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_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升學生安全素養,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學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實,學校安全教育初見成效。然而,由于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觀念認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農村學校安全教育的實施和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
依據《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關于小學階段安全教育的內容要求,我們從居家安全、校園安全、社會安全、網絡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飲食安全、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和心理安全10個維度,對貴州、云南和四川三地共13563名農村小學生進行了安全自護能力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揭示了當前我國農村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了改進農村學校安全教育的一些對策建議。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安全教育要“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中小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預防安全事故發生”的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預防和避免日常安全事故的出現;而“減少安全事件對學生的傷害”則強調發展學生應對突發安全事件并進行自救的能力。“安全預防”和“應急自救”作為學校安全教育的兩大目標,對于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本次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在各個安全領域的應急自救得分都要明顯低于安全預防得分,主要原因在于,與安全預防教育相比,應急自救教育所涉及內容的專業性更強,對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更高,這對于安全教育專業教師普遍缺乏的農村學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多農村學校的安全教育側重于安全預防,涉及應急自救的內容相對較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推進農村安全教師隊伍建設刻不容緩,各地應當按照“城鄉結合,以城帶鄉”的原則,加強城鄉中小學安全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在資源配置方面實施傾斜政策,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也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安全教育作為一門涵蓋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課程,僅靠學校自身的教學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校聯合一些相關專業機構,如消防部門、疾控中心、交通部門、防災減災中心等,共同參與到學校的安全教育中來,讓專業機構提供多學科的專業資源。這種多學科的專業資源恰恰是廣大農村學校所欠缺的。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小學生在飲食、消防、自然災害和意外傷害這幾個學科專業性較強領域的安全自護得分要比居家、校園、社會、網絡和交通等領域的得分低約8-13個百分點。因此,一方面,農村學校要加強與相關專業機構,如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衛生、地震等部門之間的合作,聘請有關專業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參與公共安全教育,協助學校制定應急疏散預案和組織疏散演習活動等;另一方面,國家也應該出臺一些相應的法規,鼓勵社會組織或專業機構積極承擔公共安全教育的責任,定期開展面向公眾或學校的專業化安全教育培訓,以彌補農村學校安全教育專業資源不足的問題,促進農村學生安全自護能力的均衡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農村地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多長期處于一種空白狀態或形同虛設,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專業指導。本次調查發現,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安全問題突出,學生在心理安全方面的平均得分遠低于安全自護其他維度的得分。因此,建議將公共教育資源和優勢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加快農村地區學校心理健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按照“城鄉結合,以城帶鄉”的原則,加強城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與合作,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和城鄉均衡化發展。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盡管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完全小學的辦學條件基本相當,但由于完全小學常因擇校、升學等壓力而自然地將安全教育的課時縮減或挪作他用,從而使其學生的安全自護能力得分低于能基本保證學校公共安全教育時間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2-5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由于缺乏明確的政策法規,隨意擠占安全教育課時的情況在農村不少學校都普遍存在。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各級政府、教育行政和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將安全教育明確納入學校教育課程,完善學校安全教育的課程體系,明確安全教育的課時,加強對學校安全教育的監督和考核,以真正實現學校安全教育的制度化。
公共安全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留守學生在安全自護各維度上的平均得分比非留守學生低1-4個百分點。留守學生和非留守學生安全自護能力之所以出現明顯差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為學校安全教育必要補充的家庭教育在留守學生群體中普遍缺失。針對這一問題,首先,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鄉鎮、社區和學校要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督促家長通過多種方式定期與留守子女保持聯系,建立留守兒童父母互動檔案卡,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教育引導。其次,學校要重點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進行單獨引導和教育,通過家訪和家長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安全教育知識培訓,幫助留守兒童家庭提高安全監管和教育的能力。第三,社區和村委會可以定期邀請專業機構和人員開展安全知識講座或培訓,組建農村留守兒童互助小組,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借助宣傳板報等提高留守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