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源系統碳排放約占全部碳排放的80%,其中電力行業約占碳排放總量的1/3,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在實現“雙碳”過程中既要解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能源需求,又要實現減排目標,電力系統能源轉型和技術升級是關鍵。黨中央多次提出要“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分布式智能電網”,為我們指明了能源安全、低碳發展方向。配電系統既承擔大電網新能源受電端的任務,又是分布式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的聚集地,是源、荷、儲多資源富集并交織融通的互動平臺。在“雙碳”目標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重大戰略部署的背景下,建設智能有源配電網、實現多能源協同互動、保障新能源大規模消納成為未來電力系統的重大技術課題。深度挖掘配電網多類型調節資源,實現異構資源的有機協同,是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智能配電系統的重要內容。
為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強化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合作交流與經驗分享,《河北電力技術》編輯部策劃出版了“新型配電系統源網荷儲分布式互動與聯合調控技術”專題,經專家評審和篩選,本期專題共收錄論文6篇,內容涵蓋新能源與綜合能源微電網運行調控技術、新能源參與電網調頻策略、虛擬電廠技術、災害影響下電網的韌性評估技術以及含新型負荷的負荷建模等方面。
微電網是分布式智能配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配電網靈活性和管控能力、支撐電網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進一步改善微電網源、荷、儲及多能流的協同性、發揮微電網的調節作用,《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微網源荷儲聯合優化調度》、《基于一致性的綜合能源微電網分布式優化調度》為微電網技術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新能源既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電量主體,也應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責任主體,承擔電力系統調頻責任,《基于云平臺的光伏二次調頻雙層控制策略》結合新型電力系統調頻資源的多樣性,充分挖掘源荷儲多資源的參與作用。虛擬電廠技術應用數字技術和管理手段挖掘存量分散資源,是分布式資源規模化、低成本運用的有效途徑,《風電與蓄熱電采暖聯合消納下虛擬電廠優化運行》提出蓄熱電采暖與風電打捆消納的虛擬電廠運行策略。自然災害下電網的韌性水平是衡量電網災害抵御性能的重要指標,《地震災害下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韌性評估》建立了典型地震場景下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馬爾科夫狀態轉移模型,并提出基于博弈的韌性評估方法。考慮到分布式電源及電能替代負荷大量接入配電網,導致傳統等值方法難以適應,《分布式能源和電能替代負荷接入的配電網綜合負荷概率模型》提出一種計及分布式能源和電能替代負荷接入的配電網綜合負荷概率模型。
很榮幸擔任本專刊特約主編。衷心感謝各位作者不吝賜稿,感謝各位審稿專家的辛勞奉獻,希望本專題的出版能夠為關心和從事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參考,對新型配電系統源網荷儲分布式互動與聯合調控技術的研究具有促進作用。感謝編輯部各位同仁的辛勤工作和大力支持,祝《河北電力技術》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