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妍CAI Yan
(上海深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目前,在“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時代下,諸多零售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受限于較高的渠道建設成本,不得不思考新的商業運營模式[1]。共享經濟也被稱之為協同消費、協同經濟及分享經濟,最早在1978 年被提及。《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中提出,分享經濟主要是通過LBS、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將社會中分散的、海量的閑置資源予以整合,并對其進行分享、交換及匹配,以此更好的滿足資源供需雙方的多樣化需求所展開的活動[2]。
共享經濟的關鍵之一便是整合閑置資源,包括一切生產要素,如機器設備、房屋及汽車等固定資產,再到技能、知識及時間等無形資產。共享經濟的目的在于通過交換閑置資源來提高資源利用率,達成需求方與供給方的雙贏。在共享經濟背景下,眾包模式將成為零售企業市場終端監測模式變革的絕佳選擇。而AI 技術的融入,讓零售終端市場監測與反饋更加高效、準確。
目前關于零售行業眾包模式的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按照發展模式分類,可以將眾包分為選擇型眾包及整合型眾包兩種,具體如下:
選擇型眾包,主要是指具有排他性、競爭性的任務,而絕非供方合力,在供方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只有被采納的方案才能夠獲取獎勵,同時,其他供方將不再獲得獎勵。該情況下,對于供方的創新能力要求較高。
整合型眾包,主要是指具有互補性、綜合性的任務,需要供方合力完成。首先,需求方會明確自身的需求,由供方獲取后發布在眾包平臺,通過互相合力來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后,供方將會根據任務的完成貢獻度提供獎勵。
上述兩種模式均需要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具體交易模式特征見表1 所示。

表1 不同眾包交易模式特征
按照主體維度,可以將眾包模式分為平臺方、接包方及發包方三個主體,其中,接包方與發包方之間存在業務往來,平臺方主要是將其聯系起來,達成溝通、寫作,合力完成任務[3]。眾包主體維度見圖1 所示。

圖1 眾包主體維度
①發包方。
發包方作為任務的發布者,要求明確自身的需求及定位,融合內外部資源,以此彌補自身不足自出,能夠在短期內快速尋求突破商務模式的方式,且尤為注重時間與勞動。一般來說,發包方主要通過直接在網站發布任務或是借助第三方平臺解決問題,其中,直接在網站發布任務可以便于參與者直接與企業溝通,由于沒有第三方平臺,所以節約了一部分的成本。借助第三方平臺,例如網絡社區,通過與聚集的興趣愛好者簽約,解決問題,相對而言,成本更高[4]。
②接包方。
在任何的互聯網平臺,只要能夠獲取發包方發布的需求,均是潛在接包方。潛在接包方是一個對某項任務感興趣的群體,若發包方能夠整合內外部資源,讓更多的大眾參與其中,并以報酬獎勵參與者的意見,將大大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平臺方。
平臺方主要是接包方與發包方之間溝通所銜接的橋梁,與采取眾包模式的機構簽訂協議,并將機構的需求發布到互聯網平臺中,以報酬獎勵吸引潛在接包方,只要達成合作,另一方便自然成了接包方。接包方在第三方平臺獲取任務,并快速解決問題,達成任務需求,第三方平臺便對其予以獎勵,平臺也會從中獲取一定的中介費用。
對于不同的企業,其所采取的眾包形式也不盡相同,但核心理念是共通的,即離不開參與的三個主體:大眾、企業及眾包網站,眾包實踐過程中,三方發揮接包方、發包方及平臺方的職能,以此解決自身需求并獲取利益。
大眾參與者可以通過眾包網站搜索適合自己的任務,不受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承接任務。企業通過眾包網站解決自己的迫切需求,并獎勵接包方。具體流程見圖2 所示。

圖2 眾包一般流程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即時通信APP 在消費者手機中的應用率逐年上升,而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溝通則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在傳統零售業中,其溝通方式主要是消費者直接在店鋪中與商家進行溝通,并了解商品,所獲取的信息僅僅局限于商家自身所提供。但是在“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時代下,微信、QQ、淘寶旺旺等即時通信應用的推廣普及,讓零售溝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品的售前咨詢可以通過網絡來完成,變得尤為便捷高效。
截止至2020 年12 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數量高達7.82 億,與2015 年同比增長了89.10%,可見,手機網絡購物并非是PC 網絡購物的替代,而是移動環境刺激產生的增量消費。同時,電商在移動端的發力,也讓消費者購買行為呈現明顯的碎片化特點。在“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時代下,生活節奏的加快撕裂了消費者的時間與注意力,使其更加重視碎片時間的利用,如在睡前、工作休息、交通出行等時間購物,不難預見,未來的零售商業形態還將會進一步嬗變。
SoLoMo 的概念主要由社交(SO-SO-Cial)、本地化(Lo-local)和移動(Mo-mobile)構成,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的突飛猛進,我國SoLoMo 消費群體也在不斷壯大,并展現如下的購買行為特點:第一,傾向社交購物,在購物前會通過朋友圈、論壇、微信群以及微博等社會化網絡平臺,咨詢社交群體成員的認可,再做出購買行為;第二,追求購物便利。信息碎片化時代下,消費者更加傾向于購物的高效與便捷,而傳統零售店則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對咨詢服務是否專業、配送服務是否高效、商品品類是否齊全、價格是否合理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彰顯個性。90 后、00 后的消費群體喜歡彰顯自我、標榜個性,樂于嘗試新鮮事物,傳統零售業的標準化服務內容在這一群體中并不吃香,為此,零售業必須要創新營銷手段,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及服務,以此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是制造智能機器、可學習計算程序和需要人類智慧解決問題的科學和工程。通常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和翻譯、視覺感知、模式識別、決策制定等,但應用的數量和復雜性在快速增長。[5]AI 中的數據分析處理、語音與圖像識別、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算法等在各個領域都逐漸被應用到實踐中。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數據的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量也越來越多,數據形式也復雜化,對數據信息的分析與處理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AI 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數據分析技術的局限,使數據的分析效率得到提升。在零售市場終端監測和反饋中,運用AI 技術來進行數據分析,同樣能夠帶來諸多積極的作用。
在零售市場終端監測中,隨著企業銷售規模的擴大,往往需要面對數量龐大的終端監測反饋數據。傳統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模式,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成本,處理效率逐漸不能適應迅速增長的數據量。而AI 技術的融入,大大提升了對零售市場終端監測的效率,例如AI 識圖技術可以快速識別零售終端消費品的上架情況,并進行實時反饋,監測數據分析效率的提升,更有利于對零售市場終端進行實時監測。
零售市場終端監測對零售商而言,在銷售、營銷、市場分析等方面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終端監測方式由于對人力有較深的依賴,需要培養專門的終端監測人員,人力成本較高。如果不培養終端監測人員,則需要通過第三方數據公司來獲得零售終端反饋,同樣面臨高昂的成本。因此,企業往往需要在零售終端監測的需求和成本之間進行平衡和取舍。AI 數據分析技術,可以通過高效的AI 技術,節約人力成本,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數據終端監測服務。
傳統市場終端監測方式,因為監測前端需要人力進行圖片和數據的采集,但在操作過程中,由于監測人員素質參差,有時數據會存在偏差,對分析結果產生負面影響。AI數據分析則可以有效避免因人力造成的數據偏差,數字化分析過程可以使分析結果更加客觀,也使得零售終端監測的結果更具可靠性。可靠的零售終端檢測結果,可以為零售市場分析、營銷模式選擇等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據,便于后續銷售決策、營銷方案的制定。
在大數據環境下,零售企業的發展需要借助高效的數據分析技術為自身賦能。而日益龐大的數據量和繁冗的數據形式,都讓零售企業的數據分析與處理面臨著極大的挑戰。AI 數據分析技術則有明顯的優勢,使AI 眾包模式對零售企業而言,能夠發揮諸多積極的作用。零售企業要對其加以運用,可采取與之相適應的策略來優化自身的商業發展模式。
雖然“移動互聯網+”是零售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但是線下購物模式仍不可或缺,可以說,AI 眾包模式是為零售企業提供了另一種商業渠道,而非完全替代,新興的眾包理念能夠為傳統的零售經營理念帶來新的思考。所以,零售企業可以對此加以運用,可采取網絡銷售與傳統銷售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線上+線下”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體驗與服務,并且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宣傳,進一步打開市場。通過AI 數據分析技術,能夠更加高效快捷地獲取零售經營情況的反饋,有利于進行及時的調整,改善零售企業的經營情況。
零售企業的發展與目標顧客有著密切的聯系,是否能夠對顧客進行精準定位,把握目標顧客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以顧客為中心,深入了解顧客的切身需求,以此制定零售企業的商業模式,才能更好地發展企業自身。與傳統零售業相比,“移動互聯網+”下的云技術與大數據整合,通過AI 數據分級技術與眾包模式相結合,更能夠快速整合消費者數據并得出購買行為與偏好,幫助零售企業定位目標群,更精準的展開營銷活動與創新。在AI 數據分析技術的加持下,眾包模式能夠促進零售企業更好地了解顧客的特點,進行精準定位,從而抓住自己的目標顧客。
在共享經濟背景下,零售企業可利用AI 數據分析技術進行業務與流程的創新。眾包模式對內外部資源進行了合理高效的整合,打破了傳統業務與流程僅限于企業內部的瓶頸,能夠為零售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例如,參與眾包模式的眾包人員,同時也是消費者,通過技術與模式融合進行創新,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偏好,提升其滿意度,并且,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創新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當眾包人員參與其中,會使整個業務流程發生了變化,合理優化流程后,也能夠為企業的運營與長遠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營銷模式的創新對零售企業的線下零售方案有著重要的作用,線下營銷需要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行為模式等有充分的了解,以此為基礎進行針對性的營銷。傳統營銷模式有時對線下消費者而言,發揮的作用有限,過度營銷甚至會引起消費者反感,因此對營銷模式進行創新就非常有必要。在AI 眾包模式下,市場終端監測反饋結果不僅可以服務于零售企業的線下營銷,幫助企業做好實體銷售工作,還可以為拓展第三方平臺擴大銷售渠道提供一些參考。除了京東、淘寶等之外,還有貼吧、微博、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可以選擇,構建O2O 模式,開啟“全天候”、“全天位”的購物窗口,擴大銷售范圍,提升盈利水平。
在“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時代下,零售企業需要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以謀求更好的發展。一方面,傳統零售業固定門店與時間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信息碎片化的購物需求,另一方面,新型的購物共享經濟平臺“百花齊放”,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幫助消費者更好的篩選商品并完成交易匹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偏好該購物方式,零售眾包商業模式幸運而生,是零售企業應對共享經濟沖擊而展開的創新運營模式,有利于優化整合資源,突破固有的業務發展流程。通過融入AI 數據分析技術,提升對大量信息的分析處理效率和能力,零售眾包模式能夠在市場終端監測中發揮更加關鍵性的作用,幫助零售企業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擴寬銷售范圍,以此確保零售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