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詠莉
2021年,《北京教育》雜志為我開設了專欄,我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心目中的課堂教學》。對于文風和選題仍頗有些忐忑,我就轉發給幾位朋友,請他們指點。在一片認可聲中,有一位朋友很中肯地說:好像少了學生。我頓悟到,在一切都倡導“將學生放在正中央”的當下,我在課堂教學的思考中卻唯獨沒有提到“學生”。這是非常重要的意見,也恰恰是我現在工作的學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實驗二小”)的課堂中最有魅力的部分。于是,第二篇我就想專門談一談“‘二小’課堂中的學生”。
實驗二小的九大文化中,最令人欽佩和津津樂道的就是課堂文化:生本、對話、求真、累加。簡單的四個詞,蘊含著實驗二小人長時間探索后返璞歸真的課堂教學真諦;基于這簡單的四個詞,實驗二小所呈現出來的教學常態卻是精彩連連。簡言之,實驗二小的課堂教學,往往就是一場“對話”,是形式上的對話,更是內容上的對話。
形式上的對話,主要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這里特別強調是“對話”,不是辯論或爭論。對話,包括了提問或質疑、陳述或答辯、補充或解釋、點評或建議等,并配套有生生對話中使用的各種小手勢,根據手勢就可以判斷未發言同學的態度和訴求。對話中有不同觀點之間對抗性的爭辯,更多的是不同學生之間合作性的補充或建議。所有的對話,必須基于“認真傾聽”,也只有這樣,課堂教學中的對話才是有效、精彩的,因為下一位的發言都必須基于前面的發言。故實驗二小的課堂除了氣氛活躍之外,更是層層遞進,學生們逐步深入的思考過程一覽無余;或是逐步開放,學生們多元發散的思考角度逐一綻放。
到這里,大家可能會疑惑:在這場“對話”盛況中,似乎沒有教師。是的,實驗二小的課堂教學,“生生對話”是主體,對教師的要求則是“勇敢地退,適時地進”。教師要以“退”為先,將課堂這一學習的主陣地交還給學生;同時,當學生在“生生對話”的自主學習中遇到困難、挑戰時,或者出現說車轱轆話、打嘴仗、跑題等無效對話時,教師要勇敢果斷地“進”,進到生生對話中進行點撥、引領。當然,對話的發起者是教師,教師通常會拋出一個與文本相呼應的有價值的話題引發“生生對話”。由此可見,在實驗二小生生互動的課堂中,教師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現為拋話題(開啟對話)、插話(引導對話)這兩大任務。至于穿針引線的組織對話和總結陳詞的結束對話這兩項任務,經過訓練,很多時候也是可以由學生來完成的。
拋話題、插話,這看似簡單的兩大任務,無論是對新入職教師而言,還是對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來說,在實驗二小生生互動的課堂中,都是壓力山大。新入職教師,通常感覺會很失控,因為不知道課堂在“生生互動”中會被帶到哪里去;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通常感覺會很郁悶,因為空有經綸滿腹卻不得說、不能說,得耐著性子站在那里認真傾聽學生們的滔滔不絕,有些時候這滔滔不絕還很離譜或者不著邊際。“生生對話”課堂的教學精彩到底何在?于是,新入職教師也好,優秀教師也好,終將被“生生對話”的課堂逼迫著必須研透文本、研透學生。只有研透文本、研透學生,才能設計出精彩的“有價值的話題”,開啟精彩對話;只有研透文本、研透學生,才能預設到“生生對話”的走向和變數,才能及時捕捉到精彩“時機”,機敏插話,引導“生生對話”精彩推進。所以,在實驗二小,我們一起研究“每節課≤3的主干問題”,我們一起研究“扇形而非線形的課堂推進路徑”,我們一起研究“教師的轉換器功能”等。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組織方式,教學組織方式決定了教研主題與教師角色。
內容上的對話,反映的是教師教學設計的角度、深度,當然也展現出學生層層遞進的深入思考過程(思維深刻性的發展)和逐步展開的多元思考角度(思維靈活性的發展)。為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先體驗和完成多次關于內容的對話,比如,與作者、學術流派的對話,與時代背景、學科發展史的對話,與文本結構、文本內容、文本編排順序的對話,與學科思想、學科方法論的對話等,完成上述四種對話,與文本相呼應的“有價值的話題”一覽表基本成型。教師還必須完成與學生認知基礎、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對話,與自己的對話等。完成這兩種對話,就能篩選出課堂教學最終擬采用的那些≤3的“有價值的話題”。至于一覽表中剩下的話題,就可成為作為儲備的“余糧”了,通常可以在“插話”環節發揮作用,助力“生生對話”的精彩推進。可見,形式上的生生對話,其背后蘊含了與作者、與時代、與學科發展、與知識結構、與學科思想、與教師、與同學和與自己等豐富的關于內容的對話。換句話說,熱鬧的“生生對話”,是以豐厚的醞釀儲備作支撐的。
分享到這里,不言而喻,“生生對話”的課堂就是“生本”的課堂,課堂中“生生對話”的目標旨在“求真”,而“累加”則是為充滿“生本”氣息的“生生對話”創造了更為寬廣的實踐空間。所以,實驗二小的課堂,核心特征就在“對話”;實驗二小的課堂,就是一場“對話”。
如果說,《我心目中的課堂教學》描述了教師自我修煉的內容,那么,今天這篇《我心目中的“二小”課堂》則分享了“教為學服務”這一教師使命達成的一條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