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育溫。冬季育溫很容易被養殖場忽視,養殖戶會覺得自己的供暖系統好,幾個小時就能把溫度升上去,為了省點煤就不去提前供暖,其實這個時候的溫度是虛溫,雞舍墻壁和籠具或網架都是涼的,雞苗進來以后很容易著涼。正確的育溫過程是提前2~3 d 把鍋爐溫度升起來,保證舍內溫度29~34 ℃24 h 以上,濕度65%以上,網架或籠具溫度不低于29 ℃為好。
②舍內溫、濕度。進入冬季,外界溫度低,所以要遵循天氣變化。隨著季節變化,決定管理思路的變化。管理上,要比別的季節降溫節奏快,要讓雞適應溫度,只有溫度降下來了,受涼感冒的概率才會小,通風量也就上去了。白天溫度可以高點,晚上一定要降到目標溫度,這樣才算降溫成功,這時雞才會適應當前溫度。所以降溫不是把設備調試降低溫度,而是有沒有讓雞享受到這個溫度。另外就是外界濕度變化,長時間不下雨雪,天氣干燥,應保持舍內濕度,注意體感溫度變化。
③溫差。冬季天氣比較冷,由于雞舍密閉性差,保溫性能不好,鍋爐供暖性能差,通風方式等原因導致雞舍內溫差過大,很容易導致雞群發病。生產中應該注意雞舍前后溫度,上下溫度,進風口溫度等。
④風冷效應。冬季由進風口進去雞舍的風比較涼,進入雞舍后與舍內的熱空氣混合后落下來,對雞不產生影響。如果負壓不合適,導致進來的風速過快或過慢,就會產生熱風和冷風混合不勻,出現雞群受涼。所以冬季一定要保持合理負壓,合適的進風口風速。
⑤控燈。冬季天氣冷,晚上關燈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關燈,不利于溫度保持,體感溫度變化較大。
⑥分籠。冬季應推遲分籠時間。依靠密度推遲分籠,解決溫度低的問題,依靠密度增加通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