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學 殷虹
面對新時代,應對新問題,黨中央對新時代黨要面臨的問題做了全面的部署。報告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1]文件的提出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有價值的遵循。基層黨組織應發揮重要的戰斗堡壘作用,著重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有利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更有利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黨中央提出組織力這個概念之后,很多學者就其內涵進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立足于以前學者的分析的基礎上,并通過對文件進行梳理,完善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內涵。
組織力是一個政黨的生命力的外在體現,其會直接影響到政黨的執政地位。
相比較政治學領域,經濟學和管理學對于組織力的研究時間更早也較為充分。經濟學領域的學者認為,企業的產出能力受勞動力、資本力和資源稟賦力之間替代率的影響,更為關鍵的是,取決于這種替代率實現的“力”——組織力。[2]在管理學領域,很多學者認為組織力與產出能力相關。對于企業完成任務等方面,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學領域許多學者對于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概念進行研究,總體來講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包含對內的凝聚能力和對外的聯系群眾的能力。
黨中央提出,“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要確保基層治理的方向。”這就使得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內涵更加完善。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內涵不僅包括政治層面的對內管理、凝聚黨員的能力,也包含對外組織團結群眾的能力,還包含治理基層的能力。
通過梳理相關學者和中央政策文獻的方法,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內涵較為全面和科學地概括,其內涵包含了兩個方面:分別是組織管理的能力和社會治理的能力。更科學地論證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內涵,為分析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困境和提升給出了更加科學有效的路徑。
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弱化、邊緣化表現為:對內管理、教育黨員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對外凝聚群眾和對于社會整合的能力有待于加強。
從治理層面而言,也表現為對于基層治理能力與治理效能的弱化。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的“末梢神經”,承擔著政治功能和治理功能,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弱化將會影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與治理效能。
基層黨組織是我黨執政的基礎,發揮著聯系群眾、團結群眾、教育黨員的重要作用,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強弱會影響基層的凝聚力和執政黨的形象。“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3]中國進入了新時代,這就對于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提出了更嚴峻的要求,這也要求我黨更有自我革命意識,面對新時代的要求,勇于通過提升自身組織力等方式提升執政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克服歷史周期循環規律,解決新時代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是具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世界上最燦爛的文明,更擁有幾千年的基層治理經驗。從中國歷史來看,“縣”作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始終沒有改變,“皇權不下縣”和“鄉政紳治”也就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顯著特征——利用士紳階層對基層進行治理。從建國到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積累了寶貴的治理經驗。通過“三灣改編”我黨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治理方式,發展了中國古代傳統治理經驗,打破了“皇權不下縣”的傳統治理模式。通過整風運動,我黨深刻認識到黨員干部思想問題影響黨的建設與發展。這也為在新時期復雜的社會形式下,黨員干部思想教育提供了理論上的寶貴經驗。“密切聯系群眾”等實踐經驗的總結為我黨治理基層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形成了我黨優秀的傳統。由此來看,基層黨組織從建黨開始就擔負著既傳達上級黨組織的主張,又肩負治理基層的重任。基層黨組織只有繼承并發揚中國治理經驗,繼承我黨優良作風,才能提成自身組織力并精準地為人民服務。
完善國家治理體系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推動,基層黨組織治理方式與能力也影響著國家治理效能。我國進入新時代,面對更多的挑戰,國家治理能力的強弱關系到處理個體之間的關系,也關系到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速度。這就要求我黨既要注重問題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要抓好主要問題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要有辨識矛盾的能力,也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與發展。基層黨組織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治理能力是落實并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
通過實踐總結了建黨經驗、例如民主集中制、批評與自我批評等。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西方思想意識的輸入,嚴重影響了黨員的思想。也因為社會轉型,基層黨組織逐漸地被邊緣化、弱化,這也為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帶來了挑戰。
多樣的單位產生了不同的基層黨組織,其發展黨員的過程雖然都經過完善的培養,但是,面對社會轉型,更注重經濟發展,基層黨組織被邊緣化,每個行業的基層黨組織發展參差不齊,其存在的內外環境也差異較大,這就導致基層黨組織發展狀況不一樣。首先,某些黨員素質有待于提高。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西方思想逐漸滲透到中國,黨員的思想意識也受到了影響。對于基層黨員隊伍建設,某些黨員缺少對于信仰的堅持,對于上級黨組織的要求落實不到位,綜合素質不高。其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弱化也與其組織結構的不完善有關。現任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工作者年齡偏大,并且所學專業與工作相關性不大,使得其對于工作內容不熟悉,不能適應工作需要。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5]我黨一直秉承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基本發展理念,對于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也要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核心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有利于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以及對于基層的整合力度。我國進入新時代,奔向新征程,基層黨組織與群眾聯系出現淡化的狀態。首先,基層黨組織缺少服務意識。提出建設服務型政府,同時也要求基層黨組織轉變意識,建設服務型黨組織。但是,基層黨組織缺少服務意識,缺少凝聚群眾的能力。其次,某些基層黨組織雖然樹立了服務群眾的意識,但服務方法單一,缺少創新型服務,與群眾需求匹配度低,導致缺少群眾的認可。最后,部分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有待于提高。面對轉型的社會,某些基層黨組織對群眾利益淡漠,使凝聚力弱化。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6]近幾年,隨著基層治理權利下移,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中國傳統的治理模式的影響,基層黨組織無法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因而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治理的要求。基層黨組織并沒有意識到治理的新形勢,黨的領導基層治理的模式尚未成熟,影響了治理能力及治理效能。為了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基層黨組織面對新問題要做出調整。
通過提高基層黨組織的黨員素質,筑牢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通過參與各種活動激發黨員使命感,注重黨員先進性教育。探索在新形勢下,提升與加強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與政治能力。首先,要從黨員隊伍入手,不斷加強黨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升其團結群眾的能力,加強“四史”的學習,其次,通過加強黨課的學習,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對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加強教育,加強黨課和一些理論的學習,特別是“三會一課”的學習,從而引導和教育廣大黨員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堅定“四個意識”,提升干部的理論水平。
通過建設并完善基層黨組織結構,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面對基層黨組織結構體系不完善的問題,要調節基層黨組織的內部結構。首先,要使基層黨組織在“兩新組織”中的生根發芽,提升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其次,提升基層黨組織團結群眾的能力,從而提高其組織力。要把群眾放在心上,積極主動服務群眾,堅定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提升在群眾中的公信力。
從社會轉型以來,黨組織已經進行從“管理”到“治理”的思路的轉變,治理主體已經從“一元”變成“多元”。為了應對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基層黨組織必須提高自身治理能力,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密切聯系群眾并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調動社會資源為群眾服務,實現區域化黨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