土壤層內部的通透性,供人食用的農作物當中存在較多農藥,會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情況來看,因為這種反應會造成惡性循環,使得農作物對化學藥劑的依賴程度有所提升,農戶不得已增加藥量,以這樣的方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但是,科學技術一直在進步與革新,越來越多先進的科學技術被運用于現代化農業生產當中,優化處理自然環境問題與自然災害,從而保護環境,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狀態。
由于使用傳統農業生產的方式比較容易出現嚴重的土壤板結情況,因此,在對于具有現代化特點的農業環保技術展開研究的工作中,針對這樣的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應對策略。當前,一種對于土壤進行改進的技術已經被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其能夠使得土壤的可重復利用效率得以提升,使得由于農藥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所減少。從近幾年較為嚴重的土質污染與土壤內部生態失衡的情況來看,從事專業工作的科研人員研發了系統性程度較高的綠色生物農藥,相比于傳統農藥,其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其中包含的一些成分有利于調節土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對于植物的保護水平。生物農藥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方面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比如,金龜子綠僵菌、蘇云金桿菌、擬青霉、白僵菌、蟲霉即病毒類制劑等都屬于微生物農藥,能夠在昆蟲防治方面發揮作用;枯燥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等微生物農藥能夠針對性地治療病害,效果較為理想,體現出較低用量水平下就能夠持效較長藥效等方面的優勢。又如,土壤微生物改良酶制劑有別于化肥和有機肥,其改良土壤的原理并不是直接為植物提供養分,而是通過活化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使得土壤特定效果得以優化,促進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與生長,使得土壤能夠更快達到松軟的效果,從而為生物生長以及豐收提供有利的條件,促進農業生產狀態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從本質的角度來看,電子殺蟲技術所凸顯出來的鮮明優勢為其基本不會影響土壤內部的生態平衡狀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危害環境的概率,屬于綠色的抗蟲害技術。這種技術的研發以蟲害的多元化特點與其存活特征作為依據,能夠在較大面積的田地中將害蟲消除[2]。例如,在田地當中的很多害蟲所表現的特征為趨光性或趨波性,電子殺蟲技術能夠對于這個特點進行利用。為達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在傍晚使用這項技術,使其消滅蟲害的功能可以被充分發揮出來。運用特殊的滅殺裝置以及光源設備,將大量的蛾類昆蟲引誘出來,并借助低電壓對其實施捕殺。另外,對于一些比較喜好氣味的害蟲,可以將較多的氣味劑放在田地當中,一旦害蟲嗅到氣味,就能夠達到對其進行大量捕殺。從我國整體農業發展進程的角度來看,對于電子殺蟲技術加以合理運用,能夠使得更多的人力資源被解放,農戶只要將電子設備放置到合適的位置就能夠滅殺害蟲,并對于害蟲的繁衍形成抑制作用,從根本上使得害蟲的規模得以降低。科學運用這項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化學藥劑與農藥的使用量有所減少,避免由于農業生產而對土壤造成污染的問題。相比于傳統的農藥,這種技術的成本規模較低,能夠長時間使用,對于降低土壤循環污染的效果較好,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
從概念的角度來看,種子磁化處理技術指的是通過人造磁場,在內部對種子實施技術性干預,以種子的物理變化為依據,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理,突出這項處理工作的針對性。在磁場的干預作用下,將種子內部的物理活力激發出來,使其產生較多的酶,對種子形成有利的影響,使其能夠將自身的生長優勢發揮出來,從本質上提升種子的品質。這樣能夠在之后的種子種植期間,使所生長的農作物能夠對于來自外界的病蟲害干擾發揮抵御作用,使得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得以提高。經過之前的培育環節,種子在土壤中能夠生長出粗壯的根莖,促進其后期成長,增長活力,從而更好地抵抗病蟲害[3]。運用這項處理技術,以傳統農業生產為基礎,對種子進行優化改良,能夠有效縮減農戶篩選種子的時間,使得農作物的整體質量得以提升。另外,種子在發芽期間,會比并未經過磁化的種子吸收的營養更多,生長出更加粗壯的根系,在后期生長中莖稈也會出現明顯變化,抗倒伏效果突出,提升了其應對多種惡劣自然災害的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運用這項技術能夠使得種子的品質得以提高,在不借助化肥的情況下就能夠提升其成長質量。
植物的病害是農作物在生長期間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傳統的防治處理環節,農戶習慣于向田間噴灑大量的農藥或者化學藥劑,以達到滅殺田間病害的效果。但是,運用這樣的方法很容易對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不利于保持土壤內部的生態環境以及農業長遠發展。在時間不斷遞增的過程中,會造成惡性循環,使得只有在大量農藥與化學藥劑的支持下農作物才能夠實現優質生長的目標,一旦減少藥劑的使用就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以及質量。但是,近幾年,現代科學技術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衍生出越來越多具有先進性的防病促生技術被運用于治理病害問題上[4]。這項技術的作用原理在于將電機線和地面相連通,使得土壤與電極線周圍形成較多的有害物質,比如臭氧、化合物等,能夠用于治理農作物病害當中,促進農作物生長,創建具有循環性的電場空間。這類空間性磁場能夠在土壤中促進有機物質傳播,從而消滅病蟲害,抑制病菌傳播,使得綜合治理效果得以優化。
綜上所述,農業生產的效果受到生態農業整體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大,傳統的農業生產發展的代價往往是犧牲環境,加劇環境污染的問題,并不契合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在環保技術應運而生的背景下,應該積極采用土壤改進技術、電子殺蟲技術、種子磁化處理技術以及防病促生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本文通過對生態農業發展下的農業環保技術應用展開的一系列探討,希望能為推進生態農業發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