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 魏一
1.新型農村社區背景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成為城鄉統籌的重要載體。它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突破,更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對促進居民就地城鎮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如今,雖然我國仍然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但新型農村社區既不同于新農村建設,也不同于過去的傳統農村。可以說,新型農村社區是新農村建設的高級階段,是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突破。
2.新型農村社區的概念和特征
在理論研究領域,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新型農村社區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在此,筆者贊成如下觀點,即新型農村社區既不是原來村莊的簡單翻新,也不是眾多村莊的重新組合,它指的是“按照統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搬遷合并,統一建設的新居民住房和服務設施,統一規劃和調整的產業布局,組建成新的居民生產生活共同體,形成農村新的居住模式、服務管理模式和產業格局?!毙滦娃r村社區的基本特征具體如下:
(1)社區的規模較大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都不盡相同。新型農村社區通常是轄管多個村莊,規模大于過去的傳統農村,并作為各個村莊的集合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服務。其中,所轄村莊數量多的新型農村社區可看作一個小型中心鎮,所轄村莊數量少的可看作是一個大村莊。例如筆者所調研的貴陽市E新型農村社區,所轄范圍較大,覆蓋多個鄰近村莊,管理地域廣闊,人口也較多。而六盤水市的X新型農村社區,則所轄范圍較小,人口也不多,相較E新型農村社區更好管理。
(2)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新型農村社區是通過城鎮化標準規劃建設的,因此在水電交通、網絡通訊、郵電綠化等基礎設施方面都是比照城市來進行建設。與過去的傳統農村相比,新型農村社區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質量大大提升,為居民生活增添了便利。但盡管如此,新型農村社區仍然由于建設經費、地理原因、歷史因素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社區有著差距,這是今后亟待改善的。
(3)社區管理多元化
相比過去傳統農村以黨支部和村委會進行管理,新型農村社區由于轄管范圍大、管理人員多,因此各地新型農村社區干部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產生了很多新的管理主體。如筆者走訪的E新型農村社區和X新型農村社區,兩社區在保持社區黨總支的領導下,選舉產生新型農村社區村委會、社區居民代表大會、社區監督委員會等等,為統一管理新型農村社區內部各村事宜、協調社區矛盾、促進建設鄰里和諧、共商共建的新型農村社區起到重要作用。
1.X新型農村社區基本情況
X新型農村社區位于六盤水市W區,距市中心區12公里,下轄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共56個社區居民組;總戶數8736戶,總人口33099人。境內鐵路、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煤炭資源豐富。多為山地、河壩子地,土壤呈中性,屬典型的貴州西部山區峽谷地段。農業以種植蔬菜、各種經濟作物、洋芋和養殖豬、雞為主,城郊型生態農業明顯。轄區企業以煤炭、建材生產為主。現有國有煤礦2對,集體和私營煤礦18對,年產原煤180余萬噸。有焦化廠2個、洗煤廠8個、磚廠3個、砂石廠6個。X新型農村社區與紅旗社區、大地村、周家寨村、裕民村、大橋村、渡口村、漁塘村、大箐村相鄰,社區附近有以德石拱橋、等旅游景點。
X新型農村社區現有耕地2000余畝,退耕還林6400余畝,天然林5000余畝,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村莊內部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等貫穿社區。全社區電力供應、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完備。轄區內民營企業以建材業、煤炭開采加工為主要收入來源,年收入可觀,并帶動二、三產業蓬勃發展。社區居民靠務工、經商、養殖、種植經濟作物等為主業,生產生活環境條件基礎較好[2]。
2.X新型農村社區環境污染治理調研基本情況
X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存在的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1)村鎮工業污染
六盤水市是在三線建設下的產物,主要的經濟產業是煤炭、電力、鋼材等傳統產業[1]。X新型農村社區受其影響,村鎮企業也以煉鋼、洗煤等重工業產業為主,這些企業為追求高額利益,污染處理設施一般落后和不健全,大量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直接排放,工業廢水、廢棄物和固體廢渣也嚴重污染了當地的水體、土壤和空氣質量。不僅使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時間推移也會連帶影響到X新型農村社區其他產業的發展。
(2)新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污染
X新型農村社區的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是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雖然新型農村社區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后,配套裝備了完整的污水處理設施,但是社區居民們淡薄的環境意識并沒有改善,筆者在走訪調研時,隨處可見家家戶戶門前的污水沉積成的小洼,可見平時都是隨手將污水倒在門前街道。更糟糕的是,由于X新型農村社區所在地形崎嶇,污水管道建設不科學,許多生活污水沉積在村莊的最低處,伴隨雨季污水就從低處涌出,給社區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
(3)新型農村社區生活垃圾污染
筆者在考察過程中,發現X新型農村社區的生活垃圾種類多而雜,其中以塑料為主的白色污染物居多。而X新型農村社區的垃圾處理人員和車輛有時一天只來處理一次垃圾,根本無法滿足社區居民處理生活垃圾的需求,導致社區內的房屋旁、馬路旁、甚至河邊都有許多隨處亂扔和堆積的垃圾。除白色污染物外,還有一些難以自然降解的電池、農膜等,給X新型農村社區的村容村貌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3.X新型農村社區環境污染治理現狀
新型農村社區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加大。X新型農村社區在2016年底前,完成了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供水人口千人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2017年底前,在劃定好得水源保護區附近設置明顯的警示標示,并加強飲用水源附近的排污行為,防止農藥化肥等面源污染。截止2020年基本完成坡耕地退耕還林,改善飲用水水源地周邊生態環境,減少坡耕地水土流失。
在我國現行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中,有關城市地區的內容都較為完備,但涉及廣大農村地區的條款卻很薄弱。隨著城鄉統籌的不斷推進,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立法工作也應得到同等的重視。因此,為有效地治理新型農村社區環境問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1.提升立法理念
改變相關環境保護立法以往“重城市,輕農村”的立法理念,如今新型農村社區已經較傳統農村有了新的特點和諸多不同之處,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地區的法律規定,為新型農村社區提供法律指引。同時,還應在“兩山理論”的指導下,將新型農村社區環境規劃的理念上附著更多尊重生態秩序的精神,注重新型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
2.細化并適時修訂、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其內容
首先,要完善農村地區環境保護的法律規范。我國《環境保護法》對人民政府要保護農業環境相關職責做了籠統的規定,但僅僅從大層面上這樣規定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因此應對其進行進一步完善,如:細化政府指導新型農村社區居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對現代農業中新技術的使用,引導科學種植和養殖,同時加強政府對有關污染源進行監管的責任。此外還應盡快填補農村地區環境的立法空白,為相關執法工作提供堅實基礎。
除此之外,新型農村社區的快速發展使原先一些對于農村環境問題的法律規定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環境保護規劃本來就是一個動態過程,社會發展形勢和新型農村社區自身的變化也影響著有關法律的修訂。我國國情特殊,有著自己的法律特色,對于國外大篇幅修訂法律的做法可以借鑒,但是不能盲從,我國可以在修訂環境保護法律時多增加或適當調整現有規定,體現新型農村社區和城市的協調發展。
3.提升《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加快公民環境權入憲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生態環境思想的提出,城鄉生態環境建設越發受到重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當前,生態文明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當中,環境保護成為生態文明的最直接體現?!董h境保護法》在這樣的背景下仍然作為一般法,顯然不能符合現在生態建設的需求。所以應當由全國人大對其進行修訂和頒布,確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法位置,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有關單行法進行修訂和完善,將單行法以基本法為原則,形成我國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的新的法律體系,最后通過媒體等宣傳方式,鞏固《環境保護法》的基本法地位。
提升《環境保護法》立法位階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可能歷時較久,對于我國有關環境保護立法位階低,不能充分發揮效用的現狀,可以通過加快公民環境權憲法化來解決。加快公民環境權入憲,將為城鄉居民遭受環境侵權后的維權提供權威法律依據,還將提高公民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對于生態建設更加具有參與感和認同感,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