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蘇蘇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在實踐過程中構建“黨建+文化”工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蘇星特色的黨建文化融合發展之路。本文針對蘇星公司“黨建+文化”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要明確“黨建+文化”工作定位,創建“黨建+文化”特色品牌,拓寬“黨建+文化”融合渠道,完善“黨建+文化”制度建設,提高“黨建+文化”融合效能,不斷強化國企黨建與文化繁榮的共生效應。
關鍵詞 "“黨建+文化”;品牌;效能;蘇星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①國企文化作為國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供有效載體。江蘇蘇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星公司”)堅持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深入踐行“以黨建帶隊伍,以文化促發展”理念,推動黨建工作和中心業務工作協同發展,將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蘇星特色的黨建文化融合發展之路,在實踐中構筑起“黨建+文化”工作模式,不斷強化國企黨建與文化繁榮的共生效應。
一、“黨建+文化”融合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
1.“黨建+文化”,引領傳承紅色文化。蘇星公司黨委創新黨建工作模式,與寧眾公司黨委協商,搭建“黨委融合共建”平臺,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通過“主題黨日”、實踐服務活動等形式,將理想信念教育嵌入黨建聯合共建平臺。規范的組織生活、豐富的教育形式,激活了基層黨組織、黨員的“紅色細胞”,提高了員工隊伍思想認識,進一步促進員工愛黨、愛國、愛企、愛崗。通過開展“暖心行動”,聚焦員工訴求,及早發現、掌握、梳理員工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消除負面情緒,形成員工滿意、業主放心的良好生態。
2.“黨建+文化”,搭建文化賦能平臺。服務是蘇星公司的生命線,文化是凝聚企業員工隊伍的重要紐帶。一方面,依托融合共建平臺,將黨建工作與企業中心工作有機結合,發揮黨建在疫情防控、智慧后勤、優質服務、品質登高、安全管控等方面的引領力,促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穩定開展“蘇星故事匯”“蘇星大講堂”“道德講堂”以及蘇星風味十足的文化周等活動,為員工提供分享工作經驗、交流崗位技能、展示精神風貌的文化平臺,彰顯員工的精神風貌,持續增強和提升員工的企業歸屬感和價值認同感。
3.“黨建+文化”,有力彰顯企業文化。打造優良企業文化,提高職工凝聚力,是企業得以行穩致遠的保障。在融合共建平臺基礎上,蘇星公司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活動,以黨建引領優秀企業文化建設,以“系列活動”深化“品質蘇星”企業文化,推動“激情、思路、辦法”“品質高、服務好、業主滿意”等文化信條潛移默化地融入員工行為規范和言談舉止之中,加快形成職工對企業文化的高度認同感,使職工能夠在實踐中自覺踐行企業文化,為公司發展有效凝聚合力。
4.“黨建+文化”,助力弘揚志愿文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是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成為黨建引領企業文化發展的“切入點”與“突破口”。蘇星公司成立了以結對雙方黨員為主體的“愛心飛揚”志愿服務隊,扎實推進服務創新,切實把為民服務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筑牢黨群連心的橋梁,助力黨建工作持續升溫增效。“愛心飛揚”志愿服務隊成員在共同承擔公益活動、履行社會責任中,堅守“利他、擔當、堅忍、踐行”的使命擔當,展現蘇星黨員的風采。
二、“黨建+文化”融合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黨建+文化”融合定位尚不清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必須一以貫之堅持的前進方向和重大政治原則。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國有企業的發展定位、發展方向不偏離,才能將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蘇星公司在開展黨建工作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片面觀點,使得黨建工作與企業中心工作不能實現較好結合,造成“兩張皮”現象。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弱項,影響蘇星公司對“黨建+文化”的準確定位。
2.“黨建+文化”融合渠道尚顯單一。國有企業要“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②可以說,黨建工作的成效,關乎國企的經濟效益。多渠道拓寬國企黨員干部教育途徑是提升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舉措。但是,蘇星公司“黨建+文化”多以線下為主要融合渠道,對線上融合形式重視不夠、運用不足。
3.“黨建+文化”融合機制尚未健全。一方面,“黨建+文化”考核機制需要進一步優化。獎優罰劣、教育管理、工作監管等機制仍有提高的空間,量化標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有待加強。另一方面,“黨建+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完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③進入新發展階段,國有企業必須積極培養和集聚高素質專業人才,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蘇星公司黨組織相對健全,黨支部人員配備齊全但均為兼職,黨建高素質專業人才數量有待提升。
4.“黨建+文化”融合水平尚待提升。堅持黨的領導是促進國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前提。只有堅持在國企黨委的領導下,才能夠整體提升“黨建+文化”融合水平,更好建設企業文化。蘇星公司目前還存在黨建工作和業務中心工作的開展相脫節的問題,未能將兩者同步推進,造成企業文化不能很好地適應黨建工作新情況新要求新發展。同時,黨組織對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不能很好地與企業經營目標相契合,黨組織領導作用難以得到充分彰顯。
三、“黨建+文化”融合發展的完善路徑
1.明確“黨建+文化”融合定位。國企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在目標、對象、方向等方面的一致性,決定了兩者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④國企黨員領導干部要科學看待和處理國企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的關系,既不能顧此失彼,又不能相互替代,堅持黨建工作和文化建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以黨員組織生活“同步”完善、黨員教育“同步”提高、先鋒團隊“同步”打造為抓手,將企業文化貫穿于黨建工作全過程,使優秀文化沁潤人心。
2.創建“黨建+文化”特色品牌。“黨建+文化”品牌是對黨建工作的價值理念、理想信念、行為規范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飽含著豐富的政治意蘊和文化底蘊,展現國企的總體形象和風采魅力。要從企業具體實際出發,將黨建活動與重點工程相結合,創建特色品牌,打造樣板工程,孵化培育“黨建+文化”拳頭產品,帶動形成一批“黨建+文化”精品品牌,建構“黨建+文化”品牌矩陣,培育黨建活動核心競爭力。
3.拓寬“黨建+文化”融合渠道。要謀劃和部署與企業自身發展相適應的“黨建+文化”融合發展戰略。一方面,要將企業文化寓于黨內主題教育之中,組織黨員學文件、學講話、觀看教育片,使黨員職工在學思踐悟中堅定政治立場、提高政治能力;同時,通過開展諸如紅色文化論壇、主題宣講等形式的黨建文化活動,鼓勵黨員職工登臺講黨史、話傳承,自覺成為黨的理論的信仰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以及梳理企業文化內容,形成系統完備的企業文化理論。企業要加強與黨建研究專業機構的溝通研討,持續提升企業文化的理論深度,構建理論模型,形成典型經驗,建設符合企業發展實際、反映職工精神面貌的企業文化,尋找企業文化與黨建理論的契合點,推動兩者協同進步。
4.完善“黨建+文化”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關系企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明確黨組織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⑤要制定“黨建+文化”發展戰略,抓實抓好黨建頂層設計,構建企業“黨建+文化”制度體系,以規范化的手段鞏固深化“黨建+文化”實踐成果,發揮黨委、支部、黨員三方面作用,將黨建引領力穿透至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
5.提高“黨建+文化”融合效能。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機制,探索“清單制+責任制”的管理模式,制定“黨建+文化”績效考核指標,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定性與定量相統一的全面考核體系,形成“月度提醒、季度考核”的考核管理模式,用考核倒逼責任落實,推動“黨建+文化”提質增效。另一方面,要強化國企黨員領導干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意識。企業黨組織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善于擔當,通過一級抓一級的形式,層層傳導壓力,形成落實黨建責任、抓好黨建工作的生動局面,推動“黨建+文化”提質增效。
注釋:
①②④⑤習近平.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 開創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0-12.
③習近平.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
(作者系江蘇蘇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責任編輯:江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