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左思藝
目前我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摸爬滾打。想要脫貧就要依賴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方面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還是農業發展。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現在,農業變得越來越現代化,除草劑代替人工除草、化肥代替牛糞、轉基因產品的增加等等,這些現代化技術產品的應用都給農業帶來很大的便利和收成。然而除草劑、化肥等化學藥品的過分使用,對土地質量和空氣質量造成了嚴重污染,嚴重破壞農村生態環境。農產品是家家戶戶所必需的,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只要生活就離不開農作物,只有農產品安全才能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近幾年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污染治理,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措施,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尤其在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方面,仍需要完善現有治理措施并增加更有效的治理措施。接下來我們首先從三個方面分析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農業現代化建設越來越重視,但是方法并不是很規范,目前只注重大規模種植,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物品,再加上我國農業管理體系并不是很完善,完全依靠農民種植,管理不到位,農民為了提高產量,在農作時大量使用化學藥品、地膜等,給農村環境帶來嚴重壓力,對農村生態文明造成直接的破壞。根據大量數據調查,我國農業生產在每畝地的化肥和農藥的用量上嚴重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安全用量,化肥能達到正常用量的兩倍,農藥則達到了六倍。農藥和化肥的過度使用不僅會導致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改變土地質量,導致好多土地不能夠再種植農作物,嚴重浪費土地,降低農產品產量;還會對空氣質量和水質量造成破壞,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農業生產中秸稈的燃燒對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每公頃農作物會產生7噸秸稈,然而目前我國有一億公頃耕地[5]。在農村,以前還有牛、驢等畜牧,秸稈都會喂給它們,但現在的農村很少有人家養牛和驢,再加上政府對其管理不夠嚴格,這些秸稈都采取燃燒處理,產生了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氣體,對大氣造成了嚴重污染,最終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秸稈的燃燒也會加重霧霾的產生,霧霾不僅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還會降低能見度,嚴重影響交通正常運行,我國每年因霧霾導致的車禍事件數不勝數。近幾年我國也對此加強了管理,明令禁止燃燒秸稈,但是管理還不夠到位,使得一些村民鉆空子,選擇燃燒的處理方式。
農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可以分為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兩個方面,在近幾年的環境管理中,點源污染明顯減輕,但是面源污染任然非常嚴重,面源污染會嚴重影響使用水的質量,這一污染問題使很多國家在用水安全方面受到了威脅,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已成為國際上面臨的共同問題。在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報道中提到,造成河流、湖泊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農業面源污染,面源污染負荷量達到了總污染負荷量的2/3。丹麥有270條河流,根據調查,在這些河流的氮負荷和磷負荷中,農業面源污染貢獻量分別占94%和52%;在挪威,河流中的總氮和總磷負荷中,農業面源污染占50%;瑞典波羅的海中,農業面源污染入湖磷負荷占總數的40%;在荷蘭的總氮、總磷負荷量中,農業面污染達到了40%和60%;在芬蘭,湖泊水質越來越惡化,農業面源污染尤其在高投入農業方面排放氮和磷達到總污染的二分之一;英國農業面源污染排放的磷和氮負荷占總負荷量低則30%高則50%[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化工企業也越來越多,但是化工企業污水廢水、污染物的亂排亂放給城市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國家為了治理環境將大量化工企業由城市向農村遷移,這雖然給農民提供了除耕地外的工作條件,方便了農民的就業,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但也給農村帶來了污染源,對農村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企業沒有良好的污水處理系統,污水得不到合理的處理就排到了河流、地下,對河水和土地造成嚴重污染。河水污染不僅會影響農民對土地的灌溉,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安全,甚至還會影響農民的正常飲水和生活用水質量;土地污染則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種植和農產品的質量。廢氣的亂排亂放則會直接影響空氣質量,對農村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且呼吸是人們時時刻刻必不可少的,空氣質量低下將嚴重影響群眾的身體健康。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可避免的就會使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但農民對垃圾處理和垃圾分類的意識淡薄,對于生活中產生的垃圾隨意倒至家門外或者村外,根本不會想到這對環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垃圾堆放就會滋生大量細菌、蒼蠅以及老鼠,從而產生大量我們難以想象的病毒,還會帶來各種各樣的疾病[4]。有的村民還會將垃圾倒入到河流中,造成水源的嚴重污染,還有一些很難降解的生活垃圾,對土地也造成了嚴重污染,這些都會影響農作物的種植,造成農村環境污染。
我國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很滯后的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很不利于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國家注重工業和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農業的發展。國家可以將大量科研成果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實現農業現代化;同時也應加強農業生產管理,幫助農民正確合理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學藥物;最后要建設新興特色農業產業。新興特色農業產業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求農民將傳統農業與其他行業合理地結合,打造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休閑農業和高科技農業,讓農產品實現高效優質生產[7]。國家和政府應大力支持新興特色農業產業的建設,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管理體系,不僅要對村干部進行培訓,還要對每家每戶每個農民進行培訓,為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濟做準備,從而減少農村環境污染,建設農村生態文明,最終建設生態文明的國家。
我國對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制定了法律和法規,但這些法律和法規還不夠完善和細致,并且有些法律法規只是寫在憲法中,實際的實施性并不高,有的不貼合實際,根本沒有公信力和權威性,難以實施。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重新制定農村環境保護法,在制定之前,應到多個地方農村進行實地考察,根據農村環境污染程度劃分不同的等級,根據農村環境污染等級制定相應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法。還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官民互相監督,要求政府和工作人員以及農民都要意識到建設農村生態文明的重要性,杜絕一切破壞環境和污染環境的行為和人員。最后環保部門要擔起環境管理的責任,遇到問題積極解決,不能把責任推到別的部門,同時其也應提高執法能力和執法效率,得到群眾足夠的信賴。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法和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法體制,減少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現有農村環境污染,提高農村生態文明建設[6]。
想要打造環境優美的農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活垃圾的處理和生活污水廢氣的處理,這就要求政府對農村做出相應的規劃[4]。垃圾處理方面:政府應對農村的街道做出明確劃分,然后在街道上每五米擺放一個垃圾箱,讓村民將垃圾倒入垃圾箱內,不得隨意亂扔垃圾,隨意扔垃圾者要受到相應的懲罰,而且每天都要派工作人員和垃圾車進村收垃圾,這樣還增加了工作崗位,可以為村民提供工作;生活污水廢氣處理方面:生活污水廢水的來源很多,對其治理很重要,政府可以為工廠提供相關的污水廢氣機器,設立達標排放資格界限,讓工廠將污水廢氣處理達標后再排放,還要對此進行監督,對于不達標就排放的工廠要及時制止和處理,加快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的建設,因地制宜,根據不同農村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目標建定污水治理系統,并積極地實施。首先要根據當地農村特色,建設不同的農村發展模式,合理規劃和利用土地、宅基地,做到土地和宅基地利用最大化;期次是建設農村網絡,使農村緊跟現代化建設和時代腳步;最后是建設農村綜合服務,農村建設不僅包括綜合商店,還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優秀的醫護人員,同時還要滿足教育和就業的基本需求。
根據本文對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農村環境污染主要有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等化學藥品的使用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化工廠污水廢氣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亂扔亂倒。本文針對目前農村環境污染現狀,也給出了治理建議。我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環境保護,因為環境嚴重污染,經濟發展再好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國要建設生態文明,做好農村環境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