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欣 付立利 何泳琳 盧倩如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教育學院 福建 福州 350200)
在一個具有特殊啟蒙教育性質的學前教育中,教師應該善于以各類剪紙藝術活動為展示平臺,通過把中華傳統民族剪紙藝術與中國精神完美結合在一起來加以宣傳弘揚中國精神,使中華傳統民族剪紙工藝文化與當前社會熱點中國精神相互融合,走進幼兒美育知識課堂,向廣大幼兒群眾宣傳其中國精神和宣傳弘揚中華傳統民族剪紙工藝文化,這無疑是一項功在當前、利在千秋的德善之舉。[1]
幼兒是我國傳承當代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要科學知識系統的傳承人,因此從幼兒時期就要對其開始實施和傳承我國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要知識啟蒙教育。[2]為中國精神宣傳助力,紙薄情深,小小的剪紙,寄托著人民美好的期盼,以藝傳情,以紙傳情,通過剪紙藝術為宣傳中國精神助力,為一線人員點贊。
剪紙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蘊含著我國流傳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并且剪紙藝術中充分表達出人們的情感,蘊含著多元化的文化。[3]但是在近幾十年中,我國的剪紙藝術面臨著許多發展挑戰,由于剪紙市場受到各方面的擠壓,生存空間變得狹小,其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剪紙內容題材陳舊,并且剪紙技術只有老一輩人有高超的技藝,當代年輕人對于剪紙這一手工藝術接觸較淺,多數沒有接觸甚至認為傳統剪紙工藝是非常落伍的東西。[4]無法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導致傳統剪紙手工藝越來越冷門甚至逐漸失傳。如今便需要在具有啟蒙性質的幼兒園中引進剪紙藝術走進幼兒美育課堂,創作出具有中國精神的剪紙作品,其形式要更為靈活,題材要更為豐富,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更直觀,更強烈的傳播中國精神正能量。這不僅有助于弘揚傳統文化,傳遞中國力量,更能開發幼兒美術教育的設計思維。[5]
環境教育創設是一種隱性教育文化,通過在區域環創中引入一些剪紙中的中國精神的教育內容可以潛移默化的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6]將所有區域環創的方案設計和制作內容都以區域剪紙的具體形式進行制作,剪紙藝術可以與不同創作區域環境的創作活動相結合,通過幼兒剪紙藝術營造特定的幼兒剪紙創作活動中的環境或者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配合教師正確的剪紙操作方法引導。[7]幼兒的自我創作審美情感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就一定會很快得到極大化的提升,這也有利于幼兒盡快培養良好自我審美,同時幼兒們也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剪紙創作活動區域中根據自我意愿和剪紙創作藝術想法等去自由嘗試或自行修剪不同的剪紙作品,去嘗試進行自我探索,提升幼兒的剪紙創作審美自主性和自我審美創造性,使幼兒不僅能夠在充分學會感受以“藝”傳“情”的教育樂趣同時還能傳承弘揚中國優良傳統文化教育美德,為以后打下堅實的傳統文化教育基礎。
剪紙的造型設計特征、構圖表達形式和剪紙色彩綜合運用等都為中國幼兒繪本創作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力和新的表現力。[8]以“中國精神”為繪本主題和創作軸心思想去充分發散幼兒思維,讓原本復雜繁瑣的剪紙制作簡單化,使幼兒能夠更直接的深入了解使用剪紙及其所要傳達的中國精神,剪紙所描述的戰士們為每個幼兒成長樹立了正面的優良榜樣和好形象。將具有中國精神特點的剪紙藝術元素充分融入運用到剪紙創作藝術技法中,創作出優秀的中國幼兒繪本,讓新世紀一代的中國幼兒能夠了解感受到自己這個國家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增強自身的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9]
面對當今傳統文化市場,全國掀起了一股非遺熱潮,中國精神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此時,以“藝”傳“情”也隨之升起浪潮,一幅幅非遺剪紙作品,為中國精神注入了正能量。[10]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主動進行剪紙的學習,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多聽、多看、多感受剪紙作品,使幼兒主動進行想象并且激發動手制作的欲望。[11]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的學習從興趣出發,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來進行剪紙的教學活動,增強幼兒學習剪紙的主動性,是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起點。教學中老師先教幼兒基本工具的使用,讓幼兒掌握“剪”“貼”“撕”等技能后,不限制幼兒圖形、樣式等,讓幼兒自主發揮想象力,自主創作。這不僅能夠鍛煉手部肌肉,提高靈活性,同時又能有效提高幼兒興趣,有助于傳統剪紙的傳承。
傳統剪紙手工藝術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而中國精神是近年來的熱點話題,把熱點話題中國精神與傳統剪紙手工藝結合。將“冷門”工藝通過熱門話題相結合一起走進幼兒美育課堂。這無疑是對目前傳統民間工藝剪紙制作技法的一次突破,豐富其新藝術傳統、新藝術觀念,為我國現代知識青少年和下一代所廣泛接受,將利于中國剪紙藝術走出傳統民間,走進藝術課堂,走向社會發展。使剪紙工藝在新一代中即不失去傳承,又使中國精神深入幼兒內心。我們通過剪紙創作創造出一系列抒情接地氣、有社會溫度、有思想力量的優秀作品,向戰士們、一線工作者們表達敬意,其中剪紙志愿者創作的“平民英雄”剪紙作品,以剪抒懷,用民間藝術形式,凝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中國力量。[12]把這些優秀剪紙作品帶入幼兒美育知識課堂,指引廣大幼兒深刻擁有中華民族愛國情懷,感受中國傳統剪紙文化的強大魅力,認識和做到傳承優秀民間剪紙藝術的重要責任和重大義務,激發內心的愛國情懷。
3.3.1 促進幼兒美育啟蒙中的“體”育
在學習傳統工藝剪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有效鍛煉幼兒雙手部分的肢體肌肉靈活度,手眼的活動協調性和活動運用能力,促進幼兒大腦部的正常生長發育。[13]只要幼兒學會正確的運用傳統工藝剪紙操作技巧,幼兒們就完全可以根據傳統剪紙的正確操作技巧和自己的剪紙意愿動手來自由裁剪制作出更豐富而又有型和更具趣味性的傳統剪紙作品,促進了幼兒對學習傳統工藝剪紙的強烈興趣,從而這也可以大大加深幼兒對欣賞中國古代傳統工藝美術剪紙的一種深刻印象。[14]在學前階段,幼兒的自身語言和繪畫能力都不夠強,但剪紙它帶有動手能力可以和幼兒自己想法相結合,能夠使幼兒更好的接受剪紙這個項目,接受的同時在老師的指領下在附帶加上中國精神,讓幼兒從小潛移默化民族情懷意識。
3.3.2 促進幼兒美育啟蒙中的“心”育
“以美育人”是當前美育教學的重要教育理念,也是21世紀幼兒美育活動所必須秉持的基本原則。當前,幼兒園教育正在向著片面化的方向發展:教師不重視美育的教育功能,以文化教育、技能教育為主流教育方向,認為審美能力會隨著幼兒年齡的不斷增長而自然增長。因美育不受重視,導致美育啟蒙脫軌。如今讓剪紙走進幼兒美育課堂,借助傳統剪紙宣傳中國精神,通過中國傳統民族剪紙藝術在幼兒美育課堂的深入教學,可以充分激發新世紀一代中國幼兒的強烈民族主義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傳承中華傳統民族剪紙藝術所體現的民族文化特點與濃厚民族情懷。[15]且出色的美育啟蒙活動能夠使幼兒獲得美的體驗,進而形成追求美、接受美的良好素質。而剪紙中的中國精神能激發幼兒的家國情懷,讓幼兒對剪紙工藝有深入了解的機會,在這過程中,讓幼兒從小形成國家精神意識,提高幼兒對于美的鑒賞能力,豐富幼兒的審美材料,理解藝術、文化、中國精神等要素在美育活動中的表現,培養幼兒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發揮審美活動中應有的價值。
以剪紙中的中國精神藝術形式傳遞中國力量在幼兒美育課堂中的宣傳對幼兒美育啟蒙、國家精神層面的意識培養以及傳統剪紙藝術的傳承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為增強新一代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將以“藝”傳“情”融入幼兒美育課堂,為幼兒的美育工作提高了豐富的資料庫,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