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人民政府 孫建波
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政府部門更加重視農村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但是在農村建設過程中,給農村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小的傷害。當前在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中,農村環境保護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需要馬上采取措施來解決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國家為了有效改善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多年來發行了多項有關政策和措施,但是這些政策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實際效用。這是因為在我國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中,沒有一個合理的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導致一些環境保護工作沒有得到有序合理的實施,進而影響了有關政策和措施的作用。基于此種情況,本文針對當前農村環境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如何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
在我國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中,少不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資金的投入來保證環境保護工作能夠正常進行。例如,人們的生活垃圾需要有專門的場地來對其進行分類處理,生活污水需要專門的設備來進行收集并處理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來自國家財政投入,這就需要得到政府部門足夠的財政支持才可以順利開展。然而,目前我國對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專項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國家政府部門下撥的資金從省級逐漸往下傳遞,最終到各級村委會已經剩余不多,本就不足的資金還要供給多個部門使用,沒有多余資金去購入有關的污染物處理設備,根本無法滿足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資金需求,這也使得國家投入的專項資金使用效率低,不能保證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程,在整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投入資金才可以保證污染物處理設備后期的正常運轉。所以,政府投入資金不足是一個重要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例如,一些農村地區在當地建立了小型垃圾處理廠,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隨著時間的推進,垃圾處理設備肯定會有一些磨損,功能性也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政府投入資金不足,對一些基礎設備的保養和維護做得不到位,導致這些設施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效果。
任何一項工作的有效開展都離不開對工作過程的嚴格監管。然而,在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管理人員對整個環境保護過程的監管力度不足。首先是地方政府的監管機制效果不明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不只是環保部門的職責,更需要全體農村基層人員承擔起這份工作,因為環境質量的提升對全體人員有益。所以只要是農村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就需要發動所有部門一同采取行動。但是近幾年來,在我國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中,由于地方政府沒有健全環保執法機制,每個部門的職責比較模糊,各個部門之間沒有做好協調工作,就會導致出現一些問題無人負責或者是一些事情爭相管理的現象。在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一般由環保部門來解決,但關鍵在于環境保護問題不是只依靠一個環保部門就能夠解決的,各個部門之間需要全力配合環保部門來解決環境問題。除此之外,政府所配給的硬件設備落后。當前在環境保護工程中,免不了要對當地環境進行污染程度的檢測,進而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但是我國農村地區缺少環境檢測設備,沒辦法對環境中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需要送到其他地方檢測,這樣就耗費了更多的物力和財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雖然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意識到了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相應措施來保護環境,但是仍有一些基層農民群眾沒有意識到農村環境污染的影響,環境保護意識比較薄弱。農村群眾的人均年收入與城市人民相比通常較低,因此,相較于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他們往往更加注重自身經濟收入情況,而對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關注度不夠。農村的發展通常與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農村發展較好的地區,也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比如,室內裝修和設計都逐漸趨于現代化,然而室外環境卻無人維護,造成農村居民不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由于農村居民本就生活在一個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的地方,所接觸到的東西比較片面,沒有完全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如果當地政府也沒有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于保護環境的宣傳和教育不到位,就會使得在當地的環境保護方面存在許多盲區,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推進。農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缺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妨礙我們國家新型農村建設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眾所周知,當前我們國家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一直不太良好,政府在致力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一直在大力開展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有關措施。農村在進行工業生產時,由于人為因素產生了大量的生產垃圾,又因為沒有及時合理處置這些垃圾,而給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導致農村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小的破壞,需要采取措施來保護農村環境不再惡化。我國農村的環保工作根基一直都比較薄弱,如果想要農村成功建立起合理的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就必須提高農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對于一些還沒有購入環境保護設備的農村地區,要立刻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環境保護措施與辦法,例如,對該地區的生活污水進行統一排放和凈化處理,生活垃圾進行統一的分類處理等。盡管一些農村地區有基礎的環境保護設備及有關體制,但是在真正意義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再加上農村地區政府的環保宣傳力度不夠,沒有讓居民深刻意識到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些都是阻礙農村建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的因素。所以,農村當地政府如果想要真正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就必須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構建一個適合農村發展的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以此提升農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
想要真正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建立并健全農村環保長效管理機制,就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增強有關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對全體農村群眾進行環境保護思想教育,讓農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和重要性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有效促進農村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健全。只有當地政府以及全體人民群眾重視起環境保護工作,獲得農民的大力支持,并且都投入到各項環保工作中,才會真正地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此同時,有關的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等多渠道來展開,讓環境保護意識深刻地烙印在農民的心中。
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只是農村地區人民的任務,更是全中國人民的目標。為了給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保證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就需要建立健全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的各項法律制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國家的法律支持。不過,當前形勢下,由于我國缺乏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在農村生活環境保護工作中,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健全也有著較大的難度。正是因為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而使得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開展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可以遵循,不能夠保證所實施的行為的合理性,不利于各項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在生活污水、廢棄垃圾物以及耕地中使用的化學農藥等的處理和應用,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可以保證生態環境不受到嚴重影響。
對于農村的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來講,在不斷使用與完善的過程中,也需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環保機制,從而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進行監督管理和落實。要想建立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機制,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建設新項目時,要對項目和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一個預期估計,要充分保證每一個新項目工程的標準化開展。第二就是在建設新項目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能夠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而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要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共同發展。第三就是要嚴格依照有關的操作標準來開展各項工作,落實每一項工作,并且每個人都要承擔起自身的責任,保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精準落實。
綜述以上內容可知,我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是一項具有一定難度的工作。就我國農村地區環境的實際情況來講,想要真正徹底地改善環境質量需要長期的努力,通過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選擇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推動農村地區環境質量的提升。而想要構建農村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不僅要求地方政府的基層管理人員時刻關注環境保護工作的動向,還要求農村地區的全體居民積極配合并參與政府的環境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