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坪山區坑梓中心小學 吳耿霞
把“研(主題研究)、教(教學實踐)、訓(培訓提高)及思(總結反思)”,四大方面有機地整合起來,使用“項目化”實施的方式開展校本教研,簡稱“四位一體項目化”校本教研模式。
1.指向課程建設的主題。課程建設是一所學校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的體現,秉持“以愛營造幸福生態”的辦學理念,我校構建了“幸福百花園”課程體系,開設了多個校本課程。
2.指向課題研究的主題。以課題研究的主題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題,能促進課題實施過程的夯實,同時讓校本教研的各個環節發揮最大化的作用。
3.指向課堂教學的主題。校本教研的要點就是要聚集在課堂教學實效性上,把校本教研各個環節集中到改進課堂教學方式,促進教與學的轉變。
1.小組協作(備課)
(1)1 位名師引領,2~3 位骨干教師帶動,幫助若干位新教師,結成一個共同學習研究團隊。
(2)組建教研工作團隊,幫帶年輕教師,讓名師充分施展個人才華和智慧,展示個人魅力與風采。
(3)成立師徒結對小組,實行“一幫一”模式,“師”承擔“三引領”任務,即引領師魂、引領師德、引領師能。“徒”完成“三學習”任務,即學習思想、學習做人、學習本領。
(4)以各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組成課堂專研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按備課類型進行協作備課。
2.課例呈現(上課、觀課)
(1)名師指導課。充分發揮名師的“頭雁效應”,上示范課,作示范經驗發言,示范引路等,使一批年輕老師快速發展起來。
(2)師徒結對課。師徒結對小組中的“師”要勇于承擔“三引領”任務,而“徒”為了快速成長,更要多上課,多聽課。
(3)同課異構課。“同課異構課”不僅開闊了教師的教學思路,也彰顯教師教學個性。
(4)區域展示課。不斷打磨、備課、試上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師專業成長歷練的過程,搭建區域展示課的平臺,有效助推了一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3.互動研討(評課)
(1)圓桌式互動。老師圍成一個圓桌式開展評課,在圓桌式互動中,分成主講者、反思分析者、信息收集者、問題反饋者。同一角色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當, 并在一段時間后更換角色, 盡量使每個教師都能多次充當所有的角色。
(2)Y 型式互動。先分小組討論,組長收集各種意見,梳理分析,達成小組共識,然后進行組際交流,相互消化吸收。
(3)X 型式互動。先確定中心發言人,以中心發言人為中心,由其確定對話主題,并組織對話過程,其他的老師可以各抒已見,暢所欲言。
(4)微觀研學互動。要求不同的聽課者從不同的微觀角度去觀察一節課,每節課的觀課點會根據課型、研究主題而定,在聽課前,先在聽課小組里確定每位老師的觀課點。
1.聚焦話題。話題來源于第一階段的主題,由組織者提出。
2.中心發言。培訓提升環節,一定要有中心發言人,根據話題,由中心發言人提出意見措施。
3.各抒己見。所有參訓教師都要發言,將自己的觀點、文字資料一一擺出,并結合其他人的建議做出合理的調整。
4.歸納總結。每次培訓環節,都設有過程記錄人,每次由不同的教師擔任,此角色需要最后把所有寶貴的建議、觀點整理,進行主題下面的歸納總結,形成文字資料歸檔并分享到所有參訓老師手里。
1.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有效校本教研的試金石。
2.面向教育刊物。鼓勵教師把經驗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借助教育刊物平臺發表,實現資源共享。
3.面向網絡云端。應該盡可能地把每一次高質量的課做成錄像課,并借助各種網絡平臺及評比活動等,讓老師們參與其中,大大地增強教師對校本教研參與的積極性及成就感。
考核機制的創新與優化是實施有效校本教研的重要保障,根據“四位一體”我們創設“四個一”考核任務:一節公開課,一次主題發言或講座,一篇教學案例或教學論文,一本教育書籍。同時還可結合各項評比活動,評出優秀團隊或個人給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