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琪 矯松原

美國白蛾幼蟲啃食葉片

美國白蛾治理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截至11月16日,2021年美國白蛾在我國累計發生面積1096.88萬畝,同比去年下降2.03%,較近5年平均值下降11.81%。截至目前,全國共開展美國白蛾防治作業1051 萬畝,無公害防治率超過90%。
今年9月份,第三代美國白蛾幼蟲在華北和黃淮地區呈現多點暴發、偏多偏重發生態勢。一些地區小范圍樹林或路網林帶出現葉片被吃花吃光現象,但未造成大面積連片危害,在北京、天津、山東等地部分居住小區、街巷胡同、城鄉結合部等易發、高發地點出現幼蟲聚集和攀附居民樓等情況,給群眾生活帶來影響。據專家分析,秋季美國白蛾危害加重、造成擾民的原因,主要是今年夏季以來北方大部分地區降雨多、濕度大、氣溫異常、高低反復,美國白蛾發育加快、種群數量增大、世代重疊嚴重。同時,頻繁降雨影響噴藥防治作業開展和藥效發揮,對防治效果影響很大。
美國白蛾于1979年傳入我國后,沿渤海灣陸續擴散到14 個省(區、市)、611 個縣級行政區,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目前整體擴散趨勢已明顯減緩。
今年7月份以來,國家林草局針對下半年美國白蛾可能在北京市、河北省等地局部高發的態勢作出了預判,并積極指導地方防治。北京市主要領導同志多次批示、部署第三代美國白蛾除治工作,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將第三代美國白蛾防控工作納入督查事項,海淀區發布總林長令,各區主管區長部署、督促防控工作,北京市組織5 支應急防控隊伍參與東城區、朝陽區防治工作;遼寧省政府在全省林業和草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專項部署了美國白蛾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河南省召開防治現場會,推進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上海市、陜西省等新發省份加大防治力度,以“控制、壓縮、撲滅”策略開展防治,將美國白蛾災害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全力實現“治早、治小”,局部地區“治了”。
國家林草局成立了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將美國白蛾列入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和國家重點關注的4 類林業有害生物。多數地方政府設立重大有害生物或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指揮部,強化林草、交通、住建等有關部門協作聯動,組織開展聯防聯治、統防統治,廣泛動員社區、社會化防治組織參與防治,初步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格局。總體來看,美國白蛾危害在我國以輕度發生為主,基本實現了有蟲不成災的治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