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阿斯娜,路冠軍
全國婦聯組織1949年4月成立之時的工作是發揮先進婦女的帶頭作用,團結其他的勞動婦女,所以,婦聯組織最初設立了婦女代表會,實行了代表聯系婦女群眾制度。但是,傳統的婦代會組織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必須進行改革。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將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放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大格局之中,擘畫推進婦女事業、婦聯工作、婦聯改革。一系列的重大決策體現了黨中央對婦女事業的高度重視。
長期以來,群團組織工作存在很多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比如基層組織基礎薄弱、人員不足等。為進一步深化基層婦聯改革,2017年10月,全國婦聯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1-2]。《意見》明確了基層婦聯改革的具體任務:不斷推進村(社區)“會改聯”,扎實編織基層組織網絡;繼續推進鄉鎮婦聯區域建設改革,彌補基層組織建設的不足之處;靈活組建基層婦聯,填補組織覆蓋盲區;加強基層婦聯工作,依靠婦女做好婦女群眾工作;拓展“婦女之家”建設領域,鞏固聯系和服務婦女群眾的工作陣地;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婦聯作用。
在全面推進改革過程中,婦聯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增強了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目標,基層組織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基層婦聯執委隊伍的建立和基層工作隊伍的壯大是此次改革的重要成果。伴隨著基層婦聯組織形態的構建,伴隨著基層婦聯執委隊伍越來越好,各領域各行業的優秀女性代表愿意到基層婦聯組織隊伍中來。總的來說,基層婦聯執委擁有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技能和資源。婦聯基層組織是聯系和服務婦女的第一線,承擔著引導、服務和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的重要責任。
首先,基層婦聯執委年齡老化,工作方法相對陳舊,缺少活力,不適應工作需要,無法滿足婦女群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其次,基層婦聯執委的文化程度普遍低,掌握的新型技能少,學習先進技術的能力也跟不上。他們中大多數人只會簡單的微信操作,收發一些信息,很難熟練運用新媒體、電腦等互聯網工具。這樣就使線上婦女之家的服務在農村基本處于空白。再次,在各級婦聯經費緊張以及社會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對基層婦聯執委無法經常開展面授培訓。致使執委自然無法給其他婦女提供服務,他們能夠組織的活動基本也就是跳廣場舞、簡單的手工編織等等。最后,基層婦聯執委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都是兼職做婦聯工作。他們的本職工作原是各行業各部門、社會組織的負責人或行業中的優秀女性以及農村的致富帶頭人、文藝團隊帶頭人、專業技術能手等等,有的人甚至身兼數職,他們很難將本職工作、其他工作與婦聯工作分開,專門投入到婦聯工作中。
完善的制度和機制是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和保障。一方面,基層婦聯改革因為沒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所以工作進展緩慢,執委發揮作用受限。如現行的基層婦聯經費保障制度、執委履職的獎懲制度、執委職責分工與支持制度、執委聯系群眾制度、執委工作的議事制度等不完善或基本空白。另一方面,支持基層婦聯改革的機制不健全,嚴重影響了基層執委的工作效率和積極性,使執委發揮作用受限。在國家出臺了相關文件措施之后,各省直轄市應結合自己省市的實際情況,進行頂層設計、層級推進措施,執委選出之后應該進行履職培訓,對地方改革工作進行經常性的指導和監督,不斷總結改革經驗。但是從實際看,基層婦聯基本處于無位、無為的狀態,各級改革基本是按照直接下達的指令進行,沒有結合當地情況,也沒有對執委進行履職培訓。所以,很多執委并不是非常清楚執委的工作職責,導致基層婦聯執委履職的意識不強,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投入工作,工作缺乏穩定性和積極性。
農村經營方式的改變使大部分勞動力賦閑下來,加之中青年人考慮孩子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近幾年我國農村留守人口越來越少,年齡越來越大。我們了解到基層婦聯執委的人數和普通婦女人數基本相當,這些執委年齡大,掌握的新型技能少,很難滿足當地婦女脫貧致富的需求,也很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這樣的村選擇執委,不用說選擇符合條件的女性,就是人數都很難保證。并且,因為執委職業分布不均衡,中青年女性群體流動性大,所以基層婦聯執委后備人選不足,導致執委人才流失。還有,因地區經濟落后,地方財政與發達地區相比收入比較少,缺乏必要的工作條件,嚴重阻礙了基層執委隊伍建設。這無法保證能夠解決婦聯執委的待遇問題,削弱了基層婦聯執委工作的積極性,導致執委人才流失。
當前,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社會對基層婦聯執委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各級黨政領導要高度認識婦女工作的重要性,帶頭學習與婦女工作相關的政策法規,充分發揮各地執委中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廣大執委克服基層婦聯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完成婦聯改革的任務。建議鄉鎮(街道)、村(社區)婦聯做好基層婦聯的培訓部署和實施工作,幫助新執委加深對婦聯和婦女工作的認識。可以通過創新培訓形式來加大對基層婦聯執委的培訓力度,提高婦聯班子的履職意識。比如開辦婦女工作方法技巧的培訓、電腦操作等教育和培訓以及學習維權信訪法律法規等,增強其婦女群眾工作本領,不斷提升執委履職能力,充分調動基層婦聯執委的積極性。
激勵對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通過激發,人們的行為會被誘導,人們的熱情會被鼓舞,最重要的是人們的內在潛力會被發揮出來。為了更好地實現組織的共同目標,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因此,建立基層婦聯執委激勵機制,是發揮執委活力的重要舉措,是婦女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首先,要了解執委的需求。從年齡、性格、自身的素質來說,她們的需求肯定都不一樣,所以應該根據其不同的特點來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激勵執委的工作積極性,啟發她們的創造性。其次,應該把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相結合,要讓婦聯執委們獲得與付出和貢獻相符的報酬,要明確界定執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到婦聯獨立自主,并且在各級財政預算當中爭取把婦女工作中需要的財政預算納入進去。在延續原來撥付經費基礎上,協調部門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從實施督查到結果反饋,以網絡信息為主、人力投入為輔的全過程網絡信息化管理機制,實現旗縣(市、區)、鄉鎮(街道)兩級聯網,信息直報,村(社區)婦聯資源共享,將婦聯工作做實做細,讓廣大婦女受惠,切實提高基層婦聯執委的服務能力。
群團改革的背景下,各級婦聯執委要努力創新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效能。圍繞黨委、政府的大局,把黨政所急作為婦聯執委工作的重要切入點,不可以偏離。基層婦聯執委的工作要把婦女需求作為婦女工作的第二個切入點,與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要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訪問、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層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困難和實際問題,并收集婦女對婦聯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婦女所需要的是什么,能更好地服務于群眾,能更好地貼近群眾。與群眾貼近了,有了群眾基礎,廣大群眾就樂于參與到婦聯工作了。把婦聯執委所能作為第三個切入點,要知道婦聯執委能干什么,時刻不忘自己的主要職責。比如,動員婦女參與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發展、代表婦女參與民主管理、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等。同時,婦聯要改掉傳統做法,不能“一意孤行”,要積極協調有關其他部門,利用各種節假日舉行有意義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創新基層婦聯執委的工作,提高基層婦聯執委的工作效率。
婦聯組織要提高對婦聯執委的監督考核。按照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來給予獎懲,并且適當地制定一系列硬性指標來采取有效措施。這樣會使婦女工作的管理考核制度更加的完善,會增強婦聯執委的主動性,也會提高婦聯執委的積極性。并且組織部門必須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來計劃婦聯執委的培養交流工作,把這項工作當成重點來實施,形成婦聯執委的培訓交流機制。這樣一來,就會不斷地增強婦聯執委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婦聯工作的生機,并且會提高婦聯執委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