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春 _ 北京市對外貿易學校
多年來,學校致力于“絲路春暉”德育品牌打造,并依托品牌建設,培養具有“開放、包容、合作、進取”精神的外貿人才。
首先是發揚絲路精神,打造“絲路春暉”德育品牌。
“絲路”是對古絲綢之路對外貿易的傳承與延續,是對新時代下絲路精神的發揚光大;“春暉”寓意希望和未來,意指學校培育的新時代外貿人才,能夠回饋社會、回報祖國。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結合行業、專業和中職學生特點,圍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以“理想信念引領人、規則紀律約束人、職業要求規范人、高頻活動鍛煉人、潛移默化感化人”作為育人思路,以強化意識形態教育、豐富學生活動內容、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通過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形成了“絲路春暉”職業教育品牌。
其次,依托“絲路春暉”品牌建設,探索多種育人路徑。
一是強化學生英文素養和國際化思維,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學校職業校的特點決定了要為學生走向職場打好基礎。學生走向職場,除儲備知識、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職業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強化學生的英文素養和國際化思維,學校定期組織學生與國外學生交流,積極安排學生參與服貿會、進博會等涉外服務活動,開闊其視野。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學校開設形體禮儀、商務禮儀課程,提升學生形象氣質。學校還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對所有新生進行職業素養培訓。
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比如,開展以意識形態教育為統領的國旗下講話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愛校尊師教育,強化學生涉外業務的使命擔當,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弘揚愛國精神。再如,開展“憲法進校園”等活動,聘請法治副校長和法律顧問為學生定期開辦法律講座,加強法制教育。學校堅持開展月月有主題、天天有興趣社團活動,為學生自我提升搭建舞臺。學校注重培養學生愛的能力,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服務社會、奉獻愛心。
三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學校引進高雅藝術,布置文化墻,設置文化石,創設開放式圖書館,設立朗讀亭。學校的道路、花園、廣場都由師生命名。學校以環境美、藝術美、文化美來感召學生,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對美的向往,提高對美的鑒賞力,逐步提升學生文化品質和藝術素養。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學校“絲路春暉”品牌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已成為學校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近年來,學生們在全國或北京市舉辦的職業院校比賽活動中屢屢獲獎;多位學生獲評“全國最美中職生”“北京市最美朗讀者”“北京市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