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舵律師律師事務所 江丹
對于虛擬財產的含義,不同的角度層次對其有著不同的說法。物權說理解為其是對于網絡這一大環境下衍生出的一種沒有實質形態的特殊產物;債權說理解為其是在互聯網體制下,買家和賣家在線上的交易財產,但是這里的買家是指網絡運營者;知識財權說理解為其是一些網絡應用軟件和程序的設計者和開發者的腦力勞動結晶。對于各個學說,大眾也是眾說紛紜,物權說更能夠被大眾所普遍地理解和采用,更能夠對實際中的應用問題進行解決和處理。虛擬財產有著形式的多變性和計量模式的無固定規范性,這導致很多虛擬財產并不能進行融資擔保。對于一些風險性較大和國家不允許使用的虛擬財產也不能夠進行相應的融資擔保。那么,什么類型的虛擬財產能夠進行融資擔保呢?有著可衡量性,真正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或是企業運作有著實質性影響的一些虛擬貨幣,例如游戲點劵、Q幣,以及有著一定流量的對外社交賬號等。但虛擬財產作為一種很特殊的財產,在提供融資擔保時存在很多障礙。
在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人們對于商業的信譽和金融信譽的關注也日漸加深。為了滿足資金需求方的資金需求問題,以及為了使資金提供方降低風險,保證其資金安全性,就要求需要借貸或需要融資的企業提供一系列相應的擔保。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其固有財產和信譽積累滿足不了抵押需求,就可以尋求一些信譽擔保機構的幫助,讓相關信用中介方作為第三方擔保,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1]。借款方需向相關機構提供一些擔保費用,但也無形中增大了借款方的借款成本。而越來越多虛擬財產在網絡上形成,有些虛擬財產是擁有者投入大量金錢、精力打造的,擁有比較大的價值,在這種背景下,虛擬財產的融資擔保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不明確:
現有的法律框架,對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尚沒有明確的定位。虛擬財產權具有傳統物權的直接支配性特征[2],虛擬財產的擁有者可以占有、排他使用虛擬財產,也可以轉讓虛擬財產,并且虛擬財產在交易過程中,交易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虛擬財產的所有權,而并非僅僅沖使用權而來,買受人繼而通過占有來達到對虛擬財產物權的公示公信效果[3]。由此可見,虛擬物權具備了典型物權的基本特征。但是,虛擬物權并不是一種具有具體形態的物,它依托于網絡運營商所提供的服務,一旦網絡運營商遭遇解散、破產、被禁止提供服務等,虛擬財產將瞬間化為烏有。
由于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暫沒有定論,所以它不具備物權的法定地位,根據我國《物權法民法典》的相關規定,物權法定原則是物權的基本原則,虛擬財產不具備具體的形態,沒有產權登記機關,不享有法定的物權地位,其性質導致其并不可以直接用于抵押擔保。但是互聯網行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人們對虛擬財產擔保的需求也越來越強,人們極其希望互聯網的虛擬財產融資擔保能夠盡快完善落實。但如若將其私自用于抵押擔保,實際上就屬于私自創設物權,也就違反了《物權法民法典》第五第一百一十六條,需要相應責任方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和責任。
互聯網金融有著一定的風險性,很多互聯網平臺都會根據相關企業法規和法律條文制訂相對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但是對于由于平臺機構的審查和監管的門檻較高,需要相關平臺有著較高水平的信譽評分和強大的資金實力。由于互聯網有著一定的開放性,相關的監管部門有些體制對于平臺的一些項目和信息無法高效有序地進行監管篩查,這就會導致互聯網金融的入門級別普遍較低,很多資金投入人并未掌握相關知識和金融運行法則就投身金融領域。若是一些網絡操作系統并未得到有效的安全防控,很多相關平臺會被一些不法人士所利用,造成較為嚴重的資金安全危機。
虛擬財產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可拷貝性以及無實質性,借款人可以通過將虛擬財產進行一系列的復制操作來轉移責任。如果虛擬財產因為一些外界因素造成流失或是破壞,擔保人、網絡運行商、侵權方就會有著十分嚴重的利益糾紛。同時,虛擬財產太依賴網絡運營商的服務,脫離平臺后就變得一文不值。
因為抵押可以使抵押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所以抵押只有通過登記,才具有公示公信的效力,才能對抗第三人。但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不明確,沒有法定的抵押登記機關及登記程序。對于虛擬財產這種實質性較弱的財產,通過占有公示所有權,但又因無具體形態,無法象貨物等實物一樣可以通過質押提供擔保,所以如果抵押登記不充分,就無法進行全面地財產劃分和擔保物界定。
擔保公司由于本身的企業規模和資金問題,對于償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夠按照要求時限償還,甚至是無法如數履行合約中的償還數目。就會導致擔保合約無法按照規定流程良性運作,造成一系列債款的拖欠問題。很多項目有很多投資方介入,就會使前期的登記和后續的處理問題有著較大的難度或是導致成本較高、資金鏈較復雜,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問題極有可能導致擔保合約無法履行或是履行不完全[3]。
對于重重風險和潛在不安全因素,需要加強投資人的風險識別能力以及要求出借人在借款前了解投資項目的運轉性能、盈虧比率、投資可行性以及有無信譽違規記錄等方面內容。對于擔保方的責任能力和是否有抵押償還能力進行相應地考察并且簽訂一系列的書面證明合同進行財產的明確抵押說明[2]。設計這樣的擔保制度可以多方面地保證互聯網融資擔保的安全性,使互聯網金融得到實質化的保障。
只有確立了虛擬財產的物權地位,擔保物權才具備成立的基礎。由《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可見,法律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持肯定態度,雖然虛擬財產具備財產屬性,但對其法律屬性的界定尚不明確,故以其提供融資擔保就有待法律的完善了。
網絡虛擬財產形式大概分為兩種:能夠在特定游戲和應用產生效益的物品型財產,例如游戲中的皮膚裝備和點券金幣鉆石等;第二種是賬號型財產。這兩種財產中,前者更具有物權屬性[4]。相應平臺也需要進行管理和調控,進而確保相應用戶能夠明確自己的個人擁有財產,確立自己能夠支配的虛擬財產范圍并進行相應的實名認證。這就需要網絡運行商完善相關的監管登記制度,讓參與網絡交易的部分能夠落實登記,服從相關平臺監管,以確保虛擬財產的所屬唯一性,避免多個用戶對于同一虛擬財產進行調配和使用進而產生一系列的糾紛和矛盾。對于賬號類型的財產,雖然不具有相應的物品權,但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明確規范,避免由于肆意的倒賣、轉手、大規模的賬號創建干擾賬號內物品權的實際權益。對于虛擬財產交易的融資擔保雙方,要完善虛擬財產融資擔保合同,明確所擔保的具體目標,以及進行明確的相關利益劃分,確立擔保方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著重要的意義[5]。對于簽署的合同,要具有明確的說明,合同的明確規定約定要規范、明確,這樣才可以避免擔保方由于僥幸心理對于相關事宜出現疏忽和放任的現象,敦促其在擔保的同時自主地進行一系列的監督和調查[6]。
要對虛擬財產進行實名登記,對虛擬財產的選擇進行一定的規范,防止無法對虛擬財產所有人進行明確的分辨和識別,避免借款人冒用他人的名義進行財產的抵押。這就需要擔保監督平臺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對擔保物品和擔保合同進行一系列的監督管理,完善登記制度,保護擔保雙方及其他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防止相關擔保人對于所擔保項目了解過于片面導致盲目地選擇了并沒有實際能力的擔保平臺,當需要對該財產進行利用和收回時無法履行相應的責任,以保證保合同可以如期履行。
虛擬財產屬于社會創新和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型產物,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實際意義,需要國家對于其相關定性、安全問題及權屬界定等進行相應法律的制定,從而更好地進行規范。要有針對性地管理各個階層對于虛擬財產的利用,包括提供融資擔保等,從而保證互聯網經濟能夠保持合理性和可靠性。互聯網融資擔保能夠充分落實于相關企業和個人,保證擔保人和借款人的實際權益和個人經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