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黑豬,欒川本地俗稱“大耳黑豬”,當地百姓一直就有散養黑豬的傳統習俗,并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選種選配經驗。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地方優良品種資源保護與利用力度的不斷加大,欒川地方黑豬肉品獨特的風味,得到欒川人民和周邊地區消費者的青睞。為了進一步挖掘和保護地方品種,欒川縣積極組織運作,先后多次邀請省、市畜牧部門主管領導和河南農大、河南科技大學有關專家教授到欒川縣農村養殖場(戶),對地方黑豬現狀進行深入調查、分析、鑒定,結果證明,欒川所飼養的地方黑豬與其他地方黑豬在血統上不屬于同一類品種,具有獨立的品種特性,充分具備保護與開發利用價值。通過十余年的選育、提純、復壯,2021 年4 月份,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組蒞臨欒川,對“豫西黑豬”地方品種進行現場審定,2021 年12 月1 日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對外公布。
豫西黑豬的主要特征:遺傳性能穩定,體型中等,耳大下垂,被毛黑色,頸部短粗,額部有皺紋,嘴筒長短中等、上翹,四肢粗壯結實。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病力,適宜散養,也適宜舍飼,是帶動山區和丘陵地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畜禽遺傳資源。
截至目前,欒川縣豫西黑豬現存欄種公豬18 頭,種母豬182 頭,全縣總飼養量4 500 頭。豫西黑豬的品種資源保護工作,是按照以保種為前提,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的原則實施。按照“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欒川縣亨利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主,與帶動轄區內農戶散養相結合,主導黑豬產業的發展。
針對下一步欒川豫西黑豬的品種資源保護、市場開拓、品種培育等幾個方面,我們通過以下幾點做好相關工作。
豫西黑豬通過近十余年的選育,是一個難得的地方優良品種,具有十分獨特的地方優勢,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去保護。而面對當前非洲豬瘟、豬價低迷的嚴峻形勢,保種工作面臨巨大困難。需要通過政府政策支持,提高保種企業效益,提升保種的積極性,確保保種保得住,促進豫西黑豬產業的發展。
借助豫西黑豬地方品種鑒定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豫西黑豬的市場,提高豫西黑豬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價值。把發展豫西黑豬產業納入整體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施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把分散的農戶與市場有機地聯結起來,采取市場牽保種企業、企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模式,走產供銷一條龍、牧工商一體化的道路,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格局,使豫西黑豬產業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有機地聯結成一個完整的產業化體系。同時拓展肉食品加工,不斷提高豫西黑豬附加值,拉動豫西黑豬產業快速發展。
豫西黑豬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肉質口感好等優良特性,但還存在著生長慢、瘦肉率低的缺點,因此在保持現有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通過雜交改良來提高其生長速度、瘦肉率,培育出更加滿足人們需求的新品種。
以上是欒川近幾年在豫西黑豬品種資源保護工作中得出的一些經驗體會,希望這次在與各位領導和同仁的交流中,獲得寶貴經驗和意見,以能把豫西黑豬品種資源保護工作做得更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