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遂溪縣遂城第四小學 凌志華
五育并舉概念提出小學學科融合育人,在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之下,重新審視小學學科融合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將不同的學科根據其共同點劃分為特定的模塊,探討不同學科種類的融合路徑,提高小學階段學科融合程度,改善教學成果,推動形成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
五育并舉的概念在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之后提出,眾多學者和教育界的實踐者紛紛開始探索五育并舉與融合育人的路徑。五育并舉強調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全面育人的必然路徑。當前教育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現象,五育并舉的提出意在改善當前的教育狀況,推動教育朝著全面育人的方向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根據學科融合的性質和程度,可以把學科融合分為不同的層次。首先是拼湊式的融合,這是學科的淺層次融合,各學科以拼接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外部依然有明顯界限,缺乏內部的融合;其次是疊加式的融合,疊加式的融合在拼湊式融合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外部的和表層的融合;再次是嵌入式的融合,各學科開始發現內部的關聯,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部分結合在一起,但是缺乏整合,各學科依然無法形成一個整體;最后是貫通式的融合,貫通式的融合體現為全方位和多層次的融合,各學科的內容、理念與方法交融在一起,達到觸類旁通的境地,不同學科之間能夠形成有效對話和借鑒,逐漸成為一個整體。將五育并舉和學科融合的探討結合起來,能夠提高學科融合的程度,發現學科在教學目標和方法上的內在一致性,形成貫通式融合。
德育類課程的融合需要關注德育縱向的深入和橫向的學科融合。德育的深入表明德育需要重視教育和生活的關系,注重理論和實踐的聯系,縱向的深入還表明要體現德育教學目標的遞進關系,由淺入深。在教學方式上形成集體教學和分散教學的融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橫向的融合則是協調學科之間的關系,平衡課內和課外的關系。
學科類課程的教學融合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優化:首先是學科之間的融合,各學科存在共通性和內在一致性,學科之間的融合重視互動和交流,發現各個學科的共同點,例如語文課程和歷史課程對于古代文化的共識,體育課程中的德育等;其次是領域內的融合,當前學校采用課題組制定教學計劃和進行教學設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科領域的內容,幫助教師了解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最后是領域之間的融合,不同類型的教育目標包含各自的課程體系,教師需要關注不同教育性質的關聯性,例如德育和智育并不是割裂的,德育實踐課程也要求學生掌握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技巧,進行智育鍛煉甚至是體育鍛煉,領域間的融合強調問題導向和問題意識,基于現實問題的解決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融合不同類型的學科課程。
體藝類課程的教學融合要重視一體化設計。對于體育類課程教學,要發現體育教學和其他課程教學的互補性,整合教學內容,部分體育教學課程可以和校園實踐、社團實踐相融合。對于藝術類課程教學,則可以采用理論知識教學、審美體驗、基本技能和轉型特長培養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勞動和實踐活動的融合過程需要關注活動場景和活動方式的融合。勞動與實踐的活動場景不局限于校園,可以擴展到生活情境之中,結合生活實踐和學生興趣創新開展活動課程,活動也可以成為智育鍛煉或者體育鍛煉的場所,增強身體素質。在活動方式的融合上,勞動的形式可以分為勞動技術學習、勞動研究探索和社會服務等,都可以結合德育課程和智育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