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宏, 劉 洋, 楊文靜, 聶軍剛, 陳雪梅, 赫 宸
(1.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 北京 100044; 2.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遼寧大連 116000)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制造業的優勢產業作為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的有力體現,發展優勢產業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是深入推進建設制造強國戰略的需要。
在當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下, 中等城市地區在聚集資源、吸引人才等方面不具備比較優勢,為謀求新發展、再上新臺階,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總結發揚過去好的做法, 選擇具有本地特色的、 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加大力度,重點培育和支持發展,在全國、全球的大環境中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方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等城市制造業優勢產業指標評價體系的建立,為中等城市選擇優勢產業提供科學依據與專家指導, 具有普適性。
本文所指的優勢產業, 是指產業競爭力在國內或世界處于前列的產業。 主要從產業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判,主要包括市場占有率、出口占比、銷售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產值近三年平均增長率等5 項定量指標與1項定性指標競爭環境(包含發展潛力、上下游配套能力、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在產業選擇上, 根據我國中等城市中大多數的產業基礎發展情況,靈活劃分備選產業范圍(即顆粒度),可以是大類、中類、小類,以及更細化的領域。
在評價范圍上, 主要在我國全行業范疇內進行優勢產業評價,根據產業數據實際獲取情況,對標龍頭企業或行業整體。
在時間維度上,對各優勢產業進行分類,主要包括現有優勢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和未來優勢產業。
現有優勢產業:細分產業已具有較大規模,在國際/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如,區域排名前三),產業競爭優勢明顯。主要體現為定量指標—市場占有率高,同時在盈利能力、發展潛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
潛在優勢產業:細分產業具有一定產業基礎,其成長迅速且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可成為城市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主要體現為定量指標—研發投入強度大、銷售利潤率高,且產值年均增長率較高;定性指標發展潛力大,上下游配套能力強,符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同時適當考慮產業規模。
未來優勢產業:細分產業規模較小,具有一定的“種子”企業,但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和發展空間。 主要體現為定性指標—發展潛力巨大、產業政策環境好。
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考慮目前產業規模和盈利能力,以及通過與國內外先進地區的比較,判斷該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并通過企業調研、企業家座談會、相關產業專家咨詢等方式,最終選擇出中等城市優勢產業。
本文采用指數化處理方法, 對各個二級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中二級指標基準值,被評價對象該二級指標的實測值與基準值進行比較得出的值乘以100 作為該被評價對象二級指標的測度。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Zij—被評價對象第i 個一級指標中第j 個二級指標的測度;Xij—被評價對象第i 個一級指標中第j 個二級指標的實測值;X0—第i 個一級指標中所有二級指標的基準值。
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對二級指標進行加權平均,得出綜合得分。 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根據德爾菲法確定評價指標分值分配,擬選擇50 位行業領域、經濟領域等的院士級、教授級高工專家,發出分值分配表, 要求專家對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價, 對返回結果進行均值計算得出各二級指標權重,以總分100 分計算各二級指標分值,見表1。

表1 指標分值分配表
本評價體系由4 個一級指標,6 個二級指標組成,其中5 個定量指標、1 個定性指標。 通過本評價指標計算出相關產業的得分,針對各產業總得分和分項得分情況,確定現有/潛在/未來優勢產業,見表2。

表2 中等城市優勢產業評價指標表
競爭環境評價主要針對細分產業發展潛力、上下游配套能力、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進行綜合定性評價。 聚焦產業在國內/國際市場規模增長或萎縮趨勢,企業數量,產業鏈完整度、集聚度、安全情況,中等城市在所處產業鏈環節上是否處于優勢地位,通過產業鏈發展,對本地經濟的貢獻程度,產業是否屬于國家、省市等相關政策的重點發展方向,省級、市級對該產業政策支持情況。以體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基于上述統一評價標準框架對備選產業進行打分。在具體評價過程中, 充分考慮產業所處的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市場總容量、產業發展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對不同產業進行差別化評價。
以總得分為主要評價依據,對不同地區相同產業進行橫向對比,見表3,并重點關注二級指標得分“單項冠軍”產業,將其作為潛在優勢產業、未來優勢產業評定依據。

表3 xx 產業綜合評價表
專家組根據一級指標和各二級指標得分情況, 并充分考慮不同產業的差別化應用以及城市產業特點, 最終遴選出本城市的現有優勢產業、潛在優勢產業、未來優勢產業。并針對優勢產業各項得分情況,分析其發展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以蕪湖市機器人產業為例,以龍頭企業埃夫特,對標埃斯頓、拓斯達、新松等國內領先企業。 本評價數據均為公開渠道可查詢的2019 年數據,單位億元。

表4 底層基礎數據

表5 機器人優勢產業評價結果
2019 年,我國機器人總銷售收入1477.2 億元。
機器人產業綜合得分55.35 分, 表明蕪湖機器人產業在國內競爭優勢不明顯。 二級指標單項得分中,市場占有率、出口占比和銷售利潤率得分較低,產值近3 年平均增長率趨于中間水平,但是“研發投入強度”作為“單項冠軍”指標,數值遠超過對標數據。 考慮到蕪湖市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龍頭企業埃夫特是G60 機器人產業聯盟和安徽省機器人產業聯盟的理事長單位,且國家、安徽省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中均對蕪湖市發展機器人產業做出了重要規劃, 如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下達《關于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實施方案的復函》, 將以蕪湖為龍頭打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自主化機器人產業基地;《安徽省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7 年)》,要將蕪湖打造成國家綜合性高端智能機器人研發制造基地;蕪湖市對機器人發展設有專項支持政策,《蕪湖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基地發展若干政策規定(2016-2018)》,在產業發展基金扶持、購機補貼、研發平臺及高端人才引進、技術成果產業化等方面都制定了優惠政策。 因此,將“機器人產業”作為“潛在優勢產業”。