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青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9)
小黃同學是一名大一的學生,我擔任輔導員時了解到,他已經曠課17節。我找到他了解情況,他告知我因為自己的外公生病了,心情很不好,每天晚上失眠,早上起不來,所以沒有去上課。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于是安慰他并給予心理安慰和疏導,讓他寫保證書,他表示,愿意以后好好上課??墒呛镁安婚L,一周后又開始曠課,我再次找他談話,他說失眠狀況嚴重,到附近的中醫院去開了點安眠藥,于是我建議他到學校心理中心去做心理咨詢。此時已經曠課24節。
面對這種情況,我決定對其做一次全面深入的了解,通過班長、學習委員、寢室同學以及家長等,了解他的真實狀況。跟家長聯系,家長的反應很冷淡和敷衍,也沒有提外公生病一事,就說會和孩子溝通一下,然后就沒有下文了。同學反應,他幾乎不和宿舍同學說話,也經常會夜不歸宿,喝酒,早上同宿舍的同學叫他起床,他表示反感,所以漸漸的同學們也開始疏遠他。心理老師介紹,他的個人狀況還好,雖有抑郁傾向,但不嚴重,更沒有傷人和自傷的傾向。
結合之前跟個人、家長、同學的6次談話,評估了心理狀況后,我再次找到他,首先肯定他對家人的重視,但是非常嚴厲的批評他經常曠課和夜不歸宿的行為,告訴他作為一個大學生,一個成年人,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根據學校相關規章制度給予了相應處分。后期,對于給予處分,讓班干部關注他的心理反應,及時溝通和疏導。他表示愿意接受學校的處理意見,并保證以后會好好上課。
人與人的溝通、交往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該同學因為本人性格和家庭生活原因,不善于與人交流,經常獨來獨往,造成了與宿舍同學和班級同學不融洽的局面,沒有同伴監督與結伴同行,漸漸不愿意去教室上課。
老人在帶孩子時往往過分溺愛和遷就,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懶惰的性格。對于親子關系來說,容易產生隔閡和誤解。在和小黃父母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父母冷漠疏離,對于孩子曠課、喝酒、失眠等問題很淡然,沒有緊張與關心,沒有跟老師探討解決方法。而小黃對于通知父母的反應也很冷漠,覺得無所謂,完全沒有正常學生那種害怕父母擔心的感受。
發現小黃同學有曠課情況以后,首先要加強對他的關注,對他的生活、上課情況多了解,向他的室友還有任課老師,詢問他各方面的表現,比如在寢室和室友的關系、和其他同學的交往情況,上課時的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通過各種方式對他做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據了解的具體問題再約談小黃,約談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要耐心傾聽小黃同學的想法和苦楚,要對他表達關心,并通過共鳴來建立起對老師的信任;二、在和小黃約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他的一些表情的微妙變化,包括他的一些肢體語言,以便從他身上得到更多的信息;三、要努力發現小黃身上的優點,并引導他利用他的優點幫他樹立信心。
結合小黃的心理狀況、家庭成長環境、入學以后的一系列的表現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現階段的心理狀況,在確保安全的狀況下給予正確的處理意見。由于他曠課節數過多,已經嚴重違反了校規校紀,在與心理咨詢中心老師的溝通和評估過后,確定他的狀況后,給予了處分,讓他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具體情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和應該為自己的錯誤承擔相應的后果。
小黃由于隔代教養,缺乏父母的關愛,不善于與人交往,不懂得如何與人親近,因此我利用相關的心理知識和真誠的態度引導小黃轉變不和同學交流的心理狀態,提供一些有關如何提高綜合素質和如何更好的和同學們交往的意見建議,讓他盡早的融入到寢室和班級中,形成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學習和生活觀念,對大學生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要求小黃一個星期后交出自己的學業規劃書,針對學業規劃書出現的問題,給予他一一指導。同時,用已畢業優秀校友的成績鼓勵小黃向他們學習、看齊。課堂外,鼓勵小黃積極參加學校及學院舉辦的各種大型活動及比賽,鼓勵他做一次志愿者,擔任一次班干部,創造機會和同學們接觸,感受到之前班干部的各種不容易,幫助小黃充分挖掘自身克服困難的潛力,幫助其找回自己的替代性愛好,使之不再逃避現實,從而建立起面對現實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對于小黃的情況,我約小黃的母親到校進行了一次長談。小黃的母親很自責,她和父母每天都在忙碌賺錢,沒有好好教育他,關心他,就把小黃交給老人撫養。他母親說,沒想到老人的去世對于他的成長也造成了那么大的影響,覺得很后悔,她很愿意配合學校一起幫助小黃改變現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建議小黃的母親今后要多和他保持溝通,多表揚他,善于發現他的每一次進步和一點閃光點,多鼓勵他,多關心他。
對于曠課等問題學生,不要只是指責或批評教育,要找出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往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創傷有著很大的關系。新生中有些曠課或是適應不良的學生,他們的生活經歷中多少會有些創傷讓其難以釋懷。所以他們會用很多反常的舉動來應對這些創傷。輔導員在對這類學生做教育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尊重、包容,用關愛化解他的痛苦。學生工作一定要做到對學生真實情況了解深入、耐心地與學生溝通交流。高校輔導員如果教育方式不恰當,或是耐心程度不夠,個別需要幫助的學生就得不到切實的幫助。學生違紀行為有的是明知故犯,有的卻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對違紀行為不能簡單處理完事,需要耐心傾聽學生的陳述,找出引發違紀行為的真實原因,在發現學生異常情況之后不要忙于處理,先要觀察學生的動向,搜集可用的信息,全方面的了解有問題學生的具體實情,也要跟任課老師溝通詢問異常學生的上課情況和課堂表現,綜合各種信息,然后再做出決策,制定相應的行動方案。正因為輔導員通過努力工作,取得了小黃的充分信任,小黃才會把內心的想法告訴輔導員,當輔導員充分了解了小黃之后才能正確地引導小黃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每位輔導員老師都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使命,把對每一位學生的“育心、育德”作為終極目標。學生工作中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合理規劃,高質量完成在校期間的學業,這是工作的一部分。同時還需要多關注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動態。學生在生活上的困難和困擾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在處理類似的學生問題,要和任課老師、心理老師、學生干部、寢室室友等學生身邊的同學一起多管齊下解決實際問題,要善于借助外力,讓其他人也參與這種事情的處理當中,通過各方面的配合能夠事半功倍,既達到目的又能增進和學生的感情。
一顆種子是否發芽需要合適的溫度、濕度、肥沃的土壤。一個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除了外在良好的環境,還有發覺他自身的潛力?!胺e極關注”從心理學上講,就是要關注到對象積極的一面,肯定他,鼓勵他,從而慢慢引導他改掉自身的缺點和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對學生身上的優點要加以肯定和認可,引導他們利用自我的優點為班級和學校服務,增加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并幫助他們做好大學生生涯規劃。
新時期“00后”學生心理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而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甄別能力是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的重要前提,因此,提升輔導員心理專業素養必不可少。一方面,輔導員需要不斷完善自我,經常參加各種心理講座,加強對心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篩查和治療方法,以提高整體業務水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應充分發揮個人的人格魅力,成為學生心中的榜樣,逐步建立共同話題,循序漸進走到學生內心深處。對學生給予關注、傾聽、共情,將工作過程轉變為有溫度的表達。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政治理論素養,運用專業心理咨詢技巧,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了解學生需求,挖掘學生潛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等一系列工作,均可讓學生體會到學校、老師、家長以及同學的關心愛護,最終幫助學生全面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