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梅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61)
高校檔案是指高等學校從事招生、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學生、學校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載體的歷史記錄,是高校建立和發展過程的歷史軌跡,是反映高校不同特質和風貌的重要信息資源。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而且要求教師人人能育人。因此,做好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方位推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找準切入點,提高高校檔案工作的參與度,是檔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一代人有沒有遠大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乎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求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多方位、全過程介入。2021年3月6日,總書記在“兩會”期間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大思政課,就是課堂上要講、社會生活中也要講,必須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徹底改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照本宣科、只灌輸不互動、死板、“干巴”的狀況,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徑。檔案工作之所以沒有或者沒有深入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去,主要是:(1)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無論是各級領導者還是普通管理者、專職教師,普遍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兩課教師、輔導員、黨團組織、學生組織的事,檔案工作只是收收材料、裝裝訂訂、保管一下、等人上門查閱、簡單的編研等等這樣低層次的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沒什么關系。基于這種認識,便沒有打通二者的連接通道,沒有深入發掘高校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潛能,將檔案工作列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圍。(2)檔案館(室)藏不夠豐富。局限于條條框框,不做深入研究,檔案材料收集的范圍和深度不夠。所以,高校檔案本身可挖掘的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就少、形式也很單一。(3)檔案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高校檔案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相聯系、相結合的能力不足,專業修養、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轉變觀念,大力宣傳高校檔案工作,提高人們對高校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有關人員的專業學習和交叉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開闊思路,拓寬有關檔案材料的收集、征集范圍,搞好檔案編研工作,用好用活館(室)藏檔案,提高檔案利用的層次。
充分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和熱點,不斷豐富館(室)藏檔案,深入研究,摸清“家底”,才能找準利用檔案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
(1)愛國奉獻教育。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點和基本要求,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真正肩負起未來國家建設的使命,正如總書記所說的,“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高校的發展往往是伴隨共和國一起成長、壯大的,在風雨坎坷中的關鍵時刻,往往涌現出一些優秀師生立志報國、奮發圖強的感人事跡,在學校的文書檔案和人事檔案中均可以發掘這類真實、生動的珍貴材料。檔案工作者要具有政治敏感性,及時收集那些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的材料。比如:近一年多的時間,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成為人類健康史上的一個“大坎”。如何應對,成為我們黨和國家的試金石,也成為西方一些國家的照妖鏡。中國政府的有力應對,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福祉的根本宗旨,向世界交出了一張令人矚目的優秀答卷。日前,為幫助廣大師生和社會大眾做好疫情心理防護工作,增強心理免疫力,河北省教育廳組織有關心理咨詢專業力量組成了專業心理支持團隊,在疫情期間提供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各高校也加強了心理咨詢機構的建設,不斷跟蹤了解疫情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充分利用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識別高危學生及其心理,及時作出干預,有效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所有這些,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得到切身體會,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各高校防疫抗疫檔案,也必將成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有力武器。這些防疫抗疫檔案材料包括學校制定的有關方案、舉措,封校期間舉辦的一些文、體、學等活動,學生假期或未能返校期間在居住地參與抗疫志愿活動的文字材料、照片、視頻等材料。這些檔案材料無疑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對于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
(2)理想信念教育。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大學教育要將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檔案記載的名人名師中包括專家學者、教授,他們大多受黨教育多年,能夠將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奉獻精神和強烈的職業操守,不愧“靈魂工程師”的稱號。通過他們的事跡,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大德大愛大情懷,并將個人理想與學校發展、國家建設、民族前途結合起來,在思想上、學業上以及未來的工作中,以名師、校友為榜樣和表率,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這種教育方式更貼近學生生活,更能喚起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激發大學生的使命感和奮斗熱情,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3)愛校榮校教育。每所學校在其建立和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其特有的品質和風貌,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高校檔案所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本校的人和事,學生有親切感,能夠產生共鳴。一部校史、一本圖冊、一張光盤、一件實物,通過高校檔案資料,讓學生了解學校發展歷史和取得的成績,不僅能夠看到校園、校址以及學校硬件建設的發展變化,更能體會到師生團結奮斗、努力拼搏的艱苦歷程,增強大學生以學校為榮、為學校增光的歸屬感、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4)治學敬業教育。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學校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形成和踐行這種價值觀。高校許多名優教師都是治學嚴謹、著作等身的典范。高校檔案中的名師優教事跡暨表彰材料、教學和科研成果、專業出版物等,都能體現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工作的認真嚴謹、對學生的責任心,這對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勵學生遵規守紀,勤奮學習,誠信修學,踏實求索,樂于思考,勇于創新,掌握專業本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高校檔案工作者本身,常年從事繁重、瑣碎的檔案工作,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同樣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范本。
高校檔案館(室)可以采取全力參與校史館建設、出版或印刷檔案史料匯編、專題匯編,舉辦檔案展覽、陳列,建立檔案網站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充分發揮檔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以檔案館(室)為依托建立校史館。在館(室)藏檔案基礎上搞好校史館建設,校史館中展出的可以是原始的文字材料、圖片、視頻和實物,學校在教學、科研各項工作和活動中的獎狀證書、獎杯、獎旗等獎勵,學校名人名師手跡、作品、教學和科研成果,校慶活動中校友的各種捐贈;也可以是匯編、編研等二手、三手文獻。
(2)好的編研材料是檔案工作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檔案編研工作是利用館(室)藏檔案,就某一專題對檔案進行系統化、條理化的提煉和編輯。作為一種文獻形式,編研成果是濃縮了的信息精華,如各種專題匯編、校史、組織史、大事記、名師錄、知名校友錄、歷任領導干部簡介、學校基本建設發展圖文本等等。面對浩如煙海的檔案資料,如何挑選出大學生感興趣的題材,把它們編輯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編研成果,并以生動、鮮活的方式呈現給大學生,使其樂于接受,并從中獲益。這就要求檔案工作者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養,全面深入了解檔案卷宗,認真細致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掌握史料編纂、檔案編研技能,熟悉大學生密切關注的熱點,才能將檔案材料轉化成品質高、受歡迎的編研成果。
(3)在檔案館(室)建立檔案管理課程實訓基地。有的高校或開設有檔案專業,有的高校將檔案管理課作為行政管理專業或文秘專業的必修課,有的則作為一門選修課。檔案館(室)便成了學生實踐、實訓基地。有的學校還在檔案館(室)安排了勤工助學崗,通過這個基地,使大學生在參與檔案材料的收集、鑒定、分類、整理、組卷、錄入、制作檢索工具、查閱利用等工作環節,使學生不僅掌握了專業技能,還能在實訓中得到母校精神的浸染和文化氣息的熏陶。
(4)編研材料采取出版或印刷成冊的形式,在學校圖書館上架或在閱覽室陳列,供學生閱覽;或借助校園網絡平臺通過檔案館(室)網頁供學生閱讀;或通過校園廣播臺進行廣播;或提供給師生編寫節目、劇目進行演講、演出;還可以通過開展網上有獎答題、知識競賽、專題征文、書畫展等方式,給學生留下生動、鮮明、深刻的印象,不斷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學校發展歷史的了解,對學校重要事件的關注,對學校知名人物的敬重,以達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