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曹玉娟
價值觀是青年明辨是非、區分好壞的根本價值標準,也是指導青年行為的基本遵循。青年的價值取向影響著國家的未來與發展,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實踐,提出了一系列價值觀培育的相關理論方法,致力于在價值觀培育中以更有效的方法指導青年實踐,使其遵守“勤學、修德、明辨、篤行”八字生活準則。
首先要勤學。青年正是我們學習理論知識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學到的知識理念和形成的價值取向會影響青年的一生。青年人要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內化到自己的行為準則中,再外化到具體的行動中。其次是修德。青年要全方位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要關注知情意行各個方面的發展。青年要自覺講道德,認真學習道德理論知識;尊道德,自覺遵守道德行為準則;守道德,積極投身良好的道德實踐,向道德楷模學習。再次是明辨。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青年人很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例如,由于西方思潮的入侵,使青年對“自由與民主”的概念認識不清,養成了個人主義至上的價值觀。因此,青年要善于分清是非,提高自己的價值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旗幟鮮明地弘揚真善美。最后是篤實。青年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要遵循知識與行動相統一的原則,從小事做起,于實處用力,將觀念外化于青年的自覺行動,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自己,腳踏實地,通過實際行動,實現青年強盛則國家強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的文化基石,對青年成長和發展的有著重要影響,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年的教育功能。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幫助青年堅定民族自信。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值得青年學習的優秀文化,例如孔子所提出的“仁義”“和平”的處世之道,顧炎武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理念,孫中山堅持的“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青年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能夠增強青年對中華民族的信心。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青年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團結帶領各族人民,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結合起來,走出了中國人民自己的道路。新時代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理念、道德觀念、人文精神等都對青年推進我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青年一代要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妥善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對傳統文化進行轉化與創新,使之適應當代中國的現實。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在世界文化中站穩腳跟的關鍵,我們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其融入到青年血液中,使青年從心底認同優秀傳統文化,培養青年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想信念被比作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鈣”,青年如果沒有理想信念,就是在精神上缺鈣。理想信念在青年的發展過程中為其提供思想動力,促使青年積極進取,正確的理想信念還可以使青年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青年不僅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激勵自己,還要為實現它投身實踐,堅持奮斗。因此,我們要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青年思政教育的基礎。
當前,青年受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影響,產生理性信念不堅定的表現,有些青年并不認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認為共產主義是無法實現的空想,針對青年理想信念缺失的現狀,我們要讓青年深刻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立足我國實際,增強青年對我國道路、制度、文化的內在認同。此外,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指南,要引導青年將自我理想融入到社會中,引導青年積極參與國家事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實現自我價值。總之,青年要堅定地相信馬克思主義,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對認識形成有指導作用。青年應從實踐出發,活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做到知行合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在基層中實踐。習總書記曾說,7年上山下鄉的經驗使他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其中最重要的收獲就是讓他明白了什么是從事實中尋找真理。正是這七年的知青歲月,使他錘煉了艱苦的意志。因此,他對我國大學生支教、大學生村官作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青年只有深入基層,扎根于基層,才能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第二,要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靈活地將理論應用到社會實踐中。新時代要求青年人要養成實踐思維與創新思維,在學習文化知識時,學以致用,不可生搬硬套,引導青年加強實踐鍛煉,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增長才干。此外,青年實踐活動要融入社會現實,不僅要立足于國家發展,還要深入生活,要服務國家,服務社會,讓青年真正增長本領,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第三,要注重青年的道德實踐。在增長青年才干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對青年道德素質的培養。衡量人才的標準首先要從道德層面進行考察,因此,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要加強道德實踐,使青年從小事做起,培養青年熱愛勞動、懂得感恩,在實踐中鍛煉青年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掌握新形勢,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創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
第一要創新教育內容。針對青年這一群體的身心特點,將哲學等社會科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青年核心價值觀培育中,使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理論成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實踐成就,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領,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緊跟時代與實踐發展,有效促進青年的成長。
第二要創新教育手段。新時代下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青年的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等,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貼近青年生活的網絡手段,以青年群體喜歡的方式使青年了解中國故事,弘揚積極能量。要培養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使青年形成科學的網絡思維,改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環境。
第三要創新教育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青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承擔著為青年傳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重任,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重點要放在中學與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創新中,例如創新教學方式,改善教學環境,加強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思政課課程資源開發等,將青年價值觀的培育落實到中學及高校的思想政治學科知識中,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建設,注重教學的有效鏈接,充分發揮學校思政課程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功能。
第四要創新制度機制。首先是推進行業制度創新,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建立守則、公約等行為準則,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多個行業中;其次是推進法律法規制度創新,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積極作用,完善法律機制,使法律法規成為教育工作的基本保障,以法律鼓勵青年符合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以法律約束青年有悖于核心價值觀的行為,為推進青年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最后推進禮儀禮節制度創新,可適當組織一些禮儀活動,例如國旗儀式、入黨儀式,或者鼓勵青年參加國家紀念活動,傳播主流價值,使青年接受思想上的洗禮。
我們學習的榜樣可以來自于各行各業,大到科學家,航天英雄、青年志愿者,小到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普通人”,他們的高尚品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寶藏。要將道德模范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幟。與理論灌輸和說服教育不同,榜樣的引導更具有優越性,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年的價值取向。因此,要重視道德模范的宣傳活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事業中,出現了無數英雄楷模,他們的事跡可以激勵青年崇德向善,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最可貴的素材,他們的實際行動激勵著青年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后盾。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多種途徑發揮榜樣的力量,首先要發揮青年人身邊榜樣的力量,相比歷史上的偉大英雄人物,可以看得到、摸得著的道德模范對青年人的影響更加深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積極挖掘青年人身邊的榜樣故事,結合青年的認知模式來推廣宣傳榜樣,掌握最真實的素材,弘揚身邊榜樣的正能量,使青年人用榜樣的價值標準與行為準則嚴格規范自己,學習榜樣的優秀品質,在榜樣的激勵下實現自我價值。其次,要在教育工作者中尋找青年的榜樣,馬卡連柯認為,教育者的教育力量,首先體現在品格的熏陶以及行為的示范,其次才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以及技能的訓練。教育工作者對青年的影響是任何書籍、任何語言或獎懲制度都無法代替的,他們對青年的榜樣示范貫穿著青年成長發展的一生。
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觀既論述了青年的歷史地位與使命,也反映了新時代新形勢對青年的要求,對青年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引領青年健康發展,使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我們要將其作為開展思政工作的基本遵循,為青年的成長與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