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倪夢迪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保持紅色本質。紅色基因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奮斗實踐中凝聚、積淀而形成的優良傳統,是指導黨和國家不斷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新時代要充分發揮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讓鄉村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中展現新面貌,邁向新征程。
深入挖掘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對于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面對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提高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從嚴治黨是我們黨長期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階段積淀而成的光榮傳統,也是紅色基因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進程中,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戰斗力和領導力這一思路始終凝結在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發揚中。因此,推進鄉村振興,就要充分汲取紅色基因中從嚴治黨的智慧和經驗,確保黨的全面領導和科學領導。
“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政府重點關注和牽掛的重大問題,如何在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農村脫貧成果,穩定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必須思考的問題。傳承利用好紅色基因,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游產業能極大地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一是紅色旅游等產業的發展能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第三產業在農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二是紅色產業的發展能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并進一步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三是紅色產業的發展能增強農村地區自主發展經濟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四是紅色產業的發展能增加農村地區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色基因的外在體現,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1]繼承和發揚紅色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傳承紅色精神,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教育人、滋養人、激勵人的作用,從而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的形成;另一方面通過對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等紅色精神的弘揚,也有助于增強農民群眾的主觀脫貧意識,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傳承紅色基因是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構建和諧有序新農村的重要手段。農村地區發展紅色產業是縮小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的重大舉措。[2]農村地區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在發展經濟方面的獨特優勢,能有效彌補其地理條件的劣勢,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吸引人才的能力,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此外,傳承紅色基因也有利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實施,能夠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激勵全體農民為鄉村振興這一共同理想而砥礪奮斗,推動構建鄉風文明新農村。
推進鄉村振興要合理開發利用紅色資源,但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保護性開發,堅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因此,在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中,首先是對歷史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搶修和保護。革命文物、革命遺址、革命文獻等作為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要尊重其歷史,實事求是地對其進行修繕。其次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紅色遺產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既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又要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尊重自然規律,在尊重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起點,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要充分發揮紅色基因引領鄉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的獨特價值,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我國革命歷史悠久,紅色基因濃厚,許多鄉村地區都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但由于保護觀念淡薄、缺少合理規劃、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原因,紅色基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未能得以充分顯現。要推動鄉村振興,就要以紅色基因為依托大力推進產業振興。一是要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在發展紅色旅游產業中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結合地區特色在保護傳承中開發紅色資源,形成集旅游、參觀、教育、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旅游綜合功能區;二是要結合紅色旅游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延長農村地區產業鏈,增強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中國革命老區往往處于偏僻、貧困的山區,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這些地區同時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以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發展為重要契機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一是要在推進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形成山清水秀、人民安居的生態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紅色旅游產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優化人居環境的重要條件;二是要依托紅色旅游業發展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著力推動鄉村交通、水利、網絡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和完善。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將繁榮鄉村文化、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列為鄉村振興的基本任務。充分利用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文化繁榮,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新動能。一是要保護紅色文化地標,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讓紅色基因血脈在文化傳承中不斷發揚;二是要結合人民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文化活動,如開展紅色家風活動、組建紅色舞蹈隊等,將紅色文化真正與農民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三是推進紅色文化與地區其他特色文化融合發展,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鄉村振興,治理先行。紅色基因蘊含著豐富的黨建思想,對于增強鄉村治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用好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中的政治價值,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一是要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引領。黨的領導是紅色文化的核心內涵之一,新時代推進鄉村治理也離不開黨的領導。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中黨的建設相關經驗,助力新時代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二是要以紅色基因激勵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初心使命,提高黨的領導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三是要以紅色基因為依托,增強村民的政治意識,提高村民的政治參與度,推動構建村民自治管理體系。
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紅色基因的傳承為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契機:一是紅色旅游、紅色文化遺產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農民的就業壓力,增加其勞動收入;二是在紅色產業發展的基礎上,農民還可以通過土地、技術、產品等多種要素實現增收,增加其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三是以紅色基因激勵農民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增強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3]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價值。因此,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共同力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相關鏈接
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紅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領未來。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無一例外因為“紅色”而書寫了歷史。“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紅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面對敵對勢力的阻撓詆毀,面對自然災害的洶涌來襲,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用勤勞和智慧、用堅定與執著,寫下了令世人驚嘆的“中國故事”。
對于共產黨人的人生而言,紅色基因是信仰,目光遠大,追求高遠;紅色基因是忠誠,愛黨愛國,矢志不渝;紅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紅色基因是忘我,無私奉獻,無怨無悔。這基因,讓青春常駐,讓生命之花綻放,讓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紅色文化是一種崇高堅定頑強的信念文化。真正的革命者從來不缺乏革命的理想信念,這種理想信念突出表現在越是困難時期,他們對革命的信仰越執著、革命的意志越堅定,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紅色文化是一種不屈的戰斗文化。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特有的英勇頑強、意志如鋼、敢于戰斗、不怕犧牲、寧死不屈、不畏艱險的戰斗精神的凝結。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就是一代又一代先烈在這種精神激勵下書寫的光輝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