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藝術學院 張夢園,朱明夜,袁蕊,耿晨瑤
阜陽剪紙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體系中不可分割且極其重要的一個分支,與民間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民間產生、發展,它的發展和傳承與安徽阜陽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民俗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阜陽剪紙主要由窗花、結婚喜花等小物件小飾品組成,也經常被用來當作鄉村祭祀用的裝飾品[1]。阜陽剪紙以增強物品的美感著稱。在民間傳統節日、婚喪儀式以及日常生活中,通過阜陽剪紙的烘托,可以更好地渲染氛圍。阜陽剪紙的素材種類繁多,不同的種類往往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比如有常見的以花草為主的植物類,以蟲鳥、魚為主的動物類,還有寓意美好的鄉間花紋圖騰。阜陽剪紙也有著多種主題,這些主題涵蓋了阜陽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四季景象、日月星河的神話傳說,令人神往的歷史故事等等。春節,阜陽人民會把帶有美好寓意和祝福的剪紙貼在家門、窗戶等位置,以期鎮宅除舊、迎春接福;元宵節賽花燈,孩童打著燈籠扎福根等等[1]。從傳統節日的剪紙風俗上我們可以看出剪紙與阜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體現了剪紙對于阜陽人民的重要性。阜陽剪紙還有象征著多子多福的題材,例如常見的瓜果圖、蓮花石榴等吉祥之物,這些有著特殊意義的剪紙也表達了阜陽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要對阜陽剪紙的藝術衍生品的開發應用進行研究,首先要了解阜陽剪紙所含有的文化內涵。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阜陽剪紙對南北文化進行了融合,并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民間藝術家的頻繁出現,阜陽剪紙的發展具有了獨特的意義并逐漸成為具有中國文化因素的民間藝術品[1]。剪紙藝術家們以及默默保護和傳承阜陽剪紙的企業家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阜陽剪紙更好地展現出阜陽的歷史文化,展現具有阜陽特色的歷史文化古城景觀,更好地傳承了阜陽當地的文化,使其經久不衰、無法替代。阜陽剪紙是阜陽剪紙藝術家通過努力創新代代相傳留下的寶貴財富。
隨著阜陽剪紙的傳統性與現代性交融,以及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一些純正的手工剪紙藝術品逐漸消失,阜陽剪紙的發展與傳承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阜陽剪紙要做出改變,就必須融合現代化發展的時尚氣息,使之更加富有年輕活力,逐漸形成新的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劉繼成和王家和的合作就是典型的職業藝術家和民間藝術家的完美結合,堪稱“雙劍合璧”,他們將歷史名作《紅樓夢》通過剪紙來進行表達,人物栩栩如生,進一步促進了阜陽剪紙的推廣,使之與歷史著作接壤,在增加了藝術性的同時更是增添了更多創新性。為了使阜陽剪紙取得較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和民間藝術家合作,共同對阜陽剪紙進行創新及推廣,使之更有文化意義。
藝術衍生品就是以藝術作品作為母體進行更深入創新創作,是屬于全新的商業產品,只是賦予了文化的氣息。藝術衍生品首先是藝術作品的升華,其次要具有文化性和互動性,這也決定了藝術作品母體的重要地位。在當代快速發展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好阜陽剪紙這個文化母體,如何促進阜陽剪紙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共同發展,是我們需要面對及解決的問題。本文研究的阜陽剪紙帶有安徽本土濃重的文化氣息,體現著鮮明的地域文化,同時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阜陽剪紙的獨特性促進了衍生藝術品的開發及應用。
與中國其他地區剪紙的發展相比,阜陽剪紙在保護發展的過程中,在理念和實踐上都存在著與當代多元文化背景不相適應的問題。努力將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化發展相結合,以阜陽剪紙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為基、以歷史文化為魂,結合創新平臺探索阜陽剪紙傳承的可行性路途是當務之急[2]。阜陽剪紙在保護發展的過程中,主要面臨著以下三個難題:
有人認為,繼承阜陽剪紙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現有的傳統剪紙,小規模地開發其價值;也有觀點認為,阜陽剪紙與當代多元文化的結合是最受歡迎的本真性遺產。上述認識導致一些藝術家傾向于對阜陽剪紙的一些歷史名作進行膚淺的模仿,不與新生活接軌,繼續采用傳統的主題和形式,缺乏創新。而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城鄉居民嶄新狀態的現實生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阜陽剪紙造型和技法創作和發展的主要依存和原動力。阜陽剪紙的造型是隨著不同時代人們生活變化而變化的,是在人們普遍的審美基調下發展起來的,只有被更多人喜愛,才能更好地將阜陽剪紙傳承下去。因此,要想地道的繼承發展阜陽剪紙,就必須做到充分適應當代多元文化變革的潮流,實現從內容到形式的高度創新,大力推動剪紙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質性措施或政策性保護。在阜陽剪紙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對阜陽剪紙的清晰認識,而造成對作為阜陽剪紙主要依存和原動力的當代多元文化生活也較少關注。
在阜陽剪紙文化產業的實踐中,大多數阜陽藝術家或愛好者仍局限于小型家庭作坊,很少有企業對阜陽剪紙進行藝術衍生品的開發嘗試探索,目前只有包括阜陽開元剪紙藝術有限公司在內的小部分公司在艱難嘗試。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內涵和意義認識不清導致人們認為阜陽剪紙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在轉向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經濟效益優先,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卻忽視了對阜陽剪紙這一藝術衍生品母體的傳承與發展。阜陽剪紙藝術家大多以個體作坊式的創作為主,缺乏工業化經營的技能和流動性,現有的剪紙產品缺乏眾多衍生產品的支撐,難以在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快速擴張,同時也缺乏推廣資金的支持。當前對于阜陽剪紙的創新中,無論是在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個體式剪紙創作,還是企業式發展,都缺乏對阜陽剪紙衍生產品重要性的認識,尤其是缺乏全面發展的商業意識,缺乏如何運用傳統文化帶來商業價值的實踐,其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剪紙的設計、生產、展示和銷售上,使得阜陽剪紙的衍生品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在這種情況下更不用說形成量產的優秀剪紙作品,實現大批量定制,以促進優質文化向經濟產業轉變了。
藝術衍生產品既兼具藝術品的藝術性又兼具商品的商業性,是指以不同功能或用途作為藝術產品,對藝術產品進行補充甚至幫助藝術產品擴大影響的不同類型的商業產品。阜陽剪紙在進行文化產業探索的時候,缺乏各項支持性的資源。對阜陽剪紙藝術衍生產品的開發,需要民間藝術家的參與,也需要專業人才,例如在市場營銷、產品推廣、產品設計等方面。開發阜陽剪紙藝術衍生產品的專業人才不僅需要具備一般的藝術創作的能力,更需要了解和掌握孕育阜陽剪紙的生長環境以及市場需求,這種雙重要求就導致人力資源市場對這類開發運營藝術衍生產品的復合型人才的供給不足[3]。
安徽阜陽地處安徽西北,是安徽省重要的城市之一,地理位置坐落于淮河中游,當地人民包含著安徽由古至今的相互連通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恰好又完美地體現在阜陽剪紙藝術上,這種精神是阜陽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經過歷史的長河,逐漸孕育而出的,這種精神有著南方傳統文化的優雅端莊和北方傳統文化的豪氣粗獷,柔中帶剛,陰陽兼并,逐漸形成了一個體系,而阜陽剪紙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夸張浪漫,因為它的包容性,它在進行藝術創作時不受形式的約束。以此為矩陣,也為藝術衍生品的研發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平臺。
藝術衍生品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城市人群,因此我們在產品創作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其真實需求。衍生產品正好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主要是因為它們是新的物質載體,不脫離主產品的基本精神和形態,容易被現代各層級人們所接受[5]。往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看或流行的文化娛樂產品,具有都市文化內涵、時尚感、易于流行的特點,很容易融入當代多元文化。在當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我們只能更新觀念,多角度、多層次適應當代多元文化的發展,積極嘗試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產業相結合[1]。將豐富多彩的當代文化與物質生活相結合,鼓勵創新人才加入阜陽剪紙傳承隊伍,嘗試開發出一系列衍生藝術品,擴大產品接納群體,使阜陽剪紙創造出一個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持久發展的產業。
無論再創作者選擇何種形式的剪紙符號衍生產品,回歸自然都是產品開發中的重要方面。單純簡單的田園生活總是一個不斷向城市從業者開放的世界,充滿活力和流動性。云卷云舒、四季變幻的風景,讓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人們壓抑的情緒找到了發泄的方式。如果將鄉下相對緩慢的生活與城市中的躁動生活相提并論,則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生活方式的當代延續。阜陽剪紙的剪刀剪裁無疑切合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可以滿足人們在身體無法逃脫的情況下精神回歸田園的愿望,積極進行文化產業探索能夠迎合人們的精神需求。開展適當的社會活動也是推廣阜陽剪紙衍生品的一種特殊形式,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社會化探索,融合多元文化發展,推出一系列藝術感與實用性兼容的產品[4],才能增強阜陽剪紙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群關注到阜陽剪紙。以更新理念建立和發展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阜陽剪紙文化產業,首先要以打造文化產業品牌為核心價值,推出適應當代高品質藝術水平,打造品牌IP,積極推動一批以主打產品為核心的衍生藝術品發展,逐漸成為阜陽剪紙文化產業的品牌符號[6]。為進一步增強阜陽剪紙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阜陽剪紙產品,積極開發一批衍生藝術品,以取得廣泛的發展優勢。
阜陽剪紙藝術衍生產品的開發應用要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加強校地合作,積極吸引專業人才,加大引進力度,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發展。首先是可以通過為高校提供參觀、實習的方式儲備人才。吸引學生到企業參觀,感受阜陽剪紙工作環境、創作過程等,增強學生對阜陽剪紙的興趣。同時學生也可利用課余時間以“半工半學”兼職模式參與到阜陽剪紙的產業化運營過程中,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了解阜陽剪紙,從而為以后選擇就業提供可能性。地方政府也可以通過引進高端人才的方式,加大引進力度,為阜陽剪紙藝術衍生品的開發引進新鮮血液。
總之,民間藝術具有日益嚴重的傳承脆弱性,需要有憂患意識的藝術創作者和有文化責任感的企業聯合起來,把目光放在文化傳承上,從具有深厚自然感和本土精神底蘊的鄉村中尋找靈感,選擇情感寄托和文化寄托并重,利用阜陽剪紙的個性的藝術風格,為阜陽剪紙開發藝術衍生品。阜陽剪紙藝術衍生品的最終目標還是獲取大眾的認可和青睞,特別是年輕人的認可,通過對于阜陽剪紙藝術衍生品的創作,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關注民間傳統藝術,從而實現對民間藝術的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