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院 郭伶懿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是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相結合的社會發展方式,貫穿社會發展始終。在保護生態過程中取得的一系列物質和精神成果也是生態文明的組成部分,生態文明發展反映了社會文明的進步狀態。
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位于湖南省與廣西省交界處,流動人口多。永州多山區,開發較少,地形復雜多樣,河川交錯縱橫,且可開墾的荒地多,因此植物資源豐富,是湖南省植物資源富集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給永州發展綠色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條件。永州有水杉、臺灣蘇鐵、臺灣杉、銀杉、銀杏、南方紅豆杉、金花茶、寶華木蘭、伯樂樹和絨毛皂莢等名貴自然樹種,這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為永州開發生態植物園、大力發展旅游業提供了基礎。
永州文化資源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助于永州以傳統文化為根基大力發展具有永州特色的文創產品,打造文化品牌。在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推動下,永州以“柳文化”為核心,對永州八景以及古建筑在保護的同時進行了合理的開發。把永州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生態文明理念相結合。永州市為了促進永州市經濟健康發展,把永州文化研究所打造成為一個集科研生產、科普教育、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
從思想意識上讓人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進而幫助人養成綠色的生活方式。永州通過多種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集科普與環境保護為一體的永州森林植物園,森林以“生態保護區”形式開發,有利于更大程度上保護植物園中的各種生物,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較好的方式,為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生態環境保護取決于對生態的重視程度,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公民的生態意識。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建設平臺建設森林公園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之一。在永州森林植物園開發前,地區生態意識薄弱,存在亂砍濫伐現象,不利于生態可持續發展。同時破壞了當地植被與農作物,嚴重破壞了地區生態再生產能力,不利于生態穩定。并且永州森林植物園在開發前,“森林資源以純林為主、單層林多,而且森林經營水平不高,單位面積蓄積量低”。其次,森林整體功能脆弱,難以滿足當前永州經濟發展速度,同時不利于生態穩定發展。破壞森林樹木,引起土壤流失,從而帶來土壤退化,這片土地上很難再生長出其他植被,以此惡性循環,不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因此,開發永州森林植物園為森林植被提供了更多的保護,并且其資金收入也可投入至森林保護,從而促使地區良性循環,提高林業發展保護能力。
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生態可持續發展,為永州開發綠色旅游業提供了好的基礎。生態文明建設逐漸被我國所重視,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構建生態文明理念,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又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建設之一,中共十九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計劃中,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當前我國生態文明理論不斷得到完善,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有助于改善居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永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產品市場窄小,地區深處山區,人口居住地分散外打工人口多,使得留守兒童和老人增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永州市政府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了該地區的交通環境,修繕了居民的房屋,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開發后,永州市森林植物園游客量增加,附近居民也選擇在附近開設餐廳、農家樂等,年輕人家鄉創業,提高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的內容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加全面認識事物。森林植物園開放后,在參觀過程中提高了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幫助他們樹立了正確的生態觀念,與自然和諧相處。永州市森林植物園為了更好地體現科學展覽效果,增加了玉蘭園、梅園、櫻花園等,這樣可以拓寬科普范圍,拓寬游客視野。
中國生態文明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融合了中國傳統生態思想,同時立足于本國國情,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狹隘的角度來看,生態文明也是社會文明中的一種,它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樣在社會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合理開發并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廣義的生態文明是“在文化價值上,樹立與自然發展規律相符合的價值理念以及目標,把生態意識上升到更廣泛的文化角度;在生活方式上,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在社會結構上,把綠色生活滲透到社會各個組織結構中,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與培養,從“五位一體”到“五大發展理念”再到強調建設“美麗中國”,無不顯示出中國共產黨對于加強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決心,永州市森林植物園的開發只是響應國家號召的一次實驗。在植物園內,花鳥、樹木、湖泊相映成趣,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競價發展結構作出了貢獻。過去在進行生態開發時,我們過度強調生態保護,忽略了生態保護與生態開發是能夠相結合的。生態保護與生態開發不是矛盾的,相反兩者結合在一起能產生不同的效果與作用。森林植物園開發后,該地區人口回流,促進了經濟再次發展。
但是在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首先是創新方面,“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在進行永州森林公園開發時,要明確優勢和短板。
如,森林植物園開發條件艱苦,因為占地面積大、地形復雜,因此開發難度大。其次,地區基礎設施嚴重落后,需要投入的資金遠遠高于其他植物園開發。最后,開發地區國家珍稀植物眾多,但是花類較少,在開發過程中要保護珍稀物種。因為該地區經濟落后,荒地多,因此給植物園開發提供了更多的設計空間。同時,地區擁有銀杉、銀杏、南方紅豆杉、金花茶、寶華木蘭等其他地區沒有的品種,為了突顯地區特色,采取責任分管制度,由永州市下的區和縣打理,同時也增強了永州市下的區和縣的生態意識。雖然永州市下的每一個區和縣僅僅只是擁有一小片地方,但是它代表的是每一個區和縣的生態面貌,使生態建設深入人心,促進整個永州市的生態環境發展。其次是在開放觀念上,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園區在開發過程中把公路、蔭林小道以及長椅等全部進行了擴充,為了方便游客參觀,游客還能夠騎自行車或者乘坐觀光車進行參觀,這樣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旅游環境,同時促進了植物園的開放程度。
其次,在綠色層面,園區為了保護原始植被不被游客破壞,園內設置了許多安全保護系統,不用擔心樹種被破壞與砍伐。永州植物園的建不同于傳統的植物園開發,而是采取一種生態保護區的形式,這也為珍稀樹種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
永州植物園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提供了一個很好地進行生態文明環境建設的示范。由永州市政府帶頭響應國家號召進行生態環境的建設,其他人紛紛付出自己的行動,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促進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一直都是國家領導人所關注的重點,我們既要有金山銀山又要有綠水青山,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而生態環境的建設需要國家政府以及個人的努力。為了美麗中國的建設,需要我們動腦、用心、行動,只有把每一個環節做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來指導政府、社會、個人,生態環境才會變得更好。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是一味地保護,也不是一味地開發,更不是一刀切,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好的、更合適的開發,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鏈接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
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角度來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義是: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征,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也沒有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文明”,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文明包括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