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豪
(太倉市沙溪鎮第二小學 江蘇太倉 215421)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中小學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需要我們把握其時代性,尊重其規律性,發揮其創造性。同時,要防止勞動教育空虛片面,徒有其表。應主動擔當作為,針對問題尋找解決策略,從而激發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活力。隨著“意見”的學習與推進,各地各校又掀起了勞動教育的新高潮,也多多少少組織開展了一些活動與項目,但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從電視或一些新媒體渠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弘揚勞動精神,歌頌勞動光榮的宣傳活動,但也看到了一些把勞動娛樂化的現象。如有些農莊、果園組織、實踐基地開發了一些收費的勞動體驗項目,而且多為“親子”類活動。于是我們看到,家長買票入場,與子女一起體驗“采摘”“播種”等勞動項目。這會給學生以誤導:原來參加勞動是要交費的,而不是勞動創造了價值;原來勞動就是游戲,勞動就是體驗,而不能真正感受勞動的持續、艱辛。在有一檔熱播綜藝節目中,有一環節是明星父子參加“勞動活動”:拿了一大堆工具,去給動物們搞衛生,整個過程就像過家家,爸爸們代勞,孩子們玩鬧。邊上攝像人員長槍短炮,旁人圍觀,整個勞動過程就是一場綜藝娛樂,勞動異化為親子游戲,花錢參加的勞動也隱隱顯示著優越感。這樣的勞動娛樂化,讓參加活動的孩子、讓觀看活動的孩子作何感受;這樣的勞動,不能給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疫情防控期間,除了要求居家上課,各學校也同時要求學生居家勞動,分年級提出了相關要求,有整理房間,疊衣鋪被,清洗小件,洗碗掃地,種花栽草……于是,孩子們有模有樣地勞動起來,學校也收集到了孩子們勞動場景的照片。有真正參加的,有家長代勞的,也有做個樣子擺拍的。勞動是一個過程,不是蜻蜓點水式的到此一游;勞動是掌握技能,不是擺個姿勢做個樣子。這種擺拍式的勞動,對于形成學生勞動技能是無益的。更多的是圖個樂,交個差,沒有真正培養對勞動的熱愛與尊重,也不利于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
勞動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為核心,對“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進行全面建構。在中小學組織的一些勞動活動中,虎頭蛇尾的也較多,大張旗鼓地開展了,結束后反思的少,評價的少,跟入改進的更少。組織開展勞動活動,還要對勞動過程,勞動成果進行評價。勞動教育,從根本說是實踐教育,對其他“四育”都有正面促進作用,我們要有大勞動教育觀,“以勞立德,以勞促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就不能把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割裂,而應該整體推進。在學生參加的勞動中,過程很重要,要有具體的指導,評價很重要,要有恰當的評價,從而讓學生獲得各方面的綜合教育。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家長們認為孩子還小,以學業為重而忽視對子女的勞動教育;學生們還是以成績好的學生為榜樣,勞動委員往往成為成績不理想而任勞任怨的代表名詞。不少學生還是認為勞動臟、累,思想上輕視環衛工人等體力勞動者。由于受傳統思想的束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社會上輕視勞動的土壤還存在。在學校課程實施上,勞動課被占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綜上所述,導致“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口號響亮,但認同感不強,理想與現實存在兩張皮現象,這對于我們的教育宣傳、教育評價提出了新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從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方面提出要求。
我們要重視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不能把勞動課窄化為手工課、制作課。勞動課屬于綜合實踐活動課范疇,一般每周一節,還處于常被占用的境地。所以除課表中安排的勞動課外,還要拓展勞動課的外延,拉伸勞動的時間、空間。從時間上可以是上課時段與離校時段,在校時段與假期時段;從地點上可開發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基地勞動,社區勞動,志愿勞動;從內容上可以從簡單的個人內務,清潔衛生,家庭整理到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創造勞動,公益勞動。要開發設計課程,提供“菜單”,讓學生能“點餐”,滿足不同年齡學生,不同時段參與的需求。
綜上所述,我們要在開展勞動教育時搭好腳手架,提供金剛鉆,完善學校勞動教育的運行機制,提升組織指導能力。
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通過“身體力行”而充盈“內心靈魂”,要樹立勞動實踐是人獲得自由和幸福的必要手段,勞動與勞動教育有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仰的價值觀。習總書記說過: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老師、家長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要傳遞正能量,促進正生長。“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孩子的天性應該是喜歡親近大自然,接觸大自然的,要把孩子的這種天性發揮出來,釋放出來。我們要積極設計評價體系,開展勞動表彰,注重評價結果的應用。
離開了課程,勞動教育只能是零敲碎打,隨機即興,缺少系統性與延續性。利用課堂,我們還可以把勞動教育與節氣文化,詩歌文化,品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讓勞動教育更加厚實。要讓勞動教育從有意義到有意思,不能僅停留在價值觀層面,更要創設機會,通過創新實踐,把道理講到學生的心坎上。同時,也要挖掘出語文、品德、藝術課中的勞動教育因素,探索開展勞動教育。使勞動課程化,有目的,有任務,有策略,有評價,有基礎性教育,有探究性活動,有綜合性實踐。
勞動是一種付出的過程,一種實踐的過程。要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要體會“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喜悅,要感受“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的田園場景,有條件的還是要建設一塊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我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通過村社支持,在校門外隔路的農區中劃出了10畝地作為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我們把基地劃分到每個班,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去體驗,因為是學校的基地,也做到了時時能去——避免了到市級層面實踐基地一日游式的勞動體驗。基地成立以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家長志愿者的配合下,從拔草,清理地基,到播種,養護,到采摘收獲……各班在班屬基地得到了充分的勞動鍛煉。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意見強調,勞動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要“強化實踐體驗,親歷勞動過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勞動技能、勞動經驗需要在實踐中掌握;“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學生體驗到勞作辛苦,品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才會真正懂得珍惜。我校以“星星娃”為體系,安排了值日崗,圖書小管理員,小交警,小農夫等體驗崗。學生就餐時,按小組自己分發、回收餐具,餐閉清潔桌面。在端午節、元宵節,組織學生開展包粽子,包餃子活動……從面上到點上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崗位。
學生居家時,也需要開發居家學生勞動的項目。我們組織了學生參加居家勞動。生活類有洗衣燒飯做菜,疊被子,整理書包書桌書柜,打掃衛生;技能類有綠化種植,點心制作,紙工,廢物利用,垃圾分類。做到居家不慌,宅出精彩,學校主導實施,學生主體參與,家長指導評價。并通過學校微信定期展示學生的勞動成果,各班評選勞動小能手,學生展示成果撰寫心得。變居家抗疫“危機”為勞動教育“時機”,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居家生活技能,讓學生體驗勞動與創造的樂趣,在勞動中體悟感恩,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德育讓人明理,智育啟迪智慧,體育使人健康,美育賞心悅目,而勞動教育可以包含以上一切。對于新時期的勞動教育,我們要防止形式化,要保證組織日常化、公益化、系統化的勞動教育,要著力培育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培育對勞動的內在熱情,激發學生參加勞動創造價值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與勞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