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 王 營, 聶軍剛, 狄 飛, 范東宇, 夏 青
(1.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 北京 100044; 2.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河北唐山 064000)
先進軌道客車裝備12 作為“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之一,是國之重器,習總書記多次考察中車集團,強調“中車要乘勢而為、乘勢而上,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永遠掌握主動,不斷做強做優做大”。高速動車組345 是典型的復雜協同生產產品,結構復雜,生產周期長,質量控制嚴,在設計、產品健康管理、運維、供應鏈等方面涉及到廣泛的協同,尤其軌道客車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具有典型的龍頭企業牽引的特點。
本文重點針對支撐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科技服務需求,圍繞軌道客車裝備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測認證67、創新成果產業化8 等過程,提出具有行業屬性的科技服務鏈。 提出科技服務價值微鏈構建方案,針對典型服務領域,確定科技服務資源分布圖譜。
網絡化制造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 是對產業聚集區域網絡制造平臺的需求、 架構設計和運營模式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好的運營模式是網絡制造平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平臺系統設計開發完成后,更主要的工作是平臺的長期運營, 通過為區域企業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來獲得利潤,并形成“獲得利潤——提供更多更優服務——吸引更多用戶”的良性循環;因此,運營模式的研究必須要納入到平臺的整體規劃和設計中。
平臺運營的基本原則是以符合產業聚集區域制造業信息化的整體布局, 滿足企業對網絡化制造服務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合理的成本提供網絡制造服務,服務于制造企業,促進企業和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平臺運營應采取市場化的方式,以平臺自身服務特色和良好的運營模式,開拓生存和發展空間,并形成良性發展態勢。
平臺運營模式的研究主要分析平臺商業運營方式的特點,提出適合的資源與服務定價、供給策略,平臺商業模式;指導網絡制造平臺的實際運營,指導平臺系統的設計,提供必要的軟件支持。
網絡化制造平臺的運營主體首先要具備整合服務資源的能力,并具備不斷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制造業信息化網上支持平臺正處于起步階段, 需要各方面資源的支持:政府部門、信息化軟件服務與供應商、信息化技術服務商、專家學者團隊、培訓咨詢機構、服務商、寬帶資源與硬件基礎設施等。
通過網絡協同制造服務支撐關鍵技術研究、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網絡協同制造軟件構件及工具及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域網絡協同制造第三方服務平臺應用,圍繞規劃咨詢、工藝設計、創新研發、智能制造、檢測與認證、技術轉移與人才培訓等重點功能需求,系統集成裝備制造行業科技服務平臺、行業智庫系統、智能制造綜合運營平臺等科技服務資源,構建以中車唐山公司為核心的第三方服務集成商, 為產業鏈相關企業提供系統集成、技術服務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支撐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臺。

圖1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域網絡協同制造技術服務支撐體系第三方服務平臺建設技術路線

圖2 第三方服務平臺平臺架構
平臺建設以服務京津冀區域內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為目標,通過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攻關、業務對接、宣貫培訓、成果推廣等服務為抓手,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網絡服務模式和價值鏈,實現平臺和平臺用戶間的互利共贏和協同發展, 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網絡化協同制造服務模式。
門戶網站:平臺獨立運行,由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錄入軌道交通行業相關信息, 信息主要來源于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和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等機構。 其中共性技術資源庫主要為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測認證等提供數據參考及服務支撐; 智庫軟件工具主要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點,掌握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制定企業戰略規劃提供服務支撐。
后臺資源數據管理系統: 為門戶網站的內容維護提供功能支撐, 管理員可以對門戶網站進行一定程度的維護,如:門戶網站的欄目結構及首頁輪播圖;可根據門戶網站的展示需要,對欄目下文章進行相應的管理,如: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針對門戶網站的注冊用戶,可在管理系統對此類用戶進行相應的信息修改變更、 黑名單用戶刪除、門戶網站數據訪問及功能權限的變更。后臺資源數據管理系統通過內容支撐配合門戶網站的數據展示,最終形成一個高效便捷的網絡協同科技服務體制,為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提供服務。
會員服務系統:支持會員的在線注冊、會員管理、會員收費管理等會員用戶的管理功能; 收費會員的智庫信息智能推送(根據用戶偏好推送信息);開發會員在線答疑溝通功能等。
平臺主要用戶包括:管理員用戶(按級別劃分)、服務類用戶、(提供服務的企業或者個人)、專家類用戶(入庫專家)和需求類用戶(使用服務的企業或者個人)。
第三方服務平臺作為軌道客車制造產業集聚區提供數據與應用云空間與系統集成服務、 面向聚集區域的設計/工藝/制造技術服務、聚集區域共性專門化人才集中培訓服務等技術, 推動產業聚集區域的協同發展的載體之一,科技服務平臺的服務功能主要包括:①信息查詢、信息公告、互動平臺;②客戶、產品信息、設備、軟件資源、人才資源管理;③協同企業關系、制造工藝信息管理;④項目管理與協同制造支持;⑤典型案例分享;⑥技術難題專家解答;⑦人才線上線下培訓。 通過產業鏈信息收集、制造工藝信息管理、項目關于協同制造能力的完善,提升被服務企業融入產業鏈的能力。

圖3 平臺服務功能
包括信息查詢、 信息發布等方便獲取、 面向對象廣泛、個性化程度較低等特點的服務。
通過各行業協會和政府門戶網站抓取等方式獲取行業相關行業論壇、研討會議通知、科技項目申報、行業獎項申報信息發布及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發布的行業相關信息。
共性技術資源通過后臺上傳,其中專業標準/規范數據可通過關鍵詞在國標/行標發布網站抓取。 智庫資源通過后臺上傳,通過設定關鍵詞抓取網絡信息。
需求對接和項目管理。 需求對接以平臺注冊企業為單位,需求發布方發布原材料/產品采購需求、產品設計需求、工藝技術需求、人員培訓需求等信息;需求響應方向需求發布方反饋服務方案、 服務價格、 服務時間等信息。對接成功后可根據需求方要求新建項目管理模塊,主要包括項目名稱、 目標及內容、 參與單位等項目簡介信息,發布項目階段匯報、評審會議等通知信息,項目進度管理,項目成果發布等。
發布研發設計、技術轉移、科技咨詢、政策/標準宣貫、人才培訓等科技服務信息/培訓資料。 培訓分為線上與線下兩種模式。 上傳行業專家的培訓課件,或者企業、個人上傳專業領域的相關PPT, 以供用戶免費或付費在線學習。用戶可關注平臺公眾號獲取更多業內資訊,并且為服務的企業建立用戶微信群和多個專項工作群, 為企業和服務機構提供即時交流平臺。 線上課程主要包括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互聯網+、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等內容,線下課程類型與線上相同,點擊可以查看培訓課程簡介、培訓導師介紹、所在位置推薦、電話咨詢報名、微信咨詢報名。
數據庫主要包括基礎零部件數據、 基礎零部件產品性能數據、化工品數據、專業標準/規范數據等共性技術資源數據庫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態勢評價數據、產業發展政策及規劃數據、國外先進制造技術發展動態數據、企業及專家數據、先進制造技術案例數據等智庫數據。 其中共性技術資源數據主要來源于企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零部件信息、 使用原材料信息、 檢驗檢測規范等,智庫數據主要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軟件,根據設定檢索詞, 在網絡中抓取, 并按設定的數據格式存儲到智庫中。 數據庫構建方案,見圖4。

圖4 數據庫構建方案
主要內容: 通過平臺實施的企業技術改造、 技能培訓、政策解讀等典型案例宣傳信息。
為用戶提供特定領域的專業報告定制服務, 提供大數據頁面推送、報告推送、電話溝通及輔助調研等。
依托專家智庫為客戶提供行業相關數據與知識咨詢的服務, 線上依托網絡平臺進行付費提問或實時在線交流咨詢的, 線下主要是通過智庫專家線下約見咨詢的方式進行。
為服務機構和企業提供線上的服務工具。 主要包括專利分析、綠色制造評估、智能制造綜合運用、專家服務和設備評估五大工具, 對應可以為機構和企業提供專利大數據分析,綠色制造線上評價,智能制造測評、體驗、培訓, 專家個性化定制服務以及設備健康感知等具體服務內容。
為用戶提供針對性、專業性的在線培訓服務。
現有的科技服務模式多以科技服務資源展示為主,且服務對象多是一對一的, 無法滿足裝備制造企業科技服務集成化的服務需求, 特別是特定行業的服務需求難以滿足, 針對軌道客車裝備制造產業所涉及的基礎數據較多,工藝較為復雜,產品門類較多,所涉及的科技服務資源較多,需要集成多個服務資源池和工具庫,對科技服務資源質量要求較高,對服務機構要求較高。本平臺在實施中把綜合科技服務轉化平臺設計的子系統, 拆分為多個可以獨立開發、設計、運行和運維的獨立小應用程序,有利于后期應用分工維護,滿足用戶個性化、一站式的服務需要。
軌道交通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區域, 但是其科技服務資源長期落后于其他裝備制造行業, 本平臺整合相關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務機構,同時構建集成報告定制、專家講壇、項目申報、在線對接等多種資源的服務矩陣,開發了裝備制造共性技術資源庫, 實現了軌道交通行業科技服務大協同的良好局面。
本平臺開發、集成綠色制造評估工具、全球專利分析工具、 數據驅動設備健康評估以及智能制造綜合運營工具,通過工具建立起數據、方法、需求、專家、機構的聯系,將部分線下傳統的科技服務轉移到線上, 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可以顯著縮短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同時使得服務效果更加標準化、專業化、透明化。
通過需求賦能、數據賦能、工具賦能、專家賦能、品牌賦能五大賦能方案, 本平臺為入駐的服務機構匹配與機構服務能力相符的企業需求, 為企業的科技服務提供評估工具、行業數據、專家資源,可為機構服務客戶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形成了平臺與服務機構互相促進良好關系,構建了平臺、用戶、機構共贏的服務微生態。
在服務的基礎上,服務模式進行標準化,形成一套可以用標準進行分類和評價的服務體系。
基于軌道交通行業科技服務現狀, 通過第三服務平臺建設開展科技服務業基礎理論研究、 數據庫開發與研究等系列研究工作, 對科技服務業理論發展和關鍵核心基礎起到了關鍵作用, 填補軌道交通行業科技服務業相關國內空白。
隨著服務體系及平臺的應用進一步深化, 將推動軌道交通行業轉型升級發展, 充分滿足軌道交通行業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個性化的服務需求, 賦予企業發展新動能。推動軌道交通行業科技資源均衡化發展,推進企業協同聯動的產品設計、健康管理、運維及供應為特征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協同制造,推動軌道交通行業的優勢科創資源相結合,解決科技服務資源與生產制造需求物理不匹配的問題。 顯著的改善了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所帶來的科技創新資源顯著的滿足中小企業的科技服務缺口,推動中小企業享受高價值科技服務。 平臺所圍繞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所開發的工具軟件和數據庫,將顯著推動軌道交通行業智能化、綠色化的進程,大幅提升企業精準化服務集成能力,并提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高效利用科技資源、降低創新成本以及實現企業間的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