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慧
(唐山師范學院 河北·唐山 063000)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人才的應用是不可缺少的,很多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應用。并且,在現階段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下,企業進行人才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發展科學性,是確保產業結構升級科學的關鍵?,F階段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不斷的優化升級,也使得職業教育趨向多樣化發展。本專科院校也應該改變自己的辦校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師資隊伍,最終培養符合國家要求的人才。
分析現階段產業結構現狀以及將來的發展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中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獲得進步的重要手段就是優化產業結構,做好升級。同時也要改造提升傳統的產業,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有效融合,著力培育戰略性的新興企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更要積極培育新型商業模式,培育新的業態,從而構建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體系?!蓖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中國三次產業的GDP結構和就業人數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經濟快速上漲,增長了將近十倍,也就是每年平均以9%的速度在增長。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增長了五倍,七倍和14倍。三大產業的就業人數也逐漸上升,分別為增長0.6倍,增長1.3倍,增長1.8倍,但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所占比重明顯出現下降的趨勢,而第三產業則明顯上升,所以我們不難看出第一產業的就業率和第二產業的就業率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第二產業就業率是有一個上升階段的,第三產業的就業率是始終保持上升。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使得工業化之后的穩定增長階段初步顯現。2017年勞動力在三大產業中的比重是第三產業最高,中國城鎮人口也占到了總人口的50%以上。我們可以推斷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持續的向經濟成熟期或者穩定期長期邁進,已經逐漸趨向于工業化的發展。另外還有一些研究人員根據全球所有國家的技術創新的競爭,提出了產學研協作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希望能夠實現企業,產業和職業教育的共同發展。
產業結構的調整預示著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綜合實力和專業能力較強的人才,確保經濟發展穩定。對此,國家加大了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發表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相關文件,作出具體的支持和規定。國家和社會開始普遍重視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給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結構升級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迎來了創新方向。例如普通本??频脑谛H藬狄呀浽黾恿藢⒔灞叮瑢?粕藬翟鲩L了約十倍,2017年,普通本專科院校本??飘厴I生人數增長近八倍,專科畢業人數增長近20倍,這些數據都可以得出??飘厴I生人數,幾乎占到了本專科畢業人數的一半。有的專家推測出,到2025年,中國的制造業從業人口將會明顯上升,人數約為1.4億人,其中,高級技能技術工人占到8000萬人,但現階段中國高級技能技術工人進占到了5%左右,仍然與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必須進一步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模。
中國的職業教育應當不斷更新教育和培訓內容,做好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工作,以此為導向,幫助中國快速進入集約型發展的產業結構中。在此基礎上,要全面的培養綜合型人才,培養人才的科學探究精神,完善人才的培養規劃。很多本??圃盒T诋斀竦慕虒W中存在著眾多問題,就業面窄就業崗位枯燥,甚至教育方式沒有明顯的創新。有的本??圃盒km然在推進骨干專業,將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專業融合,推出精品課程等,但是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中并沒有及時更新,比如推行學分制,多層次復合人才培養模式等也都沒有逐步推進。其次,培訓內容上。很多本專科院校也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現代化的職業教育手段,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學習并沒有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更沒有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這也是很多本專科院校培養不出人才的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都給產業結構的調整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也有著更大的要求。首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技能型的技術型和復合型人才上。現在很多發達城市和一線城市出現了招工難,就業難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招聘不到滿意的高質量人才,應聘者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準確,技能掌握程度不夠熟練,難以達到要求。第二,職業有新陳代謝過程。經濟的發展使得各種新型的職業出現,那么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會持續增長。產業結構調整之后,有些產業和技術就會被淘汰,甚至落后,既然衍生出新的就業方式,那么職業教育專業也應當與時俱進,淘汰一些冷門專業,增加一些與社會發展相契合的新專業。第三,應當調整人才培養的大方向。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之后,智能化的,自動化的勞動型產業成為主流,那么隨之而來的就是復合型的人才,也應當跟上時代的發展。第四,要創新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優化辦學思路。很多本??圃盒R呀浿饾u向技術性本??圃盒i_始轉型,出現了教育資源使用不合理的現象,因此就應當全面的發展本專科院校的優勢,提升發展空間,避免生源不足和質量不佳的現象。
院校是培養相關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不斷發展的社會與產業結構轉型的趨勢下,學校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完善與發展教學方式,通過科學的發展角度與教育角度來改善現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不斷明確自身的培養目標與發展任務,要學會與社會發展方向相結合,通過科學的發展角度來實現對人才培養的科學轉型。同時,院校在開展人才培養與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應用到社會的相關資源,與社會上的產業結構轉型相聯系,開展科學的人才培養教學實踐。
另外,除了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外,通過建立起教育平臺進行社會培養的方式,也是培養相關人才的關鍵。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趨勢下,人才的應用技能要與社會的需要充分一致與結合。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社會上建立其相關的人才培訓平臺,該平臺能夠與社會發展方向與發展趨勢充分結合,通過平臺教育的方式實現與人才技術培養相接軌,是實現社會人才培養的關鍵方式。在相關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加快產學集合,以科學的方式培養相關人才,促進產業轉型人才的培養。
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內部結構都會受到產業結構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影響,本??圃盒Ec勞動分工層次之間也有明確的聯系。而本??圃盒R矐斣诖嘶A上增設各種人才培養的模式。比如培養的人才最終是技術性人才還是高級技能人才都要明確。然后在此基礎上再拓展職業教育培訓服務,讓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為工作打下基礎。院??梢詮娜矫媾Γ紫纫⒍鄻踊谋緦?平逃?,可以建立一校一特色,一系一特色,一專業一特色的教學模式。二是構建多層次的高等教育結構,要注意的是,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之間應當是地位平等的,各個學校之間也應當實現職業教育大眾化。三是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學科和專業,加大第三產業學科和專業的建設工作。
本專科院校應當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提供多種辦學思路,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育人和合作發展相互協調的辦學規模,建立有活力,有質量,有效率的辦學機制。在此基礎上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格局,形成以公辦,民辦,股份制,企辦等多種方式的發展狀態,來適應國家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本??圃盒R矐敳粩嗤晟坡殬I教育體系,擴大培訓范圍,優化培訓內容,使產業和教學互相融合,校企加大合作,提升企業的主體意識。這樣才能為企業針對性的培養人才,國家也應當鼓勵學校,企業建立教育集團,組建一些由專家組成的咨詢委員會,統籌安排專業,優化課程,更新內容,院校還可以和企業建立點對點的實訓基地,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最終實現學校企業雙向發展。
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自身有水平,能夠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對于學生會起到一定的幫助。首先教師就應當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本??圃盒斁o密結合互聯網+的教學手段培養名師,技能型大師等。另外還可以開辦技能大師工作室,教授副教授培訓計劃,中青年骨干教師能力提升計劃等,全面提升本??圃盒熧Y隊伍力量。另外還可以建立一些有效措施,鼓勵教師為企業的生產技術服務,加強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以及先進教學手段的培訓,建立完善優質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例如,近年來很多本專科院校已經引進院士科研人才,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開展了多種工作服務,這樣一來,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師資力量。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中國勞動力已經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逐漸轉型,而企業對勞動力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在未來,高級技能型技術人才必然會發展的更好。但是現階段中國院校教育發展仍然有很多問題,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國家,教師,學校,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配合,這樣才能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背景下,順利渡過職業教育面臨的危機,從明確培養目標,優化專業結構,實現教育層次多樣化等方面入手解決,真正促使人才的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