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警察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蔡明丹,伍曉陽,梁素貞
2020年9月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7.0%。網絡已經成為大多數公民信息溝通、傳播、表達意見的關鍵路徑。許多網絡平臺憑借網絡大數據信息技術開通了辟謠平臺,建立了謠言收集與澄清的證明數據庫,聯合社會媒體平臺的力量共同協作,以此來達到辟謠的效果。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來,謠言的治理方向面臨著多重困難,因網絡媒體的發展,使得如今謠言的發布變得容易且廣泛、傳播速度迅速,清除困難。應急管理全媒體辟謠平臺建設,意在整合各媒體資源,實現網絡謠言的快速識別、辟謠信息的交流分享、辟謠信息的精準推送等,通過全媒體辟謠平臺高效地公開信息,有效地阻斷謠言的傳播。
為了更全面、多維度地了解我國應急管理中各大媒體的辟謠現狀,文章前期通過對各大辟謠信息及辟謠平臺數據的抓取發現,各大媒體參與辟謠力度最大,參與率最高。基于此,本文選取微信辟謠、新浪微博辟謠、中國互聯網辟謠平臺、科學辟謠、百度辟謠平臺這幾個主流網絡媒體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選取2020年新冠疫情中的辟謠效果和力度為研究樣本,其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1.微信辟謠
“微信辟謠助手”是于2017年6月10日推出的附屬于微信平臺的小程序。“微信辟謠助手”通過大數據對微信公眾號及微信朋友圈中的主流謠言內容進行瀏覽、監測、核實、辟謠。微信用戶通過“微信辟謠小程序”手動搜索想要了解的信息,當與用戶想要了解的信息有關的文章已被第三方平臺辟謠時,辟謠助手會實時顯示辟謠狀態,給用戶發送辟謠信息的提醒。微信辟謠助手的特點及功能主要是:關鍵字搜索辟謠信息、展示最新謠言及辟謠、辟謠提醒功能、權威機構加入辟謠。
截止近期,微信辟謠助手涵蓋的辟謠機構多達805所,其中包括全民較真-騰訊新聞、丁香醫生、謠言過濾器、江蘇網警等,從使用至今,辟謠總數高達10874篇。以全民較真—騰訊新聞為主,辟謠總數高達3783篇,辟謠內容每天更新頻率為0—8篇,內容主要聚焦食品藥品相關方面。丁香醫生辟謠總數為2703篇,辟謠內容更新頻率不定時,時間間隔相對較長,以月份為單位每月平均1篇,辟謠內容主要是醫學健康。謠言過濾器辟謠總數699篇,重點關注社會熱點類、科普類以及醫療健康類的辟謠,更新頻率不定時,以每天社會熱點為主,平均每天兩篇。江蘇網警辟謠總數521篇,重點圍繞打擊網絡黑灰產、整治網絡亂象、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等方面。通過選取2020年1月27日至3月29日新冠肺炎爆發期微信辟謠助手發布的辟謠信息,我們可以把微信中出現的謠言進行歸類:即防治方法型謠言、加劇恐慌型謠言、抹黑政府型謠言。在微信中出現的相關信息,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在辟謠小程序中進行查詢、核實。微信辟謠平臺主要存在兩方面缺陷:一方面辟謠范圍廣泛導致辟謠深度欠缺;另一方面微信辟謠助手只針對一些影響力度大的謠言,還不能涉及網絡中的所有謠言,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謠言管理。
2.新浪微博辟謠
新浪微博具有極大的公眾性、開放性和互動性,信息傳播得更加迅速,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優勢的辟謠平臺。新浪微博高度重視對于不實信息的處理,于2012年5月開始實行不實信息的舉報功能,并且開通了官方辟謠平臺。為了更深度地打擊網絡不實信息,防止謠言傳播擴散,確保傳播消息的客觀真實,新浪微博于2018年11月上線了媒體政務辟謠共治平臺。2016年,微博辟謠一共有效處理不實信息2330條,平均每一條不實信息微博被3.98個網友舉報,標記不實信息澄清290條。2017年微博一共有效處理不實信息2.8萬余條,平均每一條不實信息微博被25個網友舉報,標記不實信息1064條。2018年,微博共有效處理不實信息7048萬條,辟謠新增謠言352例,平均每一條不實信息被45個網友舉報,標記不實信息1811條。2019年微博共有效處理不實信息77742條,辟除新增謠言470例,平均每一條不實信息微博被60個網友舉報,標記不實信息1184條。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浪微博辟謠發揮了重大作用,如24小時不間斷監控,建立用戶舉報參與體系,多方位、多方面、多方合作進行核實,對疫情中出現的不實信息進行核實后及時處理。
3.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2018年8月29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正式上線。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具備舉報謠言、查證謠言的功能,可以獲取相關部門和專家的權威辟謠信息。該平臺已整合接入全國各地40余家辟謠平臺,辟謠數據資源達3萬余條。
截至2020年8月29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自上線運行兩年來,聯動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業專家等權威查證,累計接受疑似謠言舉報3萬余條,發布權威辟謠稿件9000余篇。其推出了謠言曝光臺、辟謠數據庫、辟謠小助手“真真”、辟謠月度榜、辟謠優秀作品發布等一系列辟謠信息服務,成為網絡謠言治理的重要力量。尤其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期間,相關謠言誤導公共輿論,危害社會穩定。中國聯合辟謠平臺協同多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性和行業性辟謠平臺同步上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謠專區”,發布權威辟謠,回應網民關切,累計訪問量過億,辟謠內容有效對沖謠言傳播達55%,輿論認可度達69%,有效降低了社會恐慌情緒,發揮了積極的社會作用。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設有專門的“疫情防控辟謠專區”,但這僅僅是針對新冠疫情,并無關于其他應急事件的辟謠專區。通過在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進行關鍵詞搜索發現,健康、社會類辟謠信息量較大,其次是科學、視頻類,針對疫情的辟謠信息量較少。
4.科學辟謠
科學辟謠平臺自2019年8月上線以來,累計生產辟謠資源3000余篇,總用戶數突破440萬,全平臺總傳播量超21億次。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科學辟謠平臺組織權威專家撰寫并生產高質量科普內容,多篇內容得到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融媒體、《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刊發,超500篇圖文、視頻在第三方平臺瀏覽量過10萬,4個話題瀏覽量過億。科學辟謠平臺自2020年4月開始,與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每月發布“科學”流言榜,并根據不同時間節點和熱點聯合部委推出榜單,每期榜單平均閱讀量超過百萬,品牌效應凸顯。平臺匯集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百度、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科普中國等平臺上的疑似謠言,采取AI技術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識謠,對AI技術無法識別的謠言,由平臺專家部的專家開展人工識謠、辨謠和辟謠,旨在切實提高辟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于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除此之外該平臺的創新之處還在于設有辟謠榜單,涉及每月、每年的辟謠榜單,辟謠內容分專區進行以及可通過關鍵字搜索查找謠言信息,辟謠內容五花八門。平臺設有謠言測試,各種趣味測試有利于用戶加深對謠言的了解。科學辟謠平臺的權威性讓用戶信服,但在辟謠方面還需要一定的改進和創新;辟謠信息要及時更進,第一時間為民眾解答疑惑;辟謠內容還需通俗易懂,要讓普通民眾看懂并且理解,才有利于提升辟謠的效果。
5.百度辟謠平臺
百度辟謠平臺是由百度團隊利用技術革新及合作共享而建立的全國最大的謠言及辟謠數據庫。百度辟謠平臺成立之初便有來自全國范圍內的372家網絡執法警察的賬號入駐。目前,百度辟謠已與公安部達成合作,同時已吸納多個領域權威專家與專業機構共200多家。百度辟謠平臺已覆蓋百度搜索、手機百度信息流、百家號、百度新聞、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等10余個產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用戶可以通過百度App抗擊肺炎頻道中的“鑒別謠言”版塊進入辟謠專區,也可以通過疫情相關搜索結果直接進入專區,專區內的所有消息都被打上了明顯標識,使謠言和官方確認消息一目了然。
一方面百度平臺是一個信息多樣化、信息源復雜化的平臺,有巨大的信息流量入口支撐。但百度辟謠在收獲信息的同時也使用戶在各種各樣的信息中混亂,缺乏可靠的信息來源導致辟謠信息缺乏精準性、高效性。另一方面,百度辟謠平臺在辟謠內容方面范圍廣,辟謠信息豐富,導致用戶難以第一時間找到需要的信息。百度辟謠平臺的辟謠范圍大部分針對社會熱點事件,還不能涉及到網絡中的所有謠言。
主流媒體具有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的渠道。通過對微信辟謠、新浪微博辟謠、中國互聯網辟謠平臺、科學辟謠、百度辟謠平臺等主流媒體辟謠平臺的辟謠情況進行內容分析、對比,總結發現,當前主流媒體辟謠平臺均有辟謠信息更新遲滯現象。根據相關權威部門數據統計發現,由政府指導的辟謠平臺很大比例是由新聞網站受理,更新情況達到59%,41%的平臺更新出現遲滯或者不更現象頻率較高。例如科學辟謠平臺在食品安全這一類辟謠中,辟謠數據還停留在2020年11月份,且11月份僅發布了兩條關于這方面的辟謠信息,2020年10月份也僅發布了3條辟謠信息,9月份發布了8條辟謠信息,8、7、6、月份均沒有這類的辟謠信息。
通常在突發應急事件中,謠言的傳播存在發散性、片面性等問題,通過抖音、微博、微信等主流媒體進行傳播,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傳播的形式,大大加大了傳播的廣泛性和群眾性。通過進一步對辟謠信息發布進行調查,截止近期,以微信辟謠助手小程序為例,研究表明其發布辟謠文章共10874篇,且多以文字形式發表為主。研究發現其辟謠范圍廣泛導致辟謠深度欠缺,另一方面微信辟謠助手只針對一些影響力度大的謠言,還不能涉及網絡中的所有謠言,尤其是對突發事件的謠言管理。其推送辟謠信息的形式多為圖片+文字,辟謠形式單一,缺乏創新性改革。另外,還調查到科學辟謠平臺辟謠內容多為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疾病防治、美容健身、生活解惑等方面的辟謠信息,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時、更新辟謠信息形式老套、辟謠信息的內容不完整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辟謠效果。尤其在疫情期間,對于某某省疑似出現確診病例的新聞報道,而辟謠平臺又不發布到底是這個省的哪個市,導致人心惶惶,更加劇了謠言的負面影響,造成二次傳播,使謠言更加離譜。科學辟謠平臺自2019年8月上線以來,累計生產辟謠資源3000余篇,總用戶數突破440萬,全平臺總傳播量超21億次。而如此官方的辟謠媒體,更應該好好運營好本平臺,將辟謠力度發揮至最大化,使辟謠信息最完善,辟謠內容最完整。
高效的信息推送服務能夠節省瀏覽時間,快速讓公眾了解并掌握最新動態,但目前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的信息推送效果不佳,還不能將此服務完善推送。對于信息的覆蓋面,還局限于平臺上以及瀏覽查詢信息的公眾,媒體該如何正確公布和引導是辟謠平臺需要研究問題之一。媒體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傳統的媒體形式,如電視、廣播、報刊,也有網絡媒體形式,如各大門戶網站等,還有自媒體廣播電視等。媒體受到傳統理念影響,對于市場的把握不足,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廣播電視媒體在發展中對現代技術的融合度不高,從信息及時性以及溝通互動等方面都弱于網絡媒體。辟謠范圍寬泛,缺乏專一角度縱深研究。通過對以上幾個主流媒體辟謠平臺的調查發現,辟謠內容缺乏專一性,辟謠內容五花八門導致公眾無法及時了解到自己想要關注的信息,從而導致平臺辟謠力度日漸減弱。在一些重大突發事件面前,針對該時間段的相關謠言沒有得到重點關注,反而進行辟謠內容多樣化,導致辟謠效果不顯著。在當代,突發事件造成的不良影響十分重大,尤其是在突發應急事件中產生的大量謠言造成的群體傷害。然而據調查統計,對于突發應急事件方面的謠言研究少之又少。
目前我國大部分民眾了解辟謠信息主要是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瀏覽器等途徑,而且一般都是新聞主動跳出來,人們才會點擊查看,除非接近人們日常生活,關乎民眾利益的,人們會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查詢,其余辟謠信息很少能夠得到傳播。通過調查了解到,人們對許多辟謠平臺發布的信息大多是通過微博、微信小程序、百度瀏覽器等渠道獲得的,每個辟謠平臺的辟謠機制存在差異,使得辟謠機制體現出單一化特征。人們查詢謠言信息還要“貨比三家”,最后造成的結果是人們本來就是來查詢辟謠信息的,最后卻是還要去甄別哪家的信息靠譜真實。近年來各種突發應急事件頻頻發生,造成的損失和危害越來越大。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期間,世界各國的疫情防控情況,通過權威聯動,實現了疫情可視化,可見關于應急方面的辟謠機制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已知的辟謠平臺,大部分都是發布關于疫情、生活健康、百姓小事等方面的辟謠信息,沒有做到資源的有效整合。
目前存在的眾多辟謠機構,其辟謠的信息各有特色,內容相差較大,并沒有做到一個整合,各個機構是否存在交流與合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機構大部分都是有針對性地進行辟謠信息的發布,辟謠信息存在區域性、分散性等特征。正因為如此,若可以聯合各個辟謠機構,將各個辟謠機構發布的信息做出整合,打造一個針對應急管理事件的辟謠平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結合全國各地的辟謠平臺辟謠信息,構建一個匯集全國各地的辟謠信息的全媒體平臺,特別是疫情期間針對疫情嚴重地區的辟謠機制,需要設立專門的辟謠信息板塊,務必做到辟謠機制靈活、辟謠信息正確、辟謠程序高效,努力發揮政府部門、各媒體以及公民等主體的大眾傳播作用。建立應急管理全媒體辟謠平臺,首先,需要不斷完善搜索引擎功能,提升有關應急管理辟謠信息精準性。未來在搜索引擎架構上,各平臺還需努力完善該服務,做到高效搜索,引進專業性搜索引擎對信息實施分類,讓民眾能夠更加方便快速地尋找到相關信息,并且在虛假新聞傳播的第一時間就開辟辟謠欄目,讓謠言遏制在源頭,減少對社會的危害。其次,優化信息推送服務,擴大辟謠信息覆蓋面。高效的信息推送服務,將節省受眾瀏覽信息的時間,同時讓受眾及時掌握最新動態。最后,還可借助大數據的力量,分析本平臺存在的問題,并改善建設時期存在的不足,擴大辟謠信息的傳播力度。
以文字傳播的方式當然可以使網民快速獲取辟謠信息,但也極大了限制辟謠信息的傳播范圍。要充分考慮到不同人群的知識文化水平,尤其是綜合文化素質不高的人群的信息辟謠需求,這就需要呼吁各大媒體主動創作多樣化的、適應不同人群需求的辟謠信息,通過短視頻、故事、漫畫、講解、直播等多種方式傳播辟謠信息。正如維特根斯坦對圖像符號的觀點那樣,“理解某個命題時,想象與其相關的一切與畫出它的素描同樣重要。”實際上,目前大部分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如山東省委網信辦舉辦的“2020年度山東省優秀網絡辟謠作品征集活動”明確提出,鼓勵作品形態、形式的創新,鼓勵包括文章、圖片、微電影、MV等10多種形式作品參賽。
各大媒體作為互聯網的產物,集合了互聯網的傳遞性、實時性、交換性、共享性、開放性等突出特點。在新媒體廣泛應用、全媒體合作加強的情況下,有必要以全媒體平臺為基礎,全方位整合各大媒體關于辟謠信息和應急管理方面的新聞報道。可以通過全媒體平臺,借助多媒體互聯網輿情及網民各主體的便利,將社會焦點、難點問題,以及群眾高度關切的問題等潛在熱點,在形成之初,進行謠言原文的收集,通過輿情分析,形成一個有針對性的、深入的解釋謠言的信息網。其次,制止謠言是以發現謠言為基礎的,所以我們就需要完善和發展謠言發現機制。首先,我們需要創建謠言發現舉報通道,例如各網絡平臺都應該設有謠言舉報功能,同時充分發揮利用高科技謠言發現預警作用。其次,辟謠中心在收到疑似謠言之后,有關部門或者官方媒體應及時核實謠言內容正確與否并及時公之于眾;最后,辟謠的客體是網民,所以我們更應充分利用和發揮網民、媒體等作用,最大范圍地對正確辟謠信息進行傳播。
全媒體平臺是社會價值觀的重要傳播渠道,更應引導良好的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等。例如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根據對2019年12月30日到近期的微博、微信及抖音等平臺上調查數據進行收集,歸納總結出相關報道所涉內容主題大致可以劃分為披露疫情本身、報道疫區現狀、反映防疫工作、傳遞祝福鼓勵、發布虛假信息及其他六類。調查研究表明,全媒體辟謠平臺需要形成并完善互聯網思維框架,加強全媒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全媒體共同發展創新,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并且要樹立誠信意識。應急管理全媒體辟謠平臺應發揮全媒體高效的應急反映能力,完善應急管理辟謠機制,加大辟謠公信力和覆蓋范圍,讓公眾相信權威辟謠媒體,讓公眾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