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萌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青河鎮第一幼兒園 新疆阿勒泰 836200)
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但目前的幼兒教師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組織音樂活動,沒能結合幼兒的實際特點組織音樂活動,這不利于對幼兒音樂興趣的激發。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教師應革新教學理念,運用豐富的音樂活動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園音樂教育效率的提高。
幼兒階段的音樂教育核心素養包括幼兒音樂興趣、審美品位、創造意識、音樂修養等,在幼兒園開展音樂教學能激發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教師應運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加深幼兒的學習印象,使幼兒感悟音樂情感和音樂形象。幼兒有自己認識世界、體會世界的方式,音樂相對于文字來說更加生動形象,能使幼兒主動體會音樂內涵,提升幼兒的智力,在音樂的熏陶下健康成長。而且許多音樂是由古詩詞、詩歌改編而成的,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歌詞或者將音樂改編成故事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園音樂教學能使幼兒了解音樂文化,鍛煉幼兒音樂鑒賞水平,增強幼兒的音樂審美,激發起幼兒學習音樂、歌唱表演的興趣。幼兒的世界比較單純,幼兒往往具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體會音樂之美,在音樂教學中傳播積極進取的思想。另外,音樂還能集中幼兒注意力,鍛煉幼兒的感知和表達能力,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音樂對幼兒有很強的吸引力,能使幼兒全身心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可增強幼兒的音樂素養。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幼兒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1]。
在幼兒園音樂中滲透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幼兒從小養成優良的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幼兒打下堅實的基礎。音樂教育本身就屬于藝術教育,那么在借助音樂教學來培養幼兒的藝術性,讓幼兒的審美能力增強。況且音樂中還具有各種情感,提高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使幼兒得到健康發展。音樂獨特的魅力將會引導幼兒進行成長,提高幼兒的思維,在音樂的感染力中讓幼兒的智力得到提升,鍛煉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的想象能力更加豐富。因此幼兒園中音樂教學的開展是滲透核心素養的重要媒介,能夠在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下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讓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得到全面進步[2]。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如音樂游戲、音樂欣賞、舞蹈表演、歌唱等,這些活動能使幼兒接觸到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有利于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在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全面分析幼兒的音樂核心素養,尋找合適的音樂作用和教學活動,結合幼兒的能力設計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例如在《粉刷匠》的教學中,幼兒對粉刷匠不了解,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教師需要讓幼兒了解粉刷匠的職業,運用輕松幽默的教學方式教唱音樂,帶領幼兒自由編排動作體現音樂的情感。因此,教師可以準備好繪本、課件、彩紙等材料,先讓幼兒閱讀繪本《勤勞的人們》,展示出粉刷匠的圖片,提問幼兒圖片中的人在干什么,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情境,吸引幼兒對音樂的注意力。接著播放音樂《粉刷匠》,讓幼兒思考音樂中講述了什么故事,聽完之后自己有哪些體會,對音樂中印象最深的是哪句。之后帶領幼兒學唱歌曲《粉刷匠》,理解歌詞的意思,再組織幼兒利用彩紙做道具,共同編排音樂舞蹈,一起戴著帽子、拎著小桶,一邊做刷墻的動作一邊唱歌,這種方式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能促進他們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依據幼兒的真實學習水平和需求開展核心素養教學,讓幼兒在音樂學習中深入感知音樂,開闊幼兒視野,提高幼兒的音樂核心素養。
在開展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指南》的內容制定目標,重視幼兒音樂鑒賞感知、表達創作能力的培養,在和諧愉悅氛圍中提升幼兒核心素養。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單一的教學理念,創設出音樂意境,使幼兒主動感知和理解音樂,深刻體會到音樂的魅力。例如在《打電話》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能力制定教學目標,用自然的聲音歌唱《打電話》,并表演其中的情境,加強幼兒與小伙伴的交流。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摸耳朵的游戲引出打電話的教學主題,再出示玩偶創設情境,為玩偶起名叫豆豆,為幼兒講述豆豆與朋友打電話的故事,趁機展示《打電話》的歌詞,提問幼兒豆豆跟朋友說了什么,讓幼兒示范豆豆和朋友打電話時是什么樣的,一邊表演一邊有節奏地說出歌詞。再配合音樂讓幼兒唱出歌詞,利用音樂組織幼兒之間進行互動,以此鍛煉幼兒的節奏感,完善幼兒的音樂修養。通過合理設計幼兒音樂教學來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不再是開門見山的導入音樂,依據幼兒的特點來學習音樂知識,促進音樂教學的效果。在合理的設計導入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的體驗感增強,更有利于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3]。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幼兒園音樂教學素材不斷增多,呈現出多樣化、趣味化的特點,但幼兒的信息處理能力較差,需要教師科學選擇和處理教學素材,才能提高音樂教育對幼兒的吸引力。《指南》列出了幼兒音樂教學的圖譜,教師可以根據圖譜選擇素材,加深幼兒對音樂教學的印象,從而促進幼兒音樂素養的提升。例如在《泥娃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譜讓幼兒理解歌詞,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意識。因此,教師可以收集泥娃娃的實物、圖譜、音樂素材等,先出示泥娃娃的實物,提問幼兒泥娃娃是干什么用的,有沒有見過類似的泥娃娃,再出示圖譜、播放音樂,讓幼兒對照圖譜理解歌詞的意思。之后帶領幼兒輕聲跟唱,讓幼兒思考這首歌的感覺,講述了哪些道理,使幼兒懂得主動關心和幫助他人,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音樂教學也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廣泛的音樂素材中提升幼兒的音樂水平,讓幼兒根據實際物品來體會音樂、感受音樂,保障音樂教學的效果。在網絡資源中選擇更多的音樂資源,科學處理音樂素材,提升幼兒園音樂教學水平。
想要培養幼兒的音樂核心素養,需要教師運用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但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無法調動起幼兒的音樂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突出幼兒在音樂教育的主體地位,將節奏教學、律動教學、樂器教學、舞蹈教學等融為一體,在語言、音樂、動作的共同作用下增強幼兒的音樂體驗,增強幼兒的音樂綜合能力。例如在《數鴨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創編歌詞的方式培養幼兒音樂素養,感受音樂的律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謎語讓幼兒猜出鴨子,再學唱《數鴨子》的音樂。之后再提問幼兒喜歡哪些動物,可以根據數鴨子的歌詞創作歌詞,組織幼兒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創作,在班級內表演,形成合作學習和音樂創作的意識,促進幼兒音樂素養的發展。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手段,在時代的發展和需求下開展音樂教學,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強化音樂教學的感染力,在恰當的教學措施中提高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
音樂教學的開展不僅是在幼兒園教學中得到體現,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需要得到重視,這是促進幼兒園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在培養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讓家長對幼兒的音樂核心素養有所重視,協助幼兒園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家校合作過程中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音樂核心素養教育相結合,讓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音樂是藝術類的學科,音樂能安撫幼兒的心靈,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幼兒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這階段的孩子學習能力、模仿能力較強,是培養幼兒音樂核心素養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在音樂教育中應以啟蒙為主,觀察幼兒的音樂能力和音樂行為,考慮到幼兒的獨特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培養幼兒的音樂感知和表達能力。由于幼兒年齡尚小,教師還要鼓勵幼兒在課堂上探索、討論和體驗,在綜合性的教學活動中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愿意主動表達和表現,在自由的音樂氛圍中提升幼兒的創新意識和音樂素養。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既要保證幼兒深刻掌握音樂知識,也要保證對幼兒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教師應理解音樂核心素養的內涵,合理設計音樂教學內容,科學整合音樂教學資源,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提升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音樂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