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生態環境監測站 廖雨超
社會的前進和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對環境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能通過監測的環境數據來全面了解區域環境,有針對性地治理環境污染問題,準確預測環境的發展趨勢,優化環保工作成效,所以加強環境監測來保護環境極其重要。
環境監測具有綜合性、連續性、系統性的特征,主要是指利用遙測、物理、計算機、化學等手段來監測某區域的土壤、水環境和空氣,結合監測數據對該區域環境是否達標進行判定,為后續環境保護或治理工作的實施提供參考依據。通常在環境監測過程中,需要對相應的監測指標進行合理選擇,借助采樣、分析、實驗等方式判斷環境質量;或者從聲音、土壤、空氣、光、水等不同環境監測內容出發,監測生物群落的多樣性。環境監測貫穿于環境變化的每個階段,能夠檢測區域環境的污染情況。常見的環境監測包括特定目的監測、研究型監測、常規監測,其中特定目的監測主要是指監測與治理某一污染事件;常規監測則是指監測環境質量與環境污染源,對環境監測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準確把握環境的發展趨勢。在環境保護工程項目中應用環境監測,不僅能為環境保護提供科學、可靠、真實的數據支持,還能適當降低人類活動帶給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緩解環境危機形勢,嚴格控制污染源,為人們提供綠色、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性表現為:第一,為環境污染狀況預警。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實施,能針對區域環境污染超標的情況提供預警,從而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措施保護環境,即:在環境監測過程中通過了解環境的各項指標來掌握區域污染情況,借助科學合理的分析對污染趨勢進行預測,以達到預警效果[1]。環境污染狀況預警能幫助有關部門及時且迅速了解污染的情況,然后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免造成環境污染的進一步擴大。
第二,為制定環保法律法規提供依據。環境監測中的相關數據是對某區域環境質量達標與否進行評估的最低標準,這也是對不同污染等級進行劃分的指標之一。當前我國在制定環保制度或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基本都是以環境監測的各項指標為依據的,規定違反這些指標的污染者需承擔相應的刑事或民事責任。可以說,規范科學的環境監測數據是制定環保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對環保執法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第三,督促環保工作的實施。環境監測能很好地督促環保工作的實施,即:通過準確監測環境污染物的各項指標,對不同區域污染環境的因素進行精確分析,為有關部門督促污染企業落實環保措施提供科學依據[2]。同時環境監測得出的各項指標參數值也是污染企業進行環境污染分析的重要研究依據,有利于企業對污染原因加以明確了解,采取有效的控污手段,進而減少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促進綠色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第四,降低環境治理成本。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情況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很多污染源的存在無法查明,增加了環境治理和環境保護的難度。只有加強環境監測,實時監測這些環境污染問題,在污染源產生危害前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才能有效降低環境治理的成本。當然這種環境監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即只有通過長期監測方能分析相關數據,找到環境污染的爆發因素與治理措施,及時處理環境污染問題,提高環保工作效率。
第五,為環境評價打好基礎。環境治理的關鍵手段之一就是人為修復,但是人為修復的前提是對環境的具體情況加以詳細了解,以此為基礎進行治理和評價。環境監測能夠為環境評價工作的實施打好基礎,即:通過分析影響指標的數值,對各數據的變化情況予以了解,對比分析前后數據的變化,進而得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有效判斷環境保護的成效。可以說,環境評價的重要支撐就是環境監測,這為環境保護工程項目的落實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
第六,推動城市環境規劃。環境監測工作的實施能夠監測人員對區域環境容量加以了解,加快城市環境的發展和規劃,如針對大氣環境質量未達標的城市,制定限期達標規劃等[3]。環境與經濟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互相制約的同時,兩者也相互促進,一體兩面而環境監測是分析城市環境承載力的有效手段,能明確區域環境的實際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的功能定位,促進城市環境的規劃發展。
行業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就是技術的發展,要想發揮出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效用,必須積極加強對監測技術的研發,從技術層面提高監測效果。比如,通過科學先進的監測技術來實時監測環境問題,以監測結果為依據制定科學的環境治理方案,促進環境保護效果的提升。通常傳統的環境監測工作受技術層面的局限,無法全范圍監測環境,而通過無人機技術與遙感技術的配合,則能對環境問題進行全范圍的實時監測,及時了解環境變化情況,精準確定環境污染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理方案,從源頭遏制污染。可以說,技術層面的革新是提高環境監測工作效率的關鍵。
經費充足是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的前提條件。當前人們對自然界的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導致環境問題愈加突出,需要人們提高對于保護環境的認識,能夠準確了解自然環境質量,加強對環境的監測。要想做好環境監測工作,必須要加強資金的投入,引進或采購專業、先進、科學的監測技術與監測設備,鼓勵相關人員學習和掌握前沿的監測手段,提高其環境監測的能力及管理服務水平[4]。目前部分地方在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時,由于經費有限而造成監測技術與設備的應用程度不高或更新不及時,降低了監測水平,所以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力度,構建科學有序的臺賬制度,并將其落實到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原有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環保法律法規的修訂,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體系加以完善,以便全方位指導環境監測工作,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真實性。同時相關部門應該對環境監測工作的流程加以規范、要求加以完善,進一步細化監測工作,密切關注各監測周期,確保數據的準確可靠;并針對相關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教育,促進環境監測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環境法律法規的權威性,認真執法檢查,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尤其是對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必須予以嚴格執行,嚴查環境違法行為,嚴懲違法超污排放企業。
為了優化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不僅要依賴于法律法規的健全與踐行,還需要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確保相關工作的規范有序進行。通常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包括:①監督管理體系的構建。通過監督管理體系的建設,發揮其對環境監測質量的規范和促進作用,借助組建監管隊伍或完善監管體系的方式來推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實施[5]。②強化人員的參與度和自我管理意識。對于實際工作的實施,相關人員可以借助培訓或教育等方式,強化自我管理意識,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嚴格按照相關的工作制度進行作業,促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同時相關部門應該注重人員對工作的參與度,促使其能夠服從上級的整體管理,確保各部門工作的順利實施。
高素質人才是開展環境監測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所以構建高素質的環境監測隊伍尤為必要。具體而言,相關部門應該積極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綜合素質,即:有意識或有目的培養出既能進行環境質量評價、又能采樣分析且具有能夠處理突發環境污染事故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同時選擇擁有扎實業務技能、豐富工作經驗、熟悉法律法規的環境監測人員,使其能以法律規范為基礎對相關的環境問題進行協調處理。由于環境監測工作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涉及對物理因素、化學污染物的監測以及對環境區域物種、群落遷移變化的生態監測,需要利用計算機、醫學、物理、遙感、生物、化學等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來監測環境質量,所以環境監測人員需要擁有豐富的知識面和高超的專業技能,這樣方能高效開展環境監測工作。
綜上言之,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相關部門充分意識到環境監測的重要性,通過加強監測技術的開發、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環境監測隊伍等措施來加強環境監測水平,為環境保護或治理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