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大豐生態環境監測站 陳靜
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目的是為了保證將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使檢測的結果能夠更加精準,并且能對其中出現的數據進行準確把握[1]。水環境監測控制方法包括預先控制、過程控制、事后控制,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產生互相影響的作用同時形成循環。
在水環境監測實驗中,只有增強實驗室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才能使水監測工作順利地進行[2]。因為目前的水檢測實驗過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實驗室人員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對其中水監測質量的判斷則會存在一定的誤差,甚至是對實驗的各種操作步驟都很難理解清楚,這樣會導致水檢測實驗中的質量得不到控制。所以,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實驗室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使其能夠掌握更多的經驗并且能夠精準地判斷實驗是否準確,同時掌握了更多技術經驗之后就會使其檢測能力不斷提升,從而進一步促進水監測質量的提升。
在水監測實驗中,只有設備和儀器的使用具有合理性,才能使水監測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在日常實驗過后,工作人員要對使用過的儀器進行保養,這樣才能使儀器在使用后保證其精準度[3]。同時在每臺設備被檢修過后都要進行準確地記錄,必須清楚其中的設備儀器哪個是正常的哪個是不正常的,減少在實驗過程中因為調試儀器設備而浪費過多的時間,此次來節省更多的時間放在提升水環境監測實驗質量上,使實驗效果在水監測質量中體現出來。
目前為止,引進的設備儀器都是比較珍貴的,它會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有所挑剔。如果濕度和溫度都達不到,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儀器將會產生誤差,所以,要改進實驗室儀器所處的環境[4]。這時,就需要實驗室內環境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干凈整潔程度,其次就是需要工作人員對儀器要進行及時的養護,這樣能使設備儀器減少對于環境因素的不良反應。此外,還要實驗室的通風條件得到保證,并且滿足檢測工作的需求,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儀器不會受到傷害,使其更好地進行水質監測工作實驗。
在水檢測試驗過程中,要加強改進檢驗實驗室水質量的方法,不管在怎樣的實驗中都要按照標準方法進行,這樣才能使水質量的檢驗結果得到精準保障。此外,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盡管是樣品的制備和工作順序,也要按照其中儀器的說明書來進行檢測,這也是為水環境監測試驗質量在一定基礎上提供保障,同時也能使檢測方法得到規范,不會因為工作人員自身的原因導致實驗質量出現誤差。另外,在檢測工作上需要用到的各種文件和手冊等都要隨時進行更新,這樣才能保證工作人員在對照文件上的方法進行實驗時,不會出現其他類型的錯誤。
在水監測過程控制中,對現場的采樣質量也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這樣才能保證樣品的完整性樣品的采集類型眾多,具體而言,一是地表水采集,工作人員在操作中要考慮到水流的實際情況,在保證不破壞沉積物的前提下選取到極具代表性的樣品,特別要注意在湖泊水庫位置進行現場采樣時,需要選用分層的方式,對器具做好清洗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為實驗結果提供極大程度的保證。二是地下水采集,工作人員要結合含水層的特點來完成現場采樣。若需采集水井內的樣品,必須對井口做好清潔,以免在采集中污染水樣,同時應注意減少其與空氣的接觸,使樣品不會發生變化,這是保證實驗質量的關鍵所在。三是對大氣降水的采集,必須選用石英玻璃類的容器來完成樣品的現場采集,使降水中含有的一些有機物不會吸附在容器的表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實驗結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控制上要首先進行監測站點設計,使其水環境監測得到的數據相對來說具有準確性,并且通過位置就能看到水環境的變化特點,同時還能夠為實際采水提供便利條件;其次是要對樣品進行充分保護,同時還要進行樣品的編號,經過工作人員認真核對,以此來進行標準狀態下的水資源監測;最后是采樣質量控制的措施,抽一個樣品就要對這其進行充分監測,從而保證檢測的質量。
為了能夠使樣品在采集之后保證檢測質量,對其樣品質量保存要采取相關措施,使其能夠根據水的情況進行針對性地保護,同時把質量問題掌控在一定范圍之內。取樣水質的時要盡量減少運送到實驗室的時間,還要運輸人員上做好工作交接,做好相關記錄,如果中間產生問題,一定會落實到個人,這樣一來,也能夠防止樣品丟失或者遺漏,最后到達實驗室時造成樣品不合格等一系列現象。
此外,還要對樣品進行反復確認,在接收到樣品時,要在確保樣品沒有其他錯誤時進行簽收,同時還要注意保質期和儲存條件,保證樣品的合格性,使樣品的檢驗符合相關規定。
在實驗室中,需要創造干凈的操作環境,對于室內的溫度和濕度要進行嚴格把控,同時為保障水監測實驗質量打下基礎。同時還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在純水要求上進行純水分析,在實驗室進行隨時檢查,并且記錄;二是空白實驗,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種水平,使其中因素產生的影響造成誤差,所以,要使空白實驗滿足相應的要求;三是要使雙樣平行與加標回收率的測定達到控制要求,一般是在0.5倍到2倍之間;四是標準曲線是會隨著溫度進行改變的,同時還要保證其中的斜率;第五就是標準控制樣品以及質量控制。
事后控制是水監測最終要進行的環節,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對產生的錯誤進行及時補救,從而保證水監測質量,所以,要對數據進行真實的記錄,使數據具有完整性和可靠性,以此來看出水環境監測質量的真實所在。在記錄上要按照相關依據進行,把數據編輯得非常有序,使人能夠一眼就能看懂,對于另外一些樣品和環境都要進行實時監控和記錄,對于儀器和數據處理,做好準確的數據報告,使水環境監測的檢驗能夠在報告上的記錄更加完整。
在質量的管理上,還要進行自我檢查,完善自身缺點,使水監測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此外,還有一些內部審核,都要在事后控制中進行充分的檢驗,及時地發現問題然后找到針對性的方法進行解決,這樣才能把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同時還可以對一些不合格的實驗進行改正,使實驗的結果和數據都具真實有效性,以此來保障今后的水質量監測能夠過關。
進行嚴格管理評審時,也是為了能夠使水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有效性保障,并且能夠使水環境監測在實驗中充分發揮作用,以此來對質量體系上的問題和有效適應性進行真正地評價。此外,在通過管理評審時,質量體系的全面檢查也是今后實驗工作中的主要改進內容,對待其中出現的問題能夠系統性地進行檢查和評價,最后能夠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和改進,使其中的內容不會被放置不管,從而使質量體系在改進的過程中能夠持續發展,推動水環境質量的持續發展。在管理評審上,要制定相關要求,每一年都必須審核一次,以此來確保質量管理的有效性,促進相關規定中的質量目標達成。
綜合全文可以看出,通過在實驗室中進行有效的結論實施能夠使水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控制,同時節約了更多的時間對質量進行保障。預先控制能夠減少問題發生,過程控制保證了實驗室能夠進行正常實驗,事后控制做到了對問題的及時處理,極大地避免了很多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從而不斷增強水環境檢測質量。所以,在此基礎之上,要對這三方面進行有效策略實施,從而使實驗室水環境監測質量得到保障,進而使水環境監測在實驗室中發揮真正的意義。
相關鏈接
水環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轉化所處空間的環境。是指圍繞人群空間及可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水體,其正常功能的各種自然因素和有關的社會因素的總體。也有的指相對穩定的、以陸地為邊界的天然水域所處空間的環境。在地球表面,水體面積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陸地水二部分組成,分別與總水量的97.28%和2.72%。后者所占總量比例很小,且所處空間的環境十分復雜。水在地球上處于不斷循環的動態平衡狀態。天然水的基本化學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環境循環過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學性質,是研究水環境中元素存在、遷移和轉化和環境質量(或污染程度)與水質評價的基本依據。水環境主要由地表水環境和地下水環境兩部分組成。地表水環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海洋、池塘、沼澤、冰川等,地下水環境包括泉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等。水環境是構成環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場所,也是受人類干擾和破壞最嚴重的領域。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
水環境可以分為:海洋環境、湖泊環境、河流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