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開平市赤坎鎮中心小學 劉仲燊
多媒體網絡簡單來說就是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基礎,并對包括文本、圖形、聲音、圖像、動畫等在內的媒體進行有機結合的超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多媒體網絡能夠憑借豐富的表現力、優秀的交互性以及強大的遠程教學、個性化教學支持等優勢,助力現代教育的創新和進步。
將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應用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往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科課程資源,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素養,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單向傳授知識、課堂互動性有限的問題,構建起更加科學且課堂氛圍活躍的高質量教學模式。
多媒體網絡固然給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也對任課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才能為多媒體網絡下的課程教學優化奠定良好基礎。學校應當對此加以高度重視,全面推進多媒體網絡軟硬件建設,同時做好相應的教師隊伍信息化培養工作。針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制定合適的信息化培養方案,著重圍繞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應用方法和技巧以及信息化教育能力等,開展專業化的培訓工作。安排教師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內外培訓活動,從而有效提升教師信息化教育水平。而教師也應當清楚意識到多媒體網絡時代的新變化,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樹立良好的終生學習、終生成長態度,主動進行學習和研究,了解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相關的知識,提高對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熟練度。同時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持續累積經驗和吸取教訓,不斷提高應用多媒體網絡優化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能力。
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收集整合與利用,是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優化課程教學的基礎所在。學校應當積極建設教學資源庫,對現有資源以及優秀的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并收錄到庫中,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利用所需資源。同時教師也應當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合理利用網絡渠道對優秀資源進行高質量整合。通常來說,教師應當以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作為基礎,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具體興趣愛好,更具針對性地在網絡資源收集與整合中加強管理,確保用于教學的優質資源完全符合實際需要,進而推動教學效果的明顯改善。例如在教學《健康看電視》相關內容時,教師通過網絡渠道搜尋大量相關的教學資源,其中既包括圖片、動畫等表現力強的媒介形式,也包含與小學生息息相關的案例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們從教材出發,聯系生活實際,對搜集到的優質教學資源進行了解、思考和研究。既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健康的電視觀看方法,也要培養學生有效甄別電視內容的能力。以豐富的教學資源為支撐,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電視對人們生活的意義與作用,讓學生懂得過度看電視給身體帶來的各種傷害,促使學生反思和調整自己看電視的行為,并提高他們的新媒介素養,正是多媒體網絡下能發揮資源優勢并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引導與支持的可行辦法。
多媒體網絡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結合,意味著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從多個層面進行教學創新,其中就包括教學方式方法。如果教師依舊以傳統的講解式方法展開教學活動,那么很難對多媒體網絡的特性與優勢進行有效突出,相應的教學優化也很難取得明顯突破與成效。只有充分契合多媒體網絡特性,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合理地創新與拓展課堂教學方法,才能為教學質量帶來穩固而可靠的保障。多媒體技術的豐富表現力以及網絡技術所帶來的豐富資源,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更多的可能性,對各種教學方法的包容性也明顯增強。教師應當積極了解和研究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掌握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條件和技巧,并于課堂實踐中積極嘗試,逐步累計經驗,切實提升自身應用科學方法優化教學的能力。
多媒體網絡背景下常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包括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例如在教學《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相關內容時,教師提前準備好合適的多媒體課件,并在課堂上應用問題教學法。在課堂伊始階段,教師便向學生們提問:“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會看到或者了解到哪些環境污染?”隨后學生們踴躍回答問題,講述他們所了解的各種環境污染,而教師則通過多媒體課件對學生們的回答進行反饋。如果學生回答出了多媒體課件中本就包含的內容,那么課件上的問號便會變成具體的環境污染類型。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們逐步解開所有問號,了解各種環境污染,能夠讓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帶給學生們不一樣的良好體驗,吸引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并強化環保意識的培養。
基于多媒體網絡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一定要增強學生自主性以及課堂互動性,打造以自主學習為重點、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兼具的高質量課堂。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主學習、思考和探究,配合小組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方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與其他同學緊密合作,共同探究知識要點,感悟道德法治內容,實現有效成長。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準確把握自身在課堂上的定位,著重發揮自身的引導、點撥和輔助作用,適當削弱自身的主導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例如在教學《變廢為寶有妙招》相關內容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弄清楚當前社會垃圾數量爆增所造成的擠壓生存空間、污染環境、影響人體健康等危害,并基于此對變廢為寶、垃圾回收與利用等進行講解。通過垃圾分類、減少垃圾以及回收利用垃圾等方面,對變廢為寶的好處進行講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們分為多個小組并展示多媒體課件,讓各小組基于課件內容對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變廢為寶小妙招進行討論與思考。這樣一來,課堂就變成了學生們自主學習與探究的主要陣地。而教師則需要認真觀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并在適當的時間進行點撥與幫助,讓學生們能夠有效利用多媒體資源并進行高質量、高效率的自主學習。
優化教學評價機制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多媒體網絡下道德與法治教學情況,進而為后續的教學優化與改善提供必要依據,推動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教師需要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并在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創新與優化教學評價機制。著重從教學評價主體、內容和標準三方面進行適當優化,推動教學評價機制良好變革。例如在教學《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相關內容時,教師一邊利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一邊對教學評價機制進行了合理變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并全面、認真地觀察學生表現情況,做好相應的記錄。之后結合作業訓練情況、階段檢測情況以及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等,對教學進行客觀評價。為了進一步保障評價的客觀性與有效性,教師還引入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機制,讓學生們也能有效參與到評價活動之中,以免完全從教師視角出發的評價導致評價結果失真。而為了強化評價活動的可行性,教師還對具體評價標準進行了規范。除了最基礎的作業完成情況以及階段檢測結果外,對課堂上學生們的發言情況、辯論情況、提問情況以及課后的家庭實踐活動等設置相應指標,從而讓自己與學生能進行有效評價。而通過評價結果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在家庭責任、貢獻方面的不足,針對性地進行改善,無疑能為教學質量提升以及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可知,多媒體網絡時代的到來,給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教師應當準確把握多媒體網絡的內涵與價值,同時弄清楚多媒體網絡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主要難點和問題,從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做起,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嘗試與探索,不斷累積經驗,有效利用多媒體網絡構建更加符合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需要的優質課堂,推動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協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