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雪
(莒縣第一實驗小學,山東 莒縣 276500)
語文學科作為漢語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其對學生的知識素養提升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及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已經成為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其能更好地推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從而有利于漢語的傳播和應用,也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應用。對于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需要進行更為有效的分析,及時地發現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效的解決,以此來推動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分析學生的個人特點,制定出更為良好的閱讀教學形式,以此來發揮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將學生作為自身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在設置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節時,并沒有很好地分析學生的個人特點,這就使得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整體融合度不高,影響到了最終的引導效果。同時,很多教師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導,致力于課堂知識內容的傳播,并沒有設置豐富多彩的環節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閱讀學習過程中,這也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過于枯燥,影響到了閱讀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是教學效果提升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條件。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理解和方法還是有所偏差,對于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以分數作為基礎的衡量標準,通過采用題海戰術培養學生的答題習慣,但是大量的題目練習并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學生的閱讀思維和閱讀能力,這也使得整個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初衷無法結合,影響到了我國語文教學水平整體提升。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必須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形成多個環節的有效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僅僅把閱讀教學看作是進行文章解題的一種訓練,導致整個教學浮于訓練性的形式化,并不能引導學生深入到閱讀過程中,真正地形成自身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在進行文章閱讀過程中,教師通常會以具體的題目作為教學案例,制作出閱讀題答題的模板供學生使用,這也使得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過分地依賴模板進行分析,他們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把握文章的中心情感,也就無法提升自身的閱讀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運用大量的教學模板,使得教學過于形式化,具體的閱讀思路性引導不夠,導致學生無法建立良好的閱讀系統和符合自身特點的閱讀題答題思路,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無法給予充足的支撐,進而導致大量的閱讀題答題機器的產生,極大地影響到了閱讀教學的培養效果。
我國語文課程的開展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更好地讀懂文本的內容,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程的學習,有感情地表達閱讀內容,進而形成自身的表達能力。但是,在我國當前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文本學習能力,對于學生朗讀文章的能力培養不足,進而導致大量的學生只能進行文章解析,無法形成有感情的表達。通過大量的文本練習分析能力缺少朗讀性培養,學生們無法有感情地表達自身的情感,會影響到學生表達能力的形成,對其全面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從學生出發,形成更有針對性的培養體系,進而獲得更好的培養效果。在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時,教師可以注重閱讀方法和理解性思維的傳授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對文本內容進行自我的思考和判斷,從這一基本點出發,形成有效的閱讀能力,逐漸地養成符合自身特點的閱讀習慣,更好地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比如,在講解人物描寫性的文章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人物外貌的描寫中體會作者的中心思想,從文本出發深入到文本內部,通過把控整個文章的脈絡和文本表達方式,挖掘人物的思想特點和性格特征,以此來形成文章的深化閱讀能力,更好地深入到文本之中,形成更高水平的閱讀方式和習慣。
想要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效果,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教師就應當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自身的閱讀方法,通過更有針對性的訓練,不斷地推動閱讀教學水平的發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優化自身的教學材料,通過更加有效的閱讀練習,擺脫當前的題海戰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文學大家的作品來進行詳細講解,選取各類文章中更具有代表性的幾篇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閱讀效果的提升上,不能單純地重視閱讀的練習數量。
此外,教師還需要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閱讀思路,從而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重點。比如,在講解現代文時,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把握閱讀的大致思想,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找出一些關鍵性的語句,更好地通過關鍵性語句理解文章內涵。其次,在關鍵性語句提煉的基礎上,深層次地進行分析,找出與文章中心思想有關的內容,縮小篩選的范圍,更加高效率地進行文章的解讀。最后,在關鍵性語句分析的基礎上,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以分析方法為基礎進行題目的解答或內涵的挖掘,而不是簡單地套用解題模板。只有通過練習形成了自身的分析方法,才能夠在文章的解答中更好地表現自身的想法,體現出自身的閱讀水平。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文章閱讀方法,形成自身的答題方法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更好地將閱讀方法與解題思路相融合,提高自身的閱讀分數。很多閱讀文章都是基于一定的行文思路而展開的,只有更好地理清各類文章的行文思路,才能夠在解題過程中形成自身的思路,搭配上良好的閱讀方法,更加有效地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升。在閱讀思路的培養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梳理文章線索,通過文章行文思路,將文章總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方便后續的理解和把握。在梳理完成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更好地抓住關鍵語句,形成自身閱讀的敏感性,以關鍵語句為主體,總結整個文章的特點,以此來形成更好的邏輯性,為后續的理解奠定更為有效的基礎。
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當前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當前的閱讀教學方法和閱讀教學理念都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容易陷入教學誤區,對于教學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今后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依據自身特點實現閱讀方法與解題思路的有效融合,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