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桂紅
近年來,云南省廣南縣林業和草原局緊扣“凝心聚力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生態文明建設一線爭當綠色先鋒,把黨的組織建設活力轉化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助推紅色黨建與綠色發展深度融合,取得豐碩成果。
廣南縣林草局積極推行“黨組成員+,黨支部+,黨員+”的“3+X”掛聯重點項目建設模式,堅持做到“四個一”(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支部、一眾黨員),將黨的觸角延伸到林草項目建設最前沿陣地,引導全局黨員在項目一線作表率、比奉獻、創佳績,讓黨員的先鋒作用在山頭地塊彰顯,最終實現紅色黨建與綠色發展共推共促、相互融合。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陡坡地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扎實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系統修復,努力構筑起綠色生態安全屏障。2021年,全縣共完成天保工程管護面積838.6萬畝、天保公益林建設1.2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1.72 萬畝、陡坡地綜合治理1000 畝,森林覆蓋率從2018年的52%增長到2020年的59%。

廣南縣林業和草原局黨員開展為城市“植綠添綠”活動

廣南縣壩美鎮桫欏群

廣南縣舊莫鄉油茶碩果累累
緊緊抓住云南省打造綠色發展“三張牌”、文山州打造喀斯特綠洲和廣南縣“1165”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廣南縣全力推進全縣油茶、蒜頭果等生態產業發展,堅持按照“支部建在產業上,黨員聚在產業上,農民富在產業上”工作思路,積極探索“黨建+產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力、領航力和引導力作用,通過黨建引領,著力在基地建設、產業提質增效、科技成果轉化、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聚力發力,不斷將黨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最終實現黨建提升與產業發展雙贏。目前,全縣新植蒜頭果2.6 萬畝,2021年完成種子采收90 噸,群眾收益360 萬元;全縣油茶保存面積33.5 萬畝(其中新植油茶21.2 萬畝,老油茶林12.3萬畝),預計2021年油茶籽產量7500 噸,茶油產量1850 噸,油茶綜合產值3.2 億元。
廣南縣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定期深入林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生態安全大局,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筑牢廣南生態安全屏障。目前,縣林草局共發放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資料1 萬余份,舉辦生物多樣性保護培訓3 期1000余人,播放保護視頻5 期;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地1 處、省級自然保護地2 處;有蒜頭果保護小區3個700 畝;有濕地保護小區40 個4.35 萬畝;有野生動植物監測站2 個,聘請14 名專職護林員長期駐守開展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消長監測。通過多重保護,廣南縣境內現有木本種子植物91 科272屬400 余種、野生動物67 種。其中,被列為國家Ⅰ級保護的野生植物4 種、野生動物18 種,被列為國家Ⅱ級保護的野生植物12 種、野生動物19 種,被列為云南省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8 種。
廣南縣緊扣“天之廣?云之南”原生態健康生活目的地發展定位,依托全縣森林鄉村、半山酒店、旅游小鎮等項目建設,精心打造廣南縣十里橋綠水青山生態健康產業園項目。項目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科技引領、產業支撐、企業運作、社會參與”原則,建成后可提供森林康養產品與服務,是廣南打造的集休閑觀光旅游、森林康養、動植物保護等于一體的森林康養項目。項目基地總面積近8000 畝(科普區6000 畝,包括野生動物園、野生植物園和3500 畝標準化蒜頭果基地);旅游觀光區1000 畝(包括公益林災后修復區和生態苗圃基地);森林康養區1000 畝。
目前,廣南縣已建成1 萬畝油茶產業示范基地、500 余畝蒜頭果產業示范基地;完成十里橋林區、那們社區和北壇社區木桶井一帶森林災后修復170畝。保障性苗圃基地、喀斯特珍稀植物園正在積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