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韋永革,童岳嵩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培養學生思想素養、良好觀念意識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良好價值觀念、職業道德品質人才的主要措施。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領域中,合理地構建和完善思政教育體系非常重要,主要表現為:
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過于重視學生對于專業技術、職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忽略了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不能通過有效的方式來促使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而在構建思政教育體系之后,可以通過多元化、合理化的思政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優秀的道德品質,改善相關的教育工作現狀,促使學生思想價值觀與道德品質的良好發展與進步[1]。
思政知識不僅涉及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還包括豐富的歷史革命烈士的事跡。構建相應的教育體系,可以通過革命教育、歷史教育等方式促使學生愛國精神的良好發展和進步,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思想素養和情操。
除了上述幾點重要作用之外,合理地構建和落實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體系,還能夠改善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按照學生的思想特點與年齡特征選擇良好的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教育體系,通過各種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來促使學生道德品質的良好發展。
受到大學生成長規律、思想構造的影響,思政教育的內容呈現出多層次的特點,為了適應大學生的思想發展特點,高職院校在構建思政教育體系的過程中,也應該遵循多層次的原則,設置不同層次的教育內容,例如:設置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層次的內容,通過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日常生活、課內外學習、日常行為的良好習慣;設計心理情感層次方面的教育內容,借助思政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其心理素養;構建道德觀念層面的思政育人內容,在教育工作中指導學生形成準確的社會責任觀念,增強公民基本素養,使其具有良好的職業精神;設置價值觀念層面的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有著準確的社會認同感、共同性的價值取向;設計世界觀層面的教育內容,培養學生正確的認知觀念、態度和思維形式[2]。
高職院校在構建學生思政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遵循教育途徑多元化的基本原則,借助多種方式和手段來促使學生思想素養的進步以及道德素質的提升。例如: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可以利用學生工作方式、學生管理途徑、學生服務途徑等進行培養;對于道德觀念而言,也可以利用思政教育、專業課教育、實習實踐操作教育途徑等進行培養;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思政理論課堂、黨課、政治教育等途徑培養學生形成正確三觀。這樣在多元化教育途徑的支持下,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還能夠增強其道德素質和思想素養,滿足目前的思政教育基本要求。
近年來在我國高職院校教育規模不斷拓展的過程中,生源也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學生之間的基本素質有著很大程度的差異,如果一味采用統一的思政教育方式,很難更好地培養不同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在此情況下,建議高職院校在構建思政教育體系的過程中,著重進行教育模式的創新,遵循相關的創新性原則,例如:構建差異性的思政教育模式,將學生分成基礎、遞進兩種層次,并且在教育體系中設計基礎模塊與遞進模塊,對于基礎模塊來講,主要設置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思想道德基礎知識、職業素養培養的基礎知識等等,通過基礎教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積極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促使身心素質的良好發展。對于遞進模塊來講,應合理設置高層次的教育內容,除了要培養學生基礎性的職業素養、思想素質之外,還需著重設置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創業、自我發展的能力,融入工匠精神,培育社會工作崗位需要的、具備一定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人才[3]。
高職院校在校園之內除了要重點進行思政課堂教育之外,還應打造良好的實踐體系,使得學生在多元化實踐活動中增加思政知識的學習和接觸面,通過實踐形成正確的認知,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①可以利用軍事訓練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在軍事訓練期間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基本的軍事知識,模擬國防軍事環境,使得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國家安全觀念和集體性意識,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是有艱苦奮斗的品質。在開展軍事訓練實踐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差異性、特殊性特點,將軍事訓練與思政教育相互整合,為學生設置具有思想教育功能的軍事訓練活動,真正意義上促使學生思想素養和愛國精神的提升。②構建完善的課堂實踐模式。在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期間,主要采用的是單向實踐模式,學生被動參與各項實踐活動,難以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良好素養,在此情況下,就應該完善有關的課堂實踐機制,構建互動性的環境,采用啟發類型、參與類型、小組探討類型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例如:教師在課堂中可根據社會現象與熱點話題,引導學生編制話劇節目,要求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手段,正確理解社會熱點話題,在此期間教師就可以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使得學生對核心價值觀有著深入、準確的理解和認知。
校外思政實踐教育主要是帶領學生到高職院校之外的領域中學習思政知識,受到英雄事跡、工匠人物的熏陶,形成愛國精神、職業素養以及正確的人生觀。首先,高職院??梢詭ьI學生參與勞動活動、志愿者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山區的兒童學習知識、給予敬老院孤寡老人一定的關愛等等,使得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奉獻精神。其次,可以帶領學生到烈士陵園、革命基地中進行參觀,為學生介紹革命戰士的真實事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革命戰士為國捐軀的精神,形成愛國精神,同時還能使得學生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使之熱愛生活、熱愛社會。最后,帶領學生到崗位工作中進行實踐,為學生介紹具有工匠精神的崗位工作人物事跡,引導學生了解在崗位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規章制度、需要具備的專業素質、需要具有的職業素養,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其職業道德品質。
建議高職院校在構建相關思政教育體系、開展實踐育人工作的過程中,和黨團課之間相互結合,著重進行黨員、團員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將其模范作用、引領作用發揮出來,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改革。在有關的黨團課教育工作中,應該按照時代發展需求、黨員與團員的需求等,開展生動的思政教育活動,將黨團課當做思政教育陣地,培養黨員、團員正確的觀念意識、時代精神,引導其規范自身的日常行為、思想,提升思想道德品質,使得黨員和團員帶領高職院校所有學生認真學習思政知識,在模范作用下引導所有學生端正思想態度,形成準確的觀念意識,有著良好的情操。
在新時代的環境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廣泛重視和關注,只有確保思想方面與心理方面全面統一,才能促使學生綜合素質和身心素養的良好發展。在此情況下,應該構建思政與心理健康課程相互結合的良好教育體系,借助思政課程來引導學生形成準確的觀念意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緒與認知,助力思政教育工作的良好實施和開展,引導學生有著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行為。與此同時,在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結合的過程中,還需要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團隊輔導活動、專題報告活動、專題講座活動等等,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的作用,促使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思政教育制度體系來講,主要涉及基礎性、具體性的制度,對于基礎性的制度來講,主要是提出所有學生的基本要求,而具體制度就是對于各個年級、專業、群體的學生所設置的思政教育內容,同時還需創建長效性的教育機制和制度保障體系,完善有關內容的決策機制、思政綜合協調機制、思政教育的監督考核和激勵機制等等,在各種制度的規范和約束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素養和道德品質,促使學生綜合素養和思想品質的進步。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有關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構建相應的思政育人體系,不僅能夠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還能確保育人效果,使得思政教育能夠系統化、規范化地落實。因此,高職院校在實際發展期間應該注重強調有關育人體系的完善和構建,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和發展需求等,健全相關的育人內容和機制,爭取可以在新時期的環境中利用完善的育人體系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