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平 _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密云中學
課堂教學目標是連接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的紐帶,但對于教學目標制定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相對滯后,這導致了學科核心素養難以在課堂落地。
制定教學目標離不開價值判斷和選擇。知識中心取向、任務中心取向或教師中心取向,這些觀念都指向了知識的學習與傳授,難以實現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只有“以學生為中心”的取向,才能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思考教學。
以高二數學“含有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為例,如果價值取向是以知識為中心,其教學目標的制定就必然指向知識的學習和解題方法的訓練。這種教學目標下的課堂,即使有豐富的學生活動,學生也不過是識記一些事實性、概念性的知識和解題技巧,不能形成學科思維和學科素養。反之,如果價值取向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目標的制定就不只是教學生學會解題步驟,而是明確函數、方程的關系,在分類討論思想指導下培養學生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轉變觀念,才能促進學生課堂教學中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學習力,促進學生終身學習與可持續發展。
科學的實踐必須要有理論的指導,筆者認為,美國課程改革專家馬扎諾的教育目標分類學較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學,強化、突出了學習者思維能力培養,更能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馬扎諾從人類學習行為模式出發,構建教育目標的四大系統,即知識系統、認知系統、元認知系統、自我系統,并從知識領域和加工水平兩個維度構建了理論模型。
在此理論指導下,“含有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學目標可修改為:a.能借助“三個二次”的關系解含有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說明解題依據。b.通過對典型錯題的分析、比較和評價,形成求解含有參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優化策略,提高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發展邏輯推理素養。修改后的教學目標把落腳點放在了知識間的聯系上,明確了掌握“三個二次”的關系,以及思辨、推理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的方式,這正是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以馬扎諾的目標分類理論為指導,強化思維目標、素養目標的制定。這也是目標影響教學實施的典型例證。
學校數學組也以此為小課題,把兩種目標下的教學設計分別在課堂中實踐,同時在控制變量的基礎上,做了前、后測的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后一種設計的課堂效果遠高于前者。
課堂教學的改革,要從關注教學關系、教學模式的改變,發展成為關注學習主體自身的轉變,從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出發,以學習為中心,讓學生發現學習的價值、意義,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從而為其可持續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