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天佑市政有限公司 沈嘉平
作者參與的“沿街商鋪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上門分類收集工作”主要位于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轄區。工作開展前期,對陸家嘴街道范圍內的道路保潔信息進行匯總收集,同時,街道也提供相關的信息,通過對該范圍內1000多家商鋪的經營狀況、類型及垃圾產出情況進行了大量的排摸、提前進行了相關的宣傳告知,并采購了多輛電瓶收集車用于收集短駁。同時,陸家嘴街道也將兩處老舊垃圾廂房進行了改建,作為沿街商鋪的收集臨時堆放點位。
排摸中發現垃圾問題已然成了轄區內商鋪、居民的一大焦點問題,為此,陸家嘴作為浦東乃至整個上海的標桿,制訂了一系列的針對地區特殊性的相關作業規范流程、宣傳手冊等,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工作。但是垃圾分類是倡導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又是個長期、循序漸進的工作,在推行和實施的過程中仍然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目前,針對沿街商鋪的垃圾進行合理及科學的分類,要切實保障垃圾分類可以實現普及化,需要制度落實到位。國內在垃圾分類方面沒有提出相對較為嚴格的要求,并且也缺乏相關制度進行有效的保障,僅僅只是在道德層面上對于廣大商鋪經營者進行引導,很多人往往為了圖方便隨意地將垃圾混投于未分類的垃圾桶內或是丟棄在沿街道路中,對于城市的環境及道路保潔將會造成重大的破壞和影響[2]。
在當前,更加將針對垃圾進行合理以及科學的處理,或者是需要廢品回收,變廢為寶,因而,只有具備相對完善和科學的設施工具以及工作流程,才能夠保障垃圾分類工作的高效推進。但現實工作當中過于形式化,比如,在對于垃圾進行回收利用的過程當中,廢品回收車主要就是將垃圾統一收集,沒有對垃圾進行明確分類。另外,對于一些商鋪來講,缺乏干濕垃圾分類系統,干濕垃圾混合在一起,導致后期垃圾分類存在著較大難度。另外,在廢品回收的過程當中,工作人員嚴重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大部分城市作業人員都缺乏垃圾分類的相關意識。
在西方城市當中,居民具有相對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垃圾分類意識。但是,國內城市居民嚴重暴露出了垃圾分類知識缺乏的問題,特別是在商鋪經營活動中,垃圾分類出現了嚴重的錯誤混合,分類工作整體效率相對較為低下。另外,垃圾分類工作往往需要耗費過多時間和精力,商鋪經營者對于垃圾分類也缺乏相對深刻的了解,甚至還會出現抵觸垃圾分類的情緒和行徑。
沿街商鋪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上門分類收集工作開展一年多以來,以陸家嘴街道為例,全街道共有沿街商鋪1000余家。其中,全年變更經營性質的商鋪占15%-20%,規模小、經營時間不穩定,是沿街商鋪的一個共性問題。這就導致一部分商鋪在生產經營當中,無法正常繳納相應的垃圾處置的費用。勢必直接影響垃圾分類后處理的財力支撐,阻礙了垃圾處理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增加了政府推進這項工作的難度[3]。
為了能夠保障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和落實,就需要制定合理以及科學的規章制度,這對于垃圾分類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的提高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給垃圾分類進行明晰的指導。另外,還需要在目前建立完善和科學的獎懲制度,對于缺乏垃圾分類意識的商鋪經營者要加強教育或者懲處,促使其轉變不良觀念,切實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對于具備垃圾分類意識的商鋪,可以增加垃圾補貼,通過采取獎勵措施引導其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
在當前城市當中,需要對于辦公、商業區域以及商場地區加強垃圾分類工作,尤其是要營造出垃圾分類的環境,讓居民在日常的娛樂、生活的過程當中都能夠對于垃圾進行合理以及科學的分類。對于沿街商鋪門店來說,更加需要重點關注垃圾分類工作,優先開展這一工作,利用一些信息化手段,讓區域內的商鋪進行掃描入群,每天反饋上門收集的情況。同時,針對各類應急保障檢查任務,也能及時通過微信群進行發布告知,大大地改善了門責情況,減輕了道路保潔工人的壓力。以點帶面,促使城市的環境得到改善。
利用社會公益組織深入到街區、社區當中,使居民能夠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同時也避免居民產生抵觸心理,讓居民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也要加強幼兒教育,從小引導幼兒垃圾分類,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通過一系列手段,進一步加強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和宣傳。
個別商鋪配合度較差,收集過程中擔心垃圾量過大導致日后產生相關費用,不愿配合收集,常常在工人下班后偷偷地將商鋪垃圾扔在沿街,造成環境污染,形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陸家嘴城管執法的隊員根據我公司提供的線索,對嶗山路乳山路路口附近的商鋪開展調查,經執法隊員現場調查、核實,發現涉及偷倒垃圾較為嚴重的三家商鋪,對于此類惡劣行徑,執法隊員依法對該三家店鋪實施行政處罰。聯勤聯動也是積極推進分類收集的一項重要手段。
沿街商鋪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上門分類收集工作啟動、開展以來,基本解決了陸家嘴街道區域內沿街商鋪(特別是中小型商鋪)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難題,受到了廣大商戶的一致好評。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沿街商鋪生活垃圾上門分類收集切斷了道路環境衛生污染的源頭,破解了城市市容環境管理的難題,提升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中小道路環境衛生提升較為明顯。各數據顯示,從近三年的中小道路整治經驗來看,沿街商鋪較為集中的中小道路市容環境較差,店鋪關門后小包垃圾被扔于溝底、樹穴等區域習以為常,沿街商鋪生活垃圾上門收集全面推進以后,每日至少兩次的上門收集基本滿足了店鋪的需求,路邊小包垃圾數量大大減少,既減輕了清道工人的壓力,又提升了市容環境衛生水平。二是“撤桶并點、上門收集”杜絕垃圾桶游街現象。為方便店鋪垃圾投放,上門收集前店外擺桶現象時有發生,既影響了街容街貌,又易造成路面污染,上門收集解決了沿街商鋪垃圾投放問題,為“撤桶并點”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全面杜絕了垃圾桶游街現象。以轄區內乳山路(南泉北路——源深路)為例,道路全長1.9公里,共有沿街商鋪215家,配置道路保潔崗位6人,廢物箱44只。在未施行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前,每日約產生垃圾76桶(240升),并存在有明顯混裝現象。而在推行分類收集工作后一年,該路段每日產生干垃圾12桶、濕垃圾9桶、可回收垃圾11桶,有害垃圾1桶。由于合理地進行專業化分類后,垃圾總量明顯下降,原來的道路保潔崗位也從6人下降至5人,廢物箱也減少至12個,信訪投訴數量也大大降低[4]。
目前,計劃將陸家嘴街道全區域內的23條具備申報條件的道路中,以東昌路(浦東南路——浦城路)為試點,落實一家證照齊全的獨立法人單位為集中申報主體,統一與浦東新區廢棄物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區廢管中心”)簽訂《上海市浦東新區單位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服務合同》,并根據干垃圾按36元/桶(240升標準桶)計費,濕垃圾按54元/桶(240升標準桶)計費。或也可根據沿街商鋪產生垃圾實際情況,干垃圾按1.50元/桶(10升標準桶)、濕垃圾按2.25元/桶(10升標準桶)向沿街商鋪收取垃圾處理費。此舉既可填補部分國家財政對于垃圾分類收集的空白,又能在相關合同約定范圍內收集單位和人員的管理及服務水平,確保作業服務規范和垃圾分類實效,建立和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對于商鋪拒不配合,不分類和亂扔、亂倒、亂堆放等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5]。
陸家嘴街道已獲得2020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鎮。但是,在當前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垃圾仍然是個集中突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并且也需要變廢為寶,這就要政府加強科學引導。下階段,建議全市都能持續推進沿街商鋪生活垃圾上門分類收集工作,創新收運模式,細化考核標準,進一步提升環衛行業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水平和工作質量,逐漸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