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華元環保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童霏
危險廢物,指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及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腐蝕性、毒性、反應性、浸出毒性、易燃性等特性之一)的各種固體廢物[1]。2020年5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印發全國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發布以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了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排查整治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隱患。本文根據目前參與的工業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工作情況進行總結,提出工業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建議,以供管理部門參考。
根據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及監督考核工作評級指標等要求,制定區域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重點檢查內容包括(1)危險廢物產生、收集、利用處置單位是否落實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臺賬、申報登記、管理計劃、標識標牌、轉移聯單和應急預案等;(2)貯存及利用處置危險廢物,是否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規范。
可采取聘請第三方環境保護咨詢機構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的方式,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總體推進,鎮(街道)環辦、園區管委會、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轄區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工作實施督導;整個專項整治過程采取聯合執法、考評結果信息公示等聯合措施。
將涉危險廢物根據產廢量(10噸/年以上、1噸/年以上)、所屬行業(重點行業、一般行業)及所在區域(重點區域、一般區域)進行分區分級,按照“緊抓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由重點企業至一般企業、由重點區域到一般區域,對轄區范圍內涉危險廢物企業開展全面且持續的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工作;結合“雙隨機”、信訪投訴等制度,對區域危險廢物產生單位開展執法檢查和規范化考核;制定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工作分級實施方案,對重點監管單位、重點行業企業、重點區域企業、一般區域企業進行分級、分時段排查整治。
重點核查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現場建設及管理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指導企業進行規范化整治。
(1)核查企業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排污許可證、生態環境統計業務系統填報數據、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申報數據、危廢管理臺賬記錄及轉移聯單等的一致性;
(2)根據生產工藝,核查危險廢物產生種類、數量的合理性。
通過資料查閱及現場核查的方式,核查工業企業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劃分、危險廢物標識粘貼、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及年度管理計劃申報、源頭分類收集貯存、轉移聯單執行、經營許可證、危險廢物專項應急預案編制及備案、業務培訓等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
(1)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責任信息公開情況;
(2)危險廢物識別標志設置情況;
(3)危險廢物分類收集貯存情況;
(4)貯存場所是否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要求建設,如是否獨立設置,是否滿足防風、防雨、防曬、防滲等要求,貯存液體危廢的場所是否設置液體導流溝及集液池等;
(5)危險廢物管理臺賬的設置情況。
1.重點企業、所屬轄區各街道(鎮)環辦、園區管委會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培訓
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聘請行業專家對納入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項整治名單的企業、所屬轄區各街道(鎮)環辦、園區管委會以及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等各環節相關法律法規、現場建設技術政策、規范化管理制度建設等。
2.全區域推廣培訓
根據非重點區域環辦申請,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聘請專家或第三方專業環保機構對鄉鎮環辦開展培訓;培訓側重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等各環節現場建設技術標準、規范化建設要求,現場核查、考評內容及方法。
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核查及整治,采取企業自查、初查及初評、整改、復查及復評、“一企一檔”歸檔備案的工作程序:
1.企業自查
根據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要求,由企業對自身危險廢物管理現狀進行自查,發現問題并整改。
2.初步排查及初評
收集并審查企業環保“三同時”及危險廢物管理資料,結合現場檢查,重點排查危險廢物管理制度建立、執行及現場建設等內容;對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情況進行初評打分,建立企業危險廢物管理問題清單,明確整改要求。企業初評結果需在各鎮(街道)、園區管委進行公示。
3.集中整改
由第三方專業環保機構對企業進行技術指導,企業根據初查問題清單,按整改時限及整改要求及時整改完善。
4.復查及復評
根據初查問題清單,采取現場復查和資料復審相結合的方式,復查問題清單整改情況;對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情況進行復評打分。企業復評結果需在各鎮(街道)、園區管委進行公示。
5.企業“一企一檔”歸檔及備案
綜合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整治相關資料,包括環評及驗收文件中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內容、排污許可內容、環保管理制度、申報及年度管理計劃、管理臺賬、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備案演練、運輸及處置協議、環保管理培訓計劃及培訓記錄、整治工作記錄、考評表等,整理企業危險廢物環保管理“一企一檔”,并入企業環保管理檔案存檔,同時交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根據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及突出問題,總結經驗做法,研究提出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意見;開展全面總結,評估專項整治提出的各項任務完成情況,并形成專項整治總結報告。
總結目前參與整治的34家危險廢物年產生量10噸以上工業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調查情況,經現場核查發現涉及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問題181個,主要體現在危險廢物標識標簽內容不全或樣式錯誤、危險廢物管理臺賬不規范、危險廢物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及培訓未開展、危險廢物處置協議未在有效期、危險廢物未分區貯存、未進行危險廢物系統年度申報、危廢暫存間現場建設不規范、危險廢物管理計劃中遺漏部分危險廢物種類等;詳見表1。
(1)新舊危險廢物名錄銜接不及時。2020年11月25日發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對部分危險廢物類別進行了調整,同時新增豁免了一批危險廢物。而部分企業對新舊名錄的銜接不及時,未對相關危廢代碼進行變更,也未按照新名錄更新危險廢物管理計劃,造成了廢物資源浪費,增加了危險廢物處置的環境風險,提高了危險廢物管理和處置成本[3]。
(2)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意識薄弱,無專業環保指導,中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轉運及處置困難等;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1.加強組織領導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各轄區內企業所屬轄區各街道(鎮)環辦、園區管委會、各行業主管部門成立聯合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定期會商工作推進情況;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匯總,各成員單位按職責負責各項工作的調度。
2.加強服務指導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聘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專家或第三方專業環保單位,對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進行技術服務指導,包括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等各環節相關法律法規、現場建設技術政策、規范化管理制度建設等內容。
3.強化部門之間溝通協作,建立長效機制
加強與公安、檢察院、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專項整治過程中,發現符合移交行政拘留條件的或涉嫌環境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并積極為公安機關偵查辦案提供必要支持。
4.中小微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
針對中小微企業員工環保管理意識薄弱、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低等問題,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培訓及指導,建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定期培訓、巡查、企業自查自改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同時加快推進區域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