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頌華 王慶慶 張建輝 樊 耀 桑愛民
([1]南通大學醫學院 江蘇·南通 226000;[2]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江蘇·南通 226000;[3]南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南通 226000)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迫切要求。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改變傳統教育中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而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就是一種將學習者放置在一個以案例為背景的復雜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中,以學習者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溝通以及團隊協作等多項能力為目標的一種開放的、綜合的、多元化的學習理念和方式。我校自開展線下PBL教學以來,不斷優化課程設計,突出醫學生能力培養,在醫學生培養質量方面探索了有益經驗。然而,2020年初的疫情,使得線下開展PBL教學遇到挑戰。為積極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號召,我校PBL教學團隊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在這個特殊期間,精心組織了線上PBL教學。由于線上教學師生處于不同的時空,所有的教學活動均需借助于網絡媒介實現,因此為了避免線上PBL教學面臨的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帶來的影響,PBL教學團隊從開課前的準備,課程各教學環節進行了事先演練和精心設計,不斷總結經驗,以期為后續進一步實施混合式PBL教學模式提供借鑒。
PBL案例不是簡單的臨床“病歷”,而是將臨床情境和生活情境融合,具有一定的專業廣度和深度,符合PBL的理念,具有基礎知識和臨床推理聯系的學習載體。為此,PBL課程教學團隊經過商議,選取新冠肺炎主題,多學科編寫團隊以武漢某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不幸感染新冠肺炎這一事件起草案例框架,設計場景,制造懸念,進行改編,案例不僅體現了新冠肺炎發病的基本過程、臨床特點和治療經過,尤其從PBL理念的三個方面精心設計了可供討論和學習的議題。P(Population),群體、社區和制度的角度,如呼吸道傳染病該如何預防?面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社會的響應機制如何完善?B(Behavior),行為、習慣和倫理的角度,如面對疫情,普通大眾在行為和生活習慣方面如何做好個人防護?面對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醫護人員如何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開展救治工作?L(LifeScience),生命、自然和科學的角度,如人體呼吸的正常過程和意義是什么?新型冠狀病毒侵襲人體的主要機制、病理生理學特征是什么?PBL案例在設計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我們尤其關注了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為此,在編寫案例過程中,我們設計了諸如此類的討論議題,如何評價在疫情特殊背景下的醫患關系?醫學的初心是什么?如何評價醫護人員的“逆行”精神?
線上集體備課也是這次線上PBL教學實踐的一次新的嘗試。我們通過視頻會議方式組織案例編寫團隊和所有上課老師進行線上實時交流。老師們不僅分享了各自曾經開展線上教學的一些經驗,尤其就第一個PBL案例如何有效開展線上討論進行充分溝通。首先由案例編寫老師匯報案例設計的目標和可能涉及到的學科問題,然后由各個相關學科的老師結合專業知識分享觀點,尤其是如何在案例描述中更好地設計人文和課程思政元素充分發表意見。比如如何幫助醫學生透過這次疫情進行醫學初心的教育,如何學習醫護人員面對疫情的無畏和無私的精神等。不同于以往的線下集體備課,線上備課由于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參與的老師更多,線上交流的內容更豐富,更利于集思廣益,從案例的完善,到如何組織學生進行線上討論等細節,老師們通過視頻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1.3.1 PBL理念的介紹
PBL討論課之前,PBL導師首先在線上進行PBL理念的介紹,讓學生了解PBL是什么,如何做PBL,PBL的評估體現在哪里,如何通過PBL案例開展討論,如何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等。
1.3.2 線上組建學習討論小組
PBL導師首先通過QQ群組建學生學習小組,提前發布課程上課時間,提供必要的電子書籍資源。為了保障課程線上實時討論的順利,老師們事先了解了學生居家的學習空間、網絡條件,讓學生提前熟悉遠程學習軟件使用,并通過騰訊會議軟件測試討論效果。另外,為了充分體現PBL小組協作式學習的優勢,同時解決學生獨自學習過程中的孤獨感,我們又在12人組成的學習小組中再次進行了分組,自由組合,每2人一小組。
1.3.3 線上PBL討論
PBL三次討論課由于在線上進行,因此與線下討論課有明顯區別。首先,案例學習開始,引導教師開啟騰訊會議邀請,在第一次討論課時,同樣進行自我介紹、選定主席和書記等環節。與線下所不同的是,我們又設定了2人一小組,因此,主席和書記的選定也是以小組為單位。這是一種新的嘗試,這種形式一方面考慮疫情背景下學生居家學習可以增強學習的自律性,避免學習的孤獨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線上討論時各小組成員發言的冷場,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其次,成員在匯報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時通過騰訊會議屏幕共享,組內其他成員通過實時畫面了解匯報者的講解內容。再次,記錄小組通過微信群或騰訊會議聊天窗口記錄小組討論的問題和學習目標,而非線下課上通過白板的方式進行。
1.3.4 線上PBL評估和反饋
PBL評估是 PBL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通過評估和反饋,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可以有的放矢地改進自身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生過程中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可以更好地學習其他同學,相互成長。
引導教師會議(tutor meeting)是PBL案例討論課正式開始前一周,案例編寫老師和案例引導老師的一次集體會議,著重對案例的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注意事項等進行再討論。此次改為線上以遠程會議的方式進行,這是疫情背景下一種新的實踐嘗試,事實證明效果令所有的老師滿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打破了距離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2)原先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到現場參與的臨床老師,線上的tutormeeting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參與度。(3)多學科老師從不同角度審視案例進一步提高了案例的質量。(4)通過線上自由交流和互相提問,引導教師可以實現引導技巧的提升。(5)線上與學生的交流更便捷,討論更自由,有的學生由于性格靦腆,線下不愿意交流的學生在線上會更主動。(6)線上學習對于更有利于開展個性化學習的指導和建議,學生更多地利用互聯網工具與教師討論問題,教師也可以更好地根據學生的不同給予個性化的建議。
但不得不承認,線上PBL交流引導教師不能縱觀所有同學在屏幕后的表現,無法通過即時的表情、神態等反饋學習討論時的感受,對于現場的把控感不如線下。同時線上與同學的交流缺乏眼神和肢體語言的傳遞,缺乏一定的親切感。
優勢:(1)大家認為線上討論可以克服線下害羞或靦腆心理,更容易去表達自己的觀點;(2)線上學習討論更為便捷,通過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互動,趣味性較強;(3)由于新冠肺炎案例中專門設置了與一線援鄂醫生的線上交流環節,對一線醫生的崇敬感油然而生,更加堅定了對未來醫生職業的認同感。
不足:(1)上PBL學習討論會受到網絡延遲等因素影響,有時流暢度不夠;(2)線上PBL討論因為隔著屏幕,缺乏眼神交流,真實感不夠;(3)線上PBL討論時記錄不如線下方便,尤其在通過圖形表達觀點時不方便。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日益普及,合理、靈活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和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特殊背景下,線上教學或將成為一種常態,筆者認為這是對線下教學一種較好的補充。首先,疫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我們必須在理念和做法上能順應發展,主動求變。其次,線上教學可以彌補部分線下教學的不足,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提高工作效率。再次,線上學習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自主學習的要求,這與PBL終身學習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盡管線上PBL教學的效果短期內無法達到現場教學的效果,但這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探索出適合自身實際的線上PBL教學的新道路,為開展混合式PBL教學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